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弱者,苦难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苦难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塞万提斯(1547—1616)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境贫寒,从小就不得不跟随父亲为谋生而四处奔忙。23岁的时候,他参加西班牙军队,在一次与土耳其的海战中,身受重伤,左手致残。1575年,他离开军队,回家途中却不幸遇到摩尔人海盗,被押解到阿尔及尔作为奴隶出卖,其间受尽了非人的折磨。1580年,他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为了生计,他在海军中任军需职务,又因被人诬陷挪用公款而蒙冤入狱。后来,他虽被无罪释放,却丢掉了谋生的好差事。一家人的生活毫无保障,长期徘徊在饥寒交迫之中。当时一家七口人挤在一所下等公寓的小房子里,楼上是妓院,楼下是小酒楼。正是在如此嘈杂和恶劣的条件下,他在狭窄的过道上放一张极为简单的书桌,从事《堂吉诃德》的创作,并一举成名。后来,他又完成了《奴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等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同塞万提斯的命运差不多,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也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强者。(www.xing528.com)
狄更斯幼年家境十分贫寒,是在艰难与屈辱中长大的。他父亲负债累累,无力偿还,结果被关进监狱。10岁的他也被牵连住进了监狱,小小的年纪便饱受了羞辱和辛酸的生活折磨。监狱里的阴森恐怖,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为了养家糊口,他12岁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受雇于一家鞋油作坊。作坊主将这个小童工当作招揽生意的活广告,让他站在当街的玻璃橱窗中,向顾客和行人展出。他饱受屈辱和饥寒,每月只能在取得工资后去狱中探望一次父亲。此外,他还在律师事务所当过缮写员。但痛苦的生活并没有将他压垮,反而激发了他对穷人和不幸儿童的同情,激发了他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憎恨和思考。25岁之后,他陆续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世界名著。
苦难像铁锤,可以锻炼钢铁,也可以粉碎玻璃;苦难像教员,可以培养出人才,也可以培养出庸才;苦难像魔术,可以使人变得高大,也可以使人变得渺小。苦难像弹簧,关键在自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