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乡土工业包括下列几个要素:(一)一个农家可以不必放弃他们的农业而参加工业;(二)所以地点是分散在乡村里或乡村附近;(三)这种工业的所有权是属于参加这工业的农民的,所以应当是合作性质的;(四)这种工业的原料主要是由农民自己可以供给的;(五)最主要的是这工业所得到的收益是能最广地分配给农民。
根据我这样的说明,就可以知道我并不主张:(一)一切工业都分散到乡村中去;(二)一定利用手工生产;(三)全在农家家庭里经营;(四)商品由各家分别出售。把这几个误会挖走后,我可进而讨论动力、技术、规模、组织等问题了。
传统的乡土工业是手工生产的,因为在传统经济中没有其他可以分散的重要动力。当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主要的发明是蒸汽动力。用蒸汽来做生产动力,机器的位置给规定了集中在一地的形式。蒸汽所推动的引擎(发动机)和制造机之间必须有一根皮条连着,所以这两种机器愈靠得近愈经济。因之早年的工厂形式是许多制造机中间拥着一个锅炉,锅炉上是一个烟囱,正像一个火车头拖着一大串车厢,节节连住,不能脱链的。烟囱也象征了工业。货物的运输靠火车,火车有一定的站,不能零零星星地把货物运送到分散的栈房里,货物的散集必须有个中心。这样立下了现代集中式工业都市的形态,那是蒸汽动力的产物。
电力的应用把工业的区位改变了,这时代象征工业的不再是烟囱,而是蛛网形的电线。19世纪的伦敦是个黑雾的都市,现在雾并没有改它的浓度,但是煤灰减少了,雾也白净得多了。电,这个使工业能分散的动力,把工业推进了一个新阶段。美国靠了TVA这类水电工程,使工业深入了南部落后的区域。那是因为电超越了区位的限制,发电机和制造机之间无须有一定的距离。(www.xing528.com)
中国乡土工业的复兴必须以这种新动力作基础。有了这种动力,我们才能依每种制造过程的性质去安排工厂的规模和位置。
我是对扬子江水利工程计划抱有巨大希望的一个人。当抗战还在进行,萨凡奇先生冒险调查了这中国经济复兴的命脉回来,宣布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所能供给半个中国的电力时,我觉得我的乡土复员论有了物质的基础了。这工程计划听说现在已被搁置,“扬域安”这个名词也好像已经入睡,但是只要蜀道尚存,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向广大的乡村输入复兴的血液。只要我们有一个为中国人民生活打算的政府,这金饭碗绝不会长久埋在土里的。我诚恳地希望喜欢用幻想来塞人口的朋友们,不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这类计划,和从这计划所允许给中国人民的幸福。
内燃机的发明和在运输上的应用,卡车和公路的发达,更使货物的散集不必集中在少数据点。电话和航邮又使经营上的往来减少了密集的需要。这种种技术上的进步,使分散工业不成为幻想了。为了避免空军的袭击,英国的战时工业就尽量利用这分散原则,在工党执政之下,更注重工业落后区的复兴政策。军事的立体化促进了工业的分散化。这是当前工业区位组织变化的趋势,我想“落伍”两字在这里似乎不太能应用,除非把历史倒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