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编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系统性原则,它把所有要参与编制的非遗资源对象都放到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即一个“类”中去进行考察与表现,而不是随意为之。缺乏系统的或者“类”的统一联系,就会使大量的非遗资源材料变成一盘散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的系统性原则是“图谱”这种文体编制组织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所有称得上“图谱”的作品,都必须按照某个“类”而组成一个体系,在这个“类”中,各个内容对象(或者信息点)之间必须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而成为一个能够说明某一问题的内容组合系统,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与其他各种“非遗图录”“非遗图典”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形式众多的各种“非遗图录”“非遗图典”中,各个非遗资源对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可以较为灵活、自由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相对松散的组合结构。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建构中,各个非遗资源对象之间却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而组合在一起,形成某种具有许多“关系链”组成的谱系结构。在这种谱系结构中,每个内容对象都充当了一个必须存在的条件因素(信息点),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类”,则是起到了统辖、总领的作用。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谱系建构系统性原则的真正意义所在。
【注释】
[1][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尹志贤:《古代图谱类书法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三十二。
[4]尹志贤:《古代图谱类书法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尹志贤:《古代图谱类书法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6]尹志贤:《古代图谱类书法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8][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
[9][南宋]郑樵:《通志·年谱序》。(www.xing528.com)
[10]胡海迪:《图谱类文献在南宋目录学中的定位及其影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尹志贤:《古代图谱类书法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1]胡海迪:《图谱类文献在南宋目录学中的定位及其影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1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730页。
[13]李道生:《中华谱牒知识问答》,金盾出版社,2006年,第5页。
[14][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中华书局,1934年。
[15]孙占铨编:《中国历史图谱》,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
[16]沈克:《中国文化的图象传承——试析古代科技图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7]邓未:《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流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8]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