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多场展览,观众达数百万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多场展览,观众达数百万人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 年举办展览 66 个,观众达 861 万人,基本陈列、常设展览、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览等形成了完备的展陈体系。2018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开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 90 余款、授权产品 70 余款,欧莱雅“千秋绝艳”口红等成为网红爆款商品,就是响应中央要求的具体举措。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多场展览,观众达数百万人

Welcome Speech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准确把握功能使命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王春法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保留和传承人类文化基因的重

要殿堂。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上,博物馆事业发展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前所

未有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获取科学知识乃至休闲旅

游的重要场所,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准确把握博

010

欢迎辞

物馆文化功能面临的新挑战,更加积极地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创造更加美好

的未来,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共同的任务和使命。

一、充分认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变化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博物馆在推进人类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密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也要努力从

更为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研究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外博

物馆运行模式的新变化新特征。

一是更加突出观众为本的价值理念。“观众 — 藏品 — 空间”的关系是博物

馆永恒的主题,以藏品为中心是近代博物馆发展的不变理念。但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新博物馆学的兴起,三者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观众在

博物馆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重视公众需求,强化观众服务,履行社会责任,

强化公共文化机构属性,成为博物馆的共同追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

国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增强社会参与度,拉近与公众的关系,以吸引更多的

观众走进博物馆。科学探索、模拟制作、示范表演、志愿讲解、专题讲座、知

识竞赛、学术研讨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使更多的公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

者,卢浮宫年参观公众超过 1000 万人,故宫达到 1700 万人,中国国家博物馆

也达到 860 余万人,全国博物馆年观众数量超过 10 亿人次。这既反映了观众对

博物馆的关注程度,也意味着博物馆的文化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更加突出展览展示这个主责主业。一座博物馆,不论它有多少文物

品,如果没有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精彩展览,那也不能说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一件文物藏品,不管它有多么精美珍贵,如果只是锁在库房里,那就只能是一

件孤立的小众之物,很难为大众所欣赏。只有让文物藏品走出库房,进入展

览、走上展线、登上展台,它们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文物,才能够把它内蕴的故

事讲出来,才能把时代背景、文化主题、器型设计等与参观者的思想情感、审

美享受、灵魂升华有机联系起来。只有展台上的文物才能让观众完成从看“国

宝”向看“展览”乃至看“文化”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正在从藏

品中心向展览为王时代转变,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策展

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拥有各级博物馆 5100 余家,去年一年举办

了 25000 个以上的展览,平均每座博物馆举办 5 个以上的展览,成为最大的校

011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教育体系。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 年举办展览 66 个,观众达 861 万人,基

本陈列、常设展览、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览等形成了完备的展陈

体系。

三是更加突出文化解释权这个博物馆核心权力。通过向人们灌输文化精英

们的欣赏趣味和观念来引导和教化民众,这是近代博物馆创新的初衷,由此而

产生的文化解释权是博物馆的核心权力。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博物馆事业

参与者迅速增多,这种文化解释权又会因为参与者的多重身份而不断变化,比

如说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人士(馆长、保管员、行政人员、专家、讲解员),

赞助人,受托人,捐赠人,政治家,教育工作者,艺术家收藏家,评论家,

艺术拍卖人,学者,文化艺术社团的利益相关人,社会观众,纳税人和其他公

众等。他们都试图对博物馆的文化解释权施加影响,收藏什么藏品,藏品如何

分类,希望举办什么展览,展览社会效果评估,如何对展品进行社会解读,等

等。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馆长的文化权威角色在弱化,博物馆专业人员在确

定文化内容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捐赠者和观众的积极参与使文化解释权呈现

分散化趋势。

四是更加突出策展人的关键作用。策展人制度是各国博物馆普遍采用的展

览运作模式,强化策展人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策展人的研究、展览和推广责任,

因而有利于藏品的有效展示和博物馆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说,馆长能够决定

举办或者不举办什么展览的话,那么,策展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展览的主要内

容与展出形式,决定着展览语言的运用,决定着对文物藏品的使用和解读,甚

至还决定着展览在哪些国家、哪些场合展出。一定意义上说,策展人的能力水

平和活跃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博物馆在大众文化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

也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工作格局、组织动力,以及跨学科发展的态势。这在当

下的中国博物馆界尤其重要,因为在中国推行策展人制度不仅仅是展览政策,

更是人才政策,它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部门组织边界,推动了层级结构扁平化

涉及博物馆领域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

五是更加重视博物馆周边产品的延伸活化功能。发展博物馆周边产品,不

仅进一步丰富和强化了博物馆的经济功能,有助于保持财务平衡,更是一种新

的文化功能,因为好的周边产品可以进一步凸显并延伸馆藏文物藏品的文化价

值,使其突破时空局限,一直延续到观众日常生活中,这在本质上就是让文物

活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周边产品既有各

012

欢迎辞

种出版物、印刷品,还有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基于罗

塞塔碑推出的多样化周边产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中国,2016 年中

央政府就专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资

源、形象品牌、陈列展览、主题活动和人才队伍等要素,积极稳妥推进文化创

意产品开发,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与合理利用。2018 年中国国家博物

馆设计开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 90 余款、授权产品 70 余款,欧莱雅千秋

绝艳”口红等成为网红爆款商品,就是响应中央要求的具体举措。

六是更加突出信息技术手段催生的跨界融合作用。博物馆形式上似乎与最

新技术进步距离遥远,实际上每一点技术进步都会迅速在博物馆的征集、研究、

空间设计、展陈手段、文创产品中体现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以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博

物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VR、AR、沉浸式展览、智慧楼宇等最新信息技

术大规模应用,“人 + 物 + 应用 + 管理”的多端融合,物、人、数据的动态双

向汇交,“万物互联”“透彻感知”“智能融合”等智慧化特征的初步呈现,使博

物馆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观众对知识的渴求和日益提高、不断多元变化

的审美要求,也都促使博物馆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博物馆运营管理的

智慧化、智能化,同时也要求在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中充实科技内涵,把第一生

产力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

七是更加突出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文化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 也是

国际交流最重要的润滑剂。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一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

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都是流动的、开放的,所以习近平主席

一再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博物馆拥有丰厚的文化历史

资源,通过博物馆进行直观鲜活的文化交流,有助于通过文物这种无声载体

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尊重并欣赏彼此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

为模式、话语体系和生活情趣,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因而成为重

要的国家文化客厅。2017 年中印两国首脑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会晤,面对悠久

历史,两国首脑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进而增加了相互了解。2012 年以来,中

国国家博物馆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博物馆共同举办国际

交流展 30 余个,仅 2018 年就接待外国来访团组 183 批次,其中国际政要 16

批次,国家文化客厅作用日益凸显。

八是更加突出社会公众形象的塑造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众形象是博物馆

013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的口碑,更是博物馆的金字招牌,它直接决定着博物馆的公共话语权、文化解

释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媒体传播力。博物馆的社会公众形象是由藏品及其展示

方式决定的,也是由媒体公关人为塑造的,更是由观众的切身观展体验累积而

成的,它可以是被引导的,也可以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博

物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媒体攻关和社会推广,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公众对博物

馆的认知,塑造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公众形象,促使博物馆公众形象由保守、刻

板、迟钝向有趣、亲民、开放转变,通过公众服务实现社会责任,通过优质产

品获取公众认可。不仅如此,许多博物馆还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广泛性、便捷性、

及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不断提升亲和力、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九是更加突出征藏展示活动的评价导向功能。博物馆的评价导向功能贯穿

博物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无论是收藏、保存、研究、展示行为,还

是照看并不普通的世界文化遗产,整个活动链条自始至终都充满着评价和选择。

博物馆的收藏行为是以评价为前提的 , 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以评价为导向的,展

览活动是适应时代需求突出重点选择的,而讲解就是要用新的时代眼光对历史

文物加以解读和评价。博物馆的评价是包括历史评价、科技评价、审美评价、

社会评价等在内的综合性评价,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当观众汇聚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并对展线上的文物展品评头论足时,博物馆又会

成为社会评价的汇聚场所。很显然,一个经过层层把关、多方面考量的精品展

览显然能以更精彩的形式更真实地反映我们所处的时代。

十是更加突出组织形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博物馆的组织形态依托于它所

负有的价值理念和功能定位,而价值理念和功能定位又因时代发展而变化。据

了解,国外博物馆近年来高度重视分馆发展,普遍注意把统筹管理与分散运维

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标准统一、资源统筹,又注重确保分馆经营自主、业务

自立。在实际运行中,既有以韩国为代表的总分馆国家体制模式,也有以德国

柏林国家博物总馆和美国史密森学会为代表的博物馆集群模式,还有以美国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为典型的去中心化模式,以及以英国利物浦

国立博物馆集团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为代表的联合共赢模式,

以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法国蓬皮杜中心为典型的连锁授权模式,等等。但不

论哪种模式,其宗旨都是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品牌、藏品、展览、人才和研究

优势,最大限度辐射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在国内,故宫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

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等都在发展总分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014

欢迎辞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使命的新挑战

各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变化、新特征对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履行文

化使命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面

临的新挑战,应对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世界,化解人类面临的许多共

同挑战,努力把人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博物馆同人必须担负起来的共同

使命。

一是如何更充分地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个

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鲜明的底色。文物是国家和民族

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 保存民族集体记忆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通过收

藏承载特殊历史内涵的物证,发挥留存民族记忆的重要作用。博物馆对文物藏

品的征集收藏实际上隐含着对优秀文化基因的评价、选择、传承与弘扬,博物

馆收藏什么、展示什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评价性和导向性,从这个意义上

说,没有评价就没有选择,更没有藏品,就没有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如果说,

我们今天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藏品大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经意间留存下来的,

我们对过去、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考古发掘来实现的。那么,我们

这个时代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博物馆来塑造和留存的,未来对我们这个时

代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博物馆来实现。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对国家社

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有意识地选择收藏某些内容,供后人来评

价我们所处的时代,切实避免随意性和随机性。这就是当代人类文化自觉、历

史自觉的直接反映和必然要求。

二是如何更好地传承国家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传承的

核心要素,延续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血脉。博物馆尤其是国家博物馆在传

承国家文化基因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通过举办展览、组织学术研究、开展社

会教育活动等方式,可以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

文化中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让蕴含着丰富文化

的国家文化基因通过博物馆得到继承、转化和弘扬。如果说,在博物馆的活动

链条中,藏品是基础、研究是支撑,那么,展览就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服务

产品,策展能力则是博物馆的核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展览、讲解都

是一系列评价和选择的结果,蕴含其中的价值内涵和精神世界既要通过策划展

览呈现出来,也要通过精彩的讲解揭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策展能

015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力,提升策展水平,举办高水平展览,把文物藏品中所隐含的文化基因传承下

去,引导观众静下心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而形成全新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三是如何更紧密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共有

55000 多家博物馆,大小不一,功能各异,当然各自的收藏展示标准也有很大

差别。有些是高度本土化甚至地方化的,有些则是全球性的,努力成为人类文

明荟萃之地;有些侧重于艺术品的收集展示,有些侧重于民俗文物的收集展示,

有些侧重于历史文物的收集展示,有些则是综合性的,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这种差异既是文化发展程度与样貌多样性的直观反映,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特

点的集中呈现。通过博物馆间的交流,我们完全可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

野、更多的维度来评价、搜求、保存、展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推动各国相

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诚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要促进不同文明之

间的交流和互鉴,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

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

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四是如何更有效地处理保存历史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迅速

发展对博物馆组织形态、征藏手段、展陈方式、运维保障等的影响是巨大的,

形成的冲击足以从根本上促成博物馆业态重塑和流程再造。一方面,最新科学

技术发展使我们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留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形态原貌,甚至在(www.xing528.com)

一定情况还原历史情景,特别是通过设施智能、数据融合、设计灵敏、管理精

细、服务精准、安防协同等,智慧博物馆的大致趋势和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了,

博物馆发展的跨代跃升已经不再是梦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

的大规模应用也正在使人们脱离对历史文物内在价值的认知,而把更多的关注

点从展览转移到具体文物上,进而聚焦到较为新颖的文物呈现形式上,忽略了

展览的主题设计及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使得观展体验越来越微观化、零散化、

碎片化,审美快感替代了价值欣赏和精神追求。由于博物馆类型繁多,规模不

一,功能任务目标各不相同,技术标准缺乏统一,因而在对科学技术手段的认

识、理解、应用上也存在重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不同博物馆如何围绕

智慧博物馆建设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真正实现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016

欢迎辞

五是如何更多地创造分享社会发展新知。博物馆是各种人类创造物的代表

性物证的荟萃之地,在促进新知的传播推广和分享方面具有独特关键的重要作

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博物馆是否创造新的知识,这在许多公众心

目中还是有疑问的,因为它所处理的是历史文物,而对这些文物的认识和理解,

后人如何能够超越前人,这还是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博物馆创造的新知主

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我们对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比如对文物材质的新认

识甚至规律性认识,对艺术技法的新理解,等等;二是通过围绕不同主题对既

有文物藏品的空间组合,深化我们对不同历史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生

活的认识和理解,以物释史、以物证史,这也是一种新知。正因为如此,有学

者认为博物馆是一种分享和创造各种基于事实、记忆的相关知识、主张与叙事

的社会机构。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参与者众多、身份多元,如何深入挖掘文

物藏品所蕴含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入

阐释并达成共识,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达到传播新知的目的,

确实是一个时代难题。

六是如何更大幅度地提升国家文化品位。当今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的文化枢纽。好的博物馆应该是有性格和品位的。收藏是博物馆全部

活动的基础,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但是,收藏什么、不

收藏什么,展览什么、不展览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博物馆的性格

和品位。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

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

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记责任、紧贴时代,决不能脚

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让随意性和随机性决定了一座博物馆的收藏展览

行为和内在价值追求。紧贴时代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把握要有历史

感,要把反映时代特点的典型物证有意识地选择留存下来;突出特色就意味着

突出和强化博物馆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就意味着承认和认可人类历

史发展的丰富性,这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呈现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三、加强联合协作,把新时代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更好发挥出来

2015 年 3 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促使中国的博物馆管理者在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

017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点、开展对外交流方面更加突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和主题,秉承

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努力把历史

与现实、博物馆与社会、中国与世界联结起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应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各国家博物馆平台资源优

势,共同推进人员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增进博物馆间高层交流与互访,在

展览、考古、文保、科研等专业领域联合开展人员培养和学术交流,特别是策

展人的合作交流,实现专业人员互访的常态化、制度化。中国国家博物馆愿每

年与丝绸之路各国家博物馆互派 10 ~ 15 名急需专业中青年专家学者,开展交

流合作和业务培训。

二是进一步推动藏品和展览交流合作。建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每年

至少合作举办一次联展或巡展,让沿线国家地区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都活起

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中国国

家博物馆愿意引进有利于促进互知互信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在可能的情

况下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让文物流动起来,

把文物中蕴含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民族中最深沉、最独特的精

神标识准确挖掘传达出来,切实发挥好文化客厅功能,推动建设世界各国人民

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进一步强化技术合作。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博物馆与观众

之间的互动性,例如 VR、AR 技术的应用强化了信息传递的体验感受,强化了

观众对于文化的获取质量。应推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合作,从建立统一

的行业技术标准入手,促进博物馆间数据的联通、应用与互鉴。通过新科技的

应用丰富展览的表现形式,增加举办活动的手段,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目

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全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我们愿意同丝绸之路沿

线国家博物馆一道共同探讨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推动各国家博物馆可持

续、高质量发展。

四是围绕特定主题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拓展和丰富

了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合作空间,要求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野、更多

的维度来评价、保存、展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让博物馆成为人类文明的荟

萃之地。交流意味着比较、评价和认同,互鉴意味着相互学习、彼此欣赏。国

际学术会议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配合展览举办高水平国际

018

欢迎辞

学术会议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应该更紧密地

联合起来,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借助丝绸之路国际

博物馆联盟等国际平台,共同开展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围绕特定

主题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及时回应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

五是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打击文物犯罪。各国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考古

的政策法规、历史沿革、科技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应携手探索文物科学

发掘、保护与修复联动机制,尤其是专项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互鉴,提升专业

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强文物的科学性发掘和预防性保护。以人类文明探源工程、

人类迁徙路线图等基础研究作为重要方向,探索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物

和文化内在关联性,积极开展联合考古。近年来,美国、意大利等国返还非

法占有的中国文物,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联合打击文物走私和非法贩卖文物的

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方面,丝绸之路国家同人的感受可能更为深刻

一些。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全球博物馆馆长

论坛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信

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我希望全球各国博物馆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携手推动人类命运共

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019

开幕式致辞

Opening Speeches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文物局局长 刘玉珠

中国拥有 5000 多年不曾中断的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素以海纳百川、兼容

并蓄的胸襟学习借鉴多元文化,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包容文化差

异,以讲信修睦、博施济众的义利观共享文明成果。这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孕

育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也是“丝绸之路”跨国经济、文化

之路繁荣赓续 2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连接古今,

是沟通联结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与见证,也是助力当代沿线国家人民民心相

022

开幕式致辞

通的友好通道,承载着全球人民互利互惠、共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美好期待。

自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6 年来,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特别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

化遗产与博物馆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

任,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重

要桥梁,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发挥着

独特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将博物馆事业上升为国家

战略,颁布实施《博物馆条例》等法规和博物馆定级评估、文物登录等近百项

行业标准,推进建立博物馆理事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博物馆改革发

展的相关政策,同时,不断加大财政保障,深入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并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和智慧博物馆建设,

促进博物馆与旅游、教育、文创、影视等深度融合,拓展文物展示利用空间,

“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热”

“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成为中国社会新的文化时尚。

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超过 5100 家,调查登录文物藏品总数达 1 亿件,每年举

办展览约 2 万个,参观人数超过 10 亿人次,博物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博物馆

体系逐步完善,我们为探索新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

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文明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和博物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

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和世界文明“引进来”,与 20 多个国家签订双边协定

和谅解备忘录,促进一批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祖国,承办了国际博物馆高级

别论坛、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在故宫博物院建立了国

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了国际濒危文物“避难所”,成立了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并在展览交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丰硕成果,近五年

内文物出境展览达 250 多个、入境展览 130 多个。博物馆成为中外元首会见的

国家客厅和国际人文交往的焦点。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国唐代大诗人张九龄有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博物馆是一个

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人文交流的重点和亮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023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众多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

力下,本次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发国际博物馆界

关于“博物馆功能和使命”的深度思考和新的实践,为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开

辟更大空间。我们将立足文物资源和博物馆优势,主动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的国

际责任和义务,同时,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博物馆,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的博物馆,与我们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让文物、博物馆成为文明互鉴的

“形象大使”和“生力军”,为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024

开幕式致辞

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兼代表 欧敏行

自 2013 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不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学

互鉴日益受到重视。在 2017 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

在开幕词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而博物馆正是习主席讲话中提到的

促进国际社会凝聚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理想平台。

025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

正如我们所知,自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博物馆一直

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鼓励促进文化与自然、有形与无形

遗产的保护、传播和教育,并且支持发展中国家发挥博物馆增强社会凝聚力的

作用,特别是在凝聚当地社区和弱势群体方面发挥潜力。

2015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订博物馆计划时,一致通过了《关

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和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作用的建议书》。这项建议提请各

会员国注意保护和促进博物馆和收藏的重要性。它从保存和保护遗产、保护和

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播科学知识、制定教育政策、终身学习和社会凝聚力,以

及发展创意产业和旅游经济等方面,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

201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中国深圳举办,论坛

结束时发表《关于博物馆和藏品的深圳宣言》。宣言号召保持博物馆及其藏品和

运营模式的多样化;发挥博物馆在战争与冲突时代保护遗产方面的作用;履行

博物馆的责任 — 博物馆、专业人士以及社区参与方面的道德标准、职业标准

和技术标准;以及开展更广泛的有关博物馆和藏品的国内和国际合作。

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新时代,博物馆越来越多地采用创新途径实现藏

品的保存、传播和研究。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智慧博物

馆的主要理念是在展览、宣传、教育、多媒体交互等领域引进数字化,如移动

终端、二维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能够实现人与文物、

遗址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对馆藏的全面了解。智慧博物馆在促进公众认识文

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以及提升所有公民在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方面

具有巨大潜力。

我们很高兴看到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藏品的保存和文化传播,增强了人

类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信心。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各国和国际社会为促进文化多

样性和推动《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进行的大量合作和做出的巨大

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鼓励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丝绸之路沿线

博物馆加强合作,强化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对话,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公众

意识,为保护与传播做出贡献,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0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