首页 理论教育 《注述之業:論著和修史流别綜觀》

《注述之業:論著和修史流别綜觀》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降及魏、晉,乃有集解,若何晏之於《論語》,范甯之於《穀梁傳》,集諸家之説,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爲改易。今以《隋志》考之,説《易》之書,視他經爲繁,其明徵已。經説之號正義,亦猶紀傳史之名正史也。正義例不破注,可見於此矣。自唐以上,注述之業,悉出私門,各有義例。至《五經正義》由於官造,而注述之法全亡,亦猶私門修史之法亡於唐也。故論注述流别,至唐而訖,自唐以下,等諸自鄶無譏焉。

《注述之業:論著和修史流别綜觀》

漢師學重專門,不相通假,雖晚出鄭氏,通今古學,然有宗主而無門户,凡所注述,率皆熔鑄衆義,歸一家言,此其所以卓也。降及魏、晉,乃有集解,若何晏之於《論語》,范甯之於《穀梁傳》,集諸家之説,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爲改易(此四語出何氏《論語集解序》)。後世集解、集注、集釋、集説之書,廣采旁搜,由斯例也。若夫杜預爲《春秋經傳集解》,則其所撰異是,不與何、范同趣(杜氏序云: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傳集解》。《正義》曰:杜言《集解》,謂聚集經傳,爲之作解,何晏《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南北朝時,義疏之學始盛。義疏者,引取衆説,以示廣聞(此二語出皇侃《論語義疏自序》),猶之集解之體也。《顏氏家訓》有曰:“俗閒儒士不涉羣書,經緯之外,義疏而已。”又言:“梁世《莊》、《老》、《周易》總謂三玄,武皇、簡文躬自講論。周宏正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爲盛美。元帝在江、荆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爲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至乃倦劇悲憤,輒以講自釋。”(俱見《勉學篇》)然則義疏原於講論,故亦易稱講疏。而上所講論,趨重虚玄,景附草靡,遂成風尚。今以《隋志》考之,説《易》之書,視他經爲繁,其明徵已。至唐而有正義。正義者,正前人之疏義,奉詔更裁,定名曰正(此數語出黄承吉撰《劉文淇左傳舊疏考證序》),蓋唐代官修諸書,義定一宗,乃標斯目。經説之號正義,亦猶紀傳史之名正史也。唐初天下甫定,太宗以經學多門,章句繁雜,貞觀中詔孔穎達與顏師古等撰定《易》、《書》、《詩》、《左傳》、《禮記》義疏,名曰《五經正義》。《易》用王弼,《書》用僞孔,《詩》用毛、鄭,《左傳》用杜預,《禮記》用鄭氏。觀其序《左傳正義》有云:“習杜義而攻杜氏,猶蠹生於木而還食其木,非其理也。”正義例不破注,可見於此矣。一曰義贊,《唐書·孔穎達傳》稱《五經正義》爲《五經義贊》是也。一曰疏,疏通證明之謂,如賈公彦《周禮》、《儀禮疏》是也。然合言之曰義疏,分言之既可曰疏,又可曰義,如皇侃《論語義疏》、《禮記義疏》,《梁書》本傳但稱《論語》、《禮記義》是也。自唐以上,注述之業,悉出私門,各有義例。至《五經正義》由於官造,而注述之法全亡,亦猶私門修史之法亡於唐也。故論注述流别,至唐而訖,自唐以下,等諸自鄶無譏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