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而得以延续保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承就是非遗的生命,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非遗就不能延续存在下去。因此,在对于非遗资源的保护、研究以及图谱编制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重“传承”这种独特的以人为本的文化载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非遗资源传承脉络关系。在这方面,非遗资源传承图谱谱系的编制往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非遗资源传承图谱谱系的编制,不但可以清晰地描述某一非遗资源或项目从古至今的传承发展脉络状况,而且还可以系统地反映承担这一非遗资源或项目传承责任的各个非遗资源传承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揭示出某些非遗资源传承关系的特点与规律。
一般而言,非遗资源与项目的传承脉络都是纵向的,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由此而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的传承序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这种传承序列往往是在一个家庭之中实现的,那就是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由此构成一种以家庭传承为载体的非遗传承模式。中国传统社会中纵向传承的另一种非遗传承序列主要是在一定的行业之中实现的,那就是师傅传徒弟,徒弟再传徒弟的传承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师徒传承模式。除了纵向的传承脉络体系以外,非遗资源有的时候也会以横向的方式进行,即在同一时代或者同一时间中,某一传承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各种单向的,或者多向的传承关系。其中单向的传承关系就是由某一传承主体为主导,通过他来向其他主体进行某种非遗技艺或者本领的传承。例如某位著名的民歌手在某个歌场中演唱民歌,许多在场的观众都在同一个歌唱中聆听他的歌唱,那么这位民歌手就是一位民歌传承的主导者,而其他的主体则是受众者。所谓多向的传承关系就是几位传承主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传承,以此形成一定的传承关系。例如以前许多村子中有讲说民间故事的传统,通常是一个故事由几个人来共同讲说,你讲一段,我讲一段,由此而形成了一篇较长的故事,而这种故事的来源,则正是多向传承,或者“交互传承”的结果。
非遗资源传承形态上的这种纵向传承关系与横向传承关系,可以通过图谱谱系的表达方式得以概括的表现。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树形图谱”的表现方式来描绘由古到今、由少到多的纵向性非遗传承关系,借以清晰地展现一代又一代的非遗传承关系;也可以运用“交互图谱”的表现方式来描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横向性非遗传承关系,借以表现在同一时空场合中非遗传承的那种相互影响,多元交叉的传承特点。其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都要远远强于文字的表达形式。(www.xing528.com)
图4-5 山东省威海市民间剪纸传承谱系图
注:本图为本书课题组根据对山东省威海市民间剪纸传承情况的研究结果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