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述體例之善,未有踰於《太史公》者也。其善奚在?一言以蔽之,曰:能以當代語言文字翻譯古書而已。《漢書·藝文志》論《尚書》有曰:“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爾雅》者,故訓也。蓋惟古文《尚書》多古字古言,必通貫故訓,以今語解古語,而後能通其意。《太史公》所采《尚書》,率以訓詁代經文,猶今日之翻譯,在當時固盡人能知,至今日猶淺明易了,爲功於天下後世甚大。所貴乎有編述之書者,以此耳。今觀《太史公》所載《尚書》文字,如《五帝本紀》之引《堯典》,《夏本紀》之引《禹貢》、《咎繇謨》,《殷本紀》之引《湯誓》、《高宗肜日》、《耆》,《周本紀》之引《牧誓》、《甫刑》,《周公世家》之引《金縢》、《毋逸》、《多士》、《肹誓》,《燕世家》之引《君奭》,《衛康叔世家》之引《康誥》,《微子世家》之引《微子之命》、《鴻範》,《晉世家》之引《文侯之命》,莫不代奇辭以淺語,易古文爲今字。其於《左傳》、《國語》、《禮記》、《論語》之屬,靡不皆然。取三代古書一變而爲漢人文字,且悉符於雅訓,而未嘗逞臆見以離眞,慮周思密,最爲謹嚴。推其意以爲編書之式,則唐人而有志於編述,自可易古書爲唐文,宋人而有志於編述,亦無妨改舊文爲宋語,但問其融會翦裁何如耳。余嘗怪近人編書,引端論斷,既用後世之語言文字矣,而援引故書,十倍己作,一字不改,無異鈔胥。尋究其義,蓋由學無本原,僅披枝葉,故書雅記,未甚貫通,既不能以簡約之辭,統紛繁之理,故降爲剽竊,展轉稗販而已耳。曾見有述通史者,首尾俱爲通俗文辭,本無傷於大雅,敍及三代,則移錄《尚書》,事涉兩京,則稱舉《史》、《漢》,羅載下方,明注篇卷,蓋欲徵引周徧,以炫其博,而不知糅雜今古,適彰其醜,此則食古不化之過也。不悟低格以載羣言,次申己見以論斷之,此乃宋以來考證家之體例,烏可施諸編述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