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资源整合的相关模式优化措施

数字资源整合的相关模式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的数字化环境下,数字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模式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图书馆所采用的主要整合模式包括资源导航系统、书目数据库、跨库检索平台和基于资源实体对象的整合。图2-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跨库检索平台基于资源实体对象的整合基于资源实体的整合是当前数字资源整合中采用的一种较高级别的形式,其基础和实现方式主要是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资源整合的相关模式优化措施

在当前的数字化环境下,数字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模式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图书馆所采用的主要整合模式包括资源导航系统、书目数据库(OPAC)、跨库检索平台和基于资源实体对象的整合。

(1)资源导航系统整合

基于导航的整合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资源整合模式。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将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通过建立资源导航库,将资源通过名称、标识、主要内容进行序化,提供获取资源的途径。基于导航的整合并未对资源的内容本身有更多的深入,主要面向对资源总体状况了解不深入的用户。通过资源导航系统,用户可以相对全面地了解馆藏数字资源的总体情况,通过浏览等方式进行检索。

资源导航系统的组织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例如,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可以建立数字期刊导航系统、数据库导航系统等。此外,根据学科类型进行的学科资源导航系统也是目前主流的资源导航系统整合方式,但不同机构导航系统内容各不相同。例如,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按照经典文献、数字资源、课程名人名家、专业排名等方式进行组织[12];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重点学科网络导航则按照研究机构、产品及市场、电子出版物、会议通告和其他链接等方式进行组织[13];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则根据不同的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科技热点问题,直接建立关于某个特定研究领域的学科门户,以类似于整个图书馆子集的方式实现学科资源的导航[14]

比较而言,资源导航系统对于相对资深的用户意义不是特别明显。资深用户对自身的信息需求和资源的存在状态了解程度较高,图书馆通过导航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的先组对于资深用户而言价值不大,一个典型的例子即目前大多数以门户形式存在的学科导航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导航系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因此其内容的幅度也相对有限,被纳入导航系统中的资源可能由于更新速度较快而导致导航中的链接无效等问题,资源导航系统整合的维护成本也因此提高。

(2)书目数据库整合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即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是指图书馆内部或馆际之间共同建立的书目数据库,OPAC作为最基础的资源整合方式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一般可以分为馆内OPAC和馆际OPAC。目前,馆内OPAC是绝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的提供用户定位资源的方式,也是图书馆实现服务集成中统一检索功能的基础;通过联机合作编目形成的馆际OPAC也为读者在更广范围内定位资源提供了便利,例如,OCLC的联合目录系统Worldcat在过去的40年中共收录了来自全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近20亿条书目数据[15]。除了具有一般OPAC系统的特点,馆际OPAC还可以帮助用户在定位资源的过程中打破资源的空间距离,在不需要熟悉不同类型的用户界面和使用技术的环境下查找资源。

OPAC的常规做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在编目过程中对资源的机读目录格式856字段添加数字资源全文的URL,从而揭示并链接资源本身;其二是通过通信协议聚合不同图书馆的OPAC系统,整合生成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联合馆藏书目查询系统,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交互式通信和分布式异构数据之间的无缝链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电子资源无缝链接整合技术也被集成到OPAC中,最典型的技术即SFX(上下文敏感参考文献链接解决方案)。SFX是Ex Libris公司所开发的一种链接系统[16],可以针对任何资源的记录提供能够获得的内容和服务的链接,包括全文、文摘、主题网关等。目前许多图书馆在OPAC系统中已经嵌入了SFX,图2-2是武汉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中SFX的实例。用户在OPAC中检索到资源后,点击SFX链接就会显示与该资源相关的服务项列表,例如馆藏查询、馆际互借、查看网络书评和网络搜索引擎中与资源相关的信息等内容。

图2-2 武汉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中的SFX

(3)跨库检索平台整合(www.xing528.com)

跨库检索平台十分注重解决用户信息获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源分散问题。用户在进行资源获取时,所需要的资源很可能分散在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中,在传统环境下,用户需要针对不同的数据库进行多次检索才能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些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不同,包含的内容、资源存储形式、检索途径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用户在传统环境下需要逐个熟悉这些数据库的特点,了解资源的描述格式,学习不同的检索构造规则,这大大增加了资源获取的时间成本。而在跨库检索平台环境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跨库检索平台通过统一的服务界面和检索规则,同时对多个数据库系统实施检索来获取资源,很好地提升了用户资源获取效率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跨库检索平台模式是在用户提出查询后,将检索请求转交给服务器端的代理程序,代理程序将用户的查询转换为符合不同数据库规定的查询格式,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再将各数据库返回的查询结果按照统一的格式记性转化,最终发送到交互界面展示给用户[17]。图2-3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跨库式检索系统。利用该系统,读者可以在输入查询之后,同时在多个数据库系统如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的检索结果通过跨库检索平台实施了去重和排序,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检索成本,从而实现了数字资源的良好整合。

图2-3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跨库检索平台

(4)基于资源实体对象的整合

基于资源实体的整合是当前数字资源整合中采用的一种较高级别的形式,其基础和实现方式主要是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作为数字化资源的基础平台,数字图书馆支持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组织、发布、检索及利用的整个过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来源的数字资源进行序化,以实现无缝交换和互操作,保障信息服务的实现。从信息服务出发,通过资源实体对象的整合将整个数字资源系统组织成网状、立体结构的服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开放式的集成服务环境。

基于资源实体整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直接对最小的实体特征项单元进行整合,其直接对象是承载这些概念、信息和知识元的一次文献,对资源对象的组织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所有需要整合的资源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制作规范。因此,这种整合主要集中在商业化的系统中,例如清华同方公司所开发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或中国知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18]。也有学者将CNKI的整合方式称为基于知识的整合[19],但从其实际整合过程来看,仍旧是针对信息单元的整合,因此本书仍将其归入基于资源实体的整合。

中国知网以收录的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记录、报纸文献、年鉴、百科、词典等全文数据作为基础构建基本信息库,在基本信息库之上对数字资源进行分解和重组,按内容的关联性主体性特征将分布于不同系统中的相关资源组织成网状的服务系统,构建了包括基本信息库、知识仓库和知识元库三个层次在内的服务网络,通过文献、知识元(主题单元)、分类导航之间的交叉关系,建立了信息服务的网络体系。文献间的关联包括引证文献、参考文献、同类文献等,在引证文献方面,中国知网将文献作为整个网络中的节点,通过引证关系将单独的文献拓展为简单的文献网络,如图2-4所示,进一步追溯危机参考文献、二级引证文献、共引文献和同被引文献,并根据时间提供不同时间段的局部内容。在知识元(主题单元)关联方面,则主要包含两个层级,首先是包含该知识元的文献相关的信息,如责任者、机构、关键词等,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相关责任者、相关机构和相关关键词,根据这些知识元节点进一步提供文献的直接链接。文献分类导航则根据所查询的文献节点所属的学科类别分层,可以从底层开始查找与节点文献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并通过上位类进一步浏览更多的相关领域文献。这些功能充分体现了资源库之间的关联特征,从而实现多个资源库有机整合。

图2-4 CNKI检索结果的引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