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事象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文化形式,许多非遗事象一旦形成以后,就会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为广大的民众所传承、普及与推广。尤其是一些传承时间长久,流传区域广泛,得到各地民众广泛认同的非遗事象,在中国民间社会中都已经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对于广大民众的精神思想、文化娱乐、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有些非遗事象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更是往往已经超出了某个单一的范畴,与广大民众社会生活与文化审美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例如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牛郎织女这四大民间传说,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承发展以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所普遍认同的一种文化经典,长期以来,它们以其丰富生动的情节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优美精湛的艺术表现,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不但成为中国最具广泛性意义的民间文学经典,同时也渗透到了艺术、宗教、语言、娱乐、习俗等其他诸多领域。直到今天,这些传说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例如各种以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牛郎织女等著名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小说、故事、电影、节日、娱乐、游戏等文化样式,在当代中国的各个文化领域都十分多见。通过非遗资源社会影响图谱谱系的表现方式,不但可以明确地表现非遗事象社会影响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领域,而且还可以清晰地梳理非遗事象与这些因某一非遗事象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更好地探索非遗事象与社会其他文化形式产生互动现象的动因。
仍以我国影响巨大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例。白蛇传最早产生于唐代,在唐代以后直至清代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该传说主要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中国民众中广泛流传,其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口头语言。但是随着白蛇传在中国民众中影响的逐渐扩大,它的形式也开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涉及书画、诗文、音乐、舞蹈、戏曲、影视、工艺品、节日、习俗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戏曲领域,以白蛇传为题材而编写的剧目曲目几乎不计其数,例如婺剧《断桥》、京剧《白蛇传》、扬剧《水漫金山》、越剧《合钵》、川剧《白蛇传》、昆曲《白蛇传》等,已经成为我国戏曲领域中一些经久不衰的著名经典剧目。在影视的领域,《白蛇传》的影响也十分之大,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有《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白蛇传说》《青蛇》等一系列以白蛇传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先后问世,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与青睐。除了书画、诗文、音乐、舞蹈、戏曲、影视等各种文艺形式以外,白蛇传还与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民俗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节日文化现象。例如在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中,就有许多与白蛇传有关的习俗活动。到了端午节时,不但有除五毒、喝雄黄酒、点雄黄等一些驱除邪祟的习俗行为方式,而且还有演白蛇传戏文、说《白蛇传》故事等民间文艺的习俗传承。由此可见,诸如白蛇传之类的著名民间传说,对于我国文化、艺术、宗教、习俗等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我国传统社会中的许多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社会影响图谱的编制,可以将非遗资源的这种特点以及具体的形态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使人们更为全面地认识非遗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
(www.xing528.com)
图4-6 《白蛇传》社会影响图
注:本图为本书课题组根据对《白蛇传》社会影响情况的研究结果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