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图谱的编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的,强调图谱的功用性,图谱内容包括图、谱、式、照、表、格、历等,其应用遍布大部分学科。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图谱编制方法。例如在一些描述中医针灸方法的经络图谱(如《明堂图》《医林改错》等)文献中,大多能从全局观出发,关注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将穴位的虚与脏腑的实相对应,将普遍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又如在一些描述各种地理格局与特点的地图(如康熙时期的《皇舆全览图》等)中,不仅绘制了全国的地图,更有地方省份的地图,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结果。反映在技艺类图谱的编制中,这一类别的编制更多是为了技艺的传承与传播,故采用几何平面白描式的绘制方法以及立体透视的绘制手段,展开图谱的绘制。还有谱牒的编制体例与方法等。上述这些方面都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所形成的。解决现实问题后会形成相应的概念和方法,进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般理论,这些理论成为解决问题的指导,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螺旋式上升就形成了方法论模式。因此,中国古代图谱编制的方法论模式为:在全局观系统化的视野下,以虚实呼应、动静结合的方式,在强调功用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实际问题—概念方法—一般原理—实际问题”[31]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这一方法论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核心思想,对于现代图谱的编制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图谱在编制过程中形成的方法论模式,对于我们当代图谱编制,尤其是非遗图谱的编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话语权角度看,古代图谱编制的方法代表了一种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图谱编制体系,凸显了中国图谱编制方法上的本土文化特色,这对于建构当代中国图谱体系,设置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图标准以及内容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有关图谱编制的各种规范化标准,如测量标准、制图标准等均是按照国际要求的统一格式,其优点是确立了较为统一的国际性的标准,但其缺点是忽视了中国在图谱编制方面的自身特色,尤其是割断了与我国传统制图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于传统制图模式的挖掘与研究,找出其中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制图方法与路径,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融汇中西的,更加具有创新意味的我们自己的制图标准。比如宋朝的《营造法式》就是古代图谱绘制的卓著代表。所谓“法式”,即是指法度和标准,它的图样使用单线勾勒,界尺作线,在制图中使用比例尺,并大量使用了正视图、侧视图等样式,满足了工程的需要。它对于现代工程制图有着很高的贡献,“有助于我们回答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艺术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特别是以李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图学家们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以及中国工程图学所表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对今天乃至未来工程图学以及建筑学的发展作出了楷模”[32]。又如《考工记》,也是采用的样和式来表达:“样式能以三维空间的表现力表现工程技术和产品设计,使人们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设计制作的形体空间乃至其周围环境,因而样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程图纸的局限性”[33]。“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34]在传统图谱的编制中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有形成我们自己标准的可能。
其次,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古代图谱编制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具有个性特点的图谱表现风格,体现了中国图谱编制方法上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变通性,这对于当代中国图谱的编制更好地提高对于图谱内容对象的表达效果,加强图谱表现对象的形象感、真实感、可读感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图谱编制软件的开发,当代图谱的编制在数据搜集、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数据精准化等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其优势在于呈现数据的内在关联性。但是对于一些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性质的,需要展示个性化的图谱来说,如当代流行的连环画、绘本、漫画等,现代图谱编制软件就往往无法完成。而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一些传统图谱的编制方法,就可以较为出色地实现这种个性化表现的目的。在艺术性上,那种个性化的节日图谱,故事图谱、人物图谱的绘制就需要借助传统的编制方法,如中秋节、春节的节日图谱,二十四孝图谱,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图谱等,以此展示画作的个性,呈现传统的审美观念。再如明朝王文衡绘制的《明朝传奇图像十种》,清人《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以及各种书法图谱等,这些具有个性化的图谱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无法达到的。因此,传统图谱编制方法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们可以与现代图谱的编制方法互为补充,以此而使图谱的编制目的得到更好的完善与体现。(www.xing528.com)
除此以外,从图谱的表现效果来看,传统图谱往往具有虚实结合、动静相合的特征,这一点在医学图谱中表现得比较多。比如说人体经络图谱的绘制,就是虚实结合动静相合的典范。这一特征对于现代图谱的编制来说仍有价值和意义,是对传统图谱的继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由传统图谱的编制实践形成的方法论模式对于现代图谱编制实践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互补的态势,并在各自的优势领域继续发展。如今,当我们在开展与实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工作时,这一方法论模式仍然具有借鉴性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作为一种主要以传统的非遗事象为内容对象的图谱形式,其编制方法上对于传统图谱编制方法的借鉴、参照、继承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国传统图谱编制中一些有关图谱内容分类的方法、注重写实的表现方法、注重个性特点的表现方法等,对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当然,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完全仿照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同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尤其是将当代社会中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程序之中,才能使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工作具有更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真实、系统地反映我国非遗资源的总体面貌、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