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现代交通纵贯南北的路线打通了由自然地形所划分的三大流域之后,南北朝的局面在今后历史上已不易有出现的机会。可是这都市和乡村间近百年来所累积的矛盾却终于暴露了一种新的裂痕,点线和面脱离了政治和经济的联系。在短期看,乡村离开都市可以避免农产品的大量外流,使乡下老百姓在粮食上不致匮乏以致饥荒。这本是一种消极性的反应,因为乡村一离开都市,它们必须更向自给自足的标准走。自给自足得到的固然是安全,但是代价是生活程度更没有提高的可能。回复到原始的简陋生活,自然不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上策。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乡村的宁愿抛离都市,老百姓宁愿生活简陋,原因是都市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太对不起乡村了。先夺去了他们收入来源的手工业,他们穷困了,更乘人之急,用高利贷去骗取他们的土地,最后他们还剩些什么可以生活的呢?乡村若决心脱离都市,对它们短期间并不会有比以往更苦的遭遇;但是都市却不能没有乡村。所以问题是发生在都市里。
都会工商业的基础并不直接建筑在乡村生产者的购买力上,现代货物的市场是都市里的居民。这些人的购买力很大部分倚赖于乡村的供奉。乡村的脱离都市最先是威胁了直接靠供奉的市镇里的地主们,接下去影响了整个都市的畸形经济。为了都市经济的持续,不能不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打开乡村的封锁了。愈打,累积下来的乡市矛盾暴露得更清楚,合拢机会也更少。
中国的经济决不能长久停在都市破产、乡村原始化的状态中;尤其是在这正在复兴中的世界上,我们的向后转,可能在很短时间里造成经济的陷落,沉没在痛苦的海底。怎样能使乡市合拢呢?方向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做到我在本文开始时所说的一段理论,乡村和都市在统一生产的机构中分工合作。要达到这目标,在都市方面的问题是怎样能成为一个生产基地,不必继续不断地向乡村吸血。在乡村方面的问题,是怎样能逐渐放弃手工业的需要,而由农业的路线上谋取繁荣的经济。这些问题固然是相关的,但是如果要分缓急先后,在我看来,应该是从都市下手。在都市方面,最急的也许是怎样把传统的市镇变质,从消费集团成为生产社区,使市镇的居民能在地租和利息之外找到更合理、更稳定的收入。这样才容易使他们放弃那些传统的收入。这些市民应当觉悟,世界已经改变,依赖特权的收入终究是不可靠的,等人家来逼你放弃,还不如先找到其他合理的收入,自动放弃来得便宜。中国是否可以像英国一般不必革命而得到社会进步,主要的决定因素就在这种人有没有决心。(www.xing528.com)
乡村和都市应当是相成的,但是我们的历史不幸走上了使两者相克的道路,最后竟至表现了分裂。这是历史的悲剧。我们决不能让这悲剧再演下去。这是一切经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前提。
1947年4月20日于清华新林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