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非遗图谱数据库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在信息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地保护信息的安全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总的来说,信息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资源,即信息本身的安全。为此要使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存储介质、网络设备和数据等免受毁坏、替换、盗窃或丢失等。另一方面,信息安全也包括信息系统或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由于因特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使它很容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为的攻击。[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中的信息对于国家和地方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与计算机病毒等现象,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中的信息构成威胁。信息泄露,也就是受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其中有两种信息比较容易被泄露,一是相关传承人等的个人隐私,二是秘方、秘技等信息。第二方面关系到非遗资源的文化产权保护问题,将在下面论述到。这里主要讨论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内在和外在价值。新技术的崛起可能威胁隐私,这是不少人的共同认识。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上无意中输入的信息都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在非遗资源数据库中,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基地负责人、政府非遗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等信息都可能出现。因此一方面,在具体数据录入时,要注意住址、电话等信息进行隐藏处理。只有确实需要的个人和集体才可以通过网站工作人员取得这些信息。另一方面,则要注意非遗数据库访问权限的设置。对部分涉及传承人个人隐私的信息,要严格进行数据保密处理。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指的是数据因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在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原始数据的录入,而不能随意人为对原始数据进行删改和破坏。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是指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中,有一些被隐藏处理的数据信息,需要高级别的访问权才能访问,这部分信息或者与个人隐私有关,或者与具体资源的商业机密有关,只能用于交流和研究,因此要防止这类信息被非法访问。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与其他网站一样,同样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要注意数据的复制和对病毒的防护。
第二,在大数据时代,非遗图谱资源信息面临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的问题。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被数字化,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些非遗资源就处于公开状态,原则上向所有因特网用户开放。其中那些含有商业秘密的非遗资源就可能面临知识产权被侵权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很多商业秘密、生产技能会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业内往往会被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我国有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密问题已有规定。例如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或者保密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管理。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制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在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过程中知悉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密级,予以保护;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我国具有保密性的非遗资源相当多,如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贵州茅台酒的配方,安徽宣纸的制造技术,福建水仙花的栽培诀窍,以及治疗疑难杂症的中医中药、针刺麻醉术、吸血虫防治技术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颇具竞争优势的商业秘密。这些秘密并未进入公有领域,只有极少数人或者少数地区的行业知晓,一旦这些信息进入公共信息网络,就可能失去它的保密性与私有产权意义。另如在有关非遗资料的网上申报方面,也有可能会发生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据了解,一些在网络上公开的非遗项目的申报资料中详细描述了该项资源的制作过程和原料,因此只要进行搜索就可以直接得知该项技艺的秘密。即使对那些只有散见的相关材料和报道出现在网络上的非遗资源和项目,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而参透它们的秘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非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遭遇到更大的挑战。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数据库时,要特别注意对涉及制作过程、制作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隐藏处理,防止被他人或他国窃取。对于那些重要的核心技术资料要尽量避免在网络上发布,此外还要对访问权进行限制。
【注释】
[1]本部分参考了学者赵健的《知识图谱绘制技法实用指南》,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2015年第2期。
[3]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3—4页。关于GIS的定义,目前国内外仍旧没有一个统一且被普遍接受的定义。陈述彭主编:《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4页)对GIS定义为:“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数据,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4]陈述彭主编:《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页。
[5]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9—11页。
[6]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1—13页。
[7]黄杏元、马劲松编著:《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17页。(www.xing528.com)
[8]三官信仰是指自东汉以来形成的以天地水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信仰模式,在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等背景下,中国古代民众逐渐把尧舜禹三官、唐宏葛雍周武三官、陈子椿与龙女的三个儿子三官等神话传说人物作为崇拜对象进行供奉,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说与故事,至今形成天地水、尧舜禹、唐宏葛雍周武、女三官、陈子椿三个儿子三官信仰形式并存的状态。
[9]此处及以下的一些理论阐述参考李仁杰:《非遗资源地图谱与GIS制图技术》和《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表达方法》等论文。
[10]二进制代码就是用0和1表示,满2进1的代码语言,这是一种可以将两种架构的本地代码存放在同一个包装的格式。为了区别于其他进制代码,二进制代码的书写通常在数的右下方注上基数2,或在后面加B表示。
[11]张红琼主编:《数字化的人类生存》,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2页。
[12]李伟超:《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9页。
[13]参见《现代汉语词典》“要素”条目,商务印书馆,1983年,1466页。
[14]程蔷、董乃斌:《民间叙事论纲》(上),《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5]图9-5至图9-7为本书课题组对中国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结果编制。
[16]https://shopsearch.taobao.com/search?app=shopsearch&q=民间剪纸&js=1&stats_click=search_radio_all%3A1&initiative_id=staobaoz_20160107&ie=utf8.
[17]https://s.taobao.com/search?initiative_id=staobaoz_20160107&q=民间剪纸.
[18]https://s.taobao.com/search?q=蔚县剪纸&js=1&stats_click=search_radio_all%3A1&initiative_id=staobaoz_20160107&ie=utf8&cps=yes&ppath=122450261%3A52845.
[19]https://s.taobao.com/search?q=陕西剪纸&js=1&stats_click=search_radio_all%3A1&initiative_id=staobaoz_20160107&ie=utf8.
[20]胡浩民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