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选书模式与采选方法的优化策略

图书选书模式与采选方法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文图书选书模式与采选决策方法1.馆员主导选书是中文图书的主要选书模式近年来,我国中文图书年出版总量已超过30万种,年新版图书高达20万种,高校对中文图书购置经费的投入普遍比较充足,许多综合型高校图书馆年购入新书在4至6万种之间。在目前中文图书主要由馆员依靠经验方法主导选书的模式下,如何使馆员的选书决策更好地体现采选原则与标准,如何提高馆员的选书能力以建设高质量的馆藏?

图书选书模式与采选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选书模式建立的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的选书主体有(学科)采访馆员、院系选书专家和其他读者,长期以来形成(学科)采访馆员主导选书、院系专家主导选书、馆员与专家协同选书以及读者决策采购等多种选书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选书模式不尽相同,影响选书模式建立的主要因素包括:

1.经费性质和选书制度

对于院系划拨经费,院系有较大的话语权,往往倾向于由院系教师主导选书。而有的高校图书馆则在选书制度上明确规定院系专家或图书馆员主导选书的文献类型和范围。

2.经费充足情况和学科文献保障要求

学科文献保障程度高且经费充足,如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往往倾向于由馆员主导选书或由馆员与教师协同选书。如果经费比较紧张且学科保障程度低,则注重精选图书,往往倾向于以院系专家选书为主。

3.选书馆员素质与选书能力

对于传统上长期由馆员主导选书的高校图书馆,选书馆员培养时间较长,如果馆员选书能力强且选书效果与馆藏建设质量受到好评,往往倾向于由馆员主导选书;如果采选馆员为新人或选书能力达不到要求,则倾向于专家主导选书。

4.选书专家积极性和稳定性

院系专家选书的积极性呈递减规律,往往表现为前高后低。选书专家因出国、出差或阶段性科研任务紧都会影响选书效果。如果选书专家存在选书质量不稳定、积极性不高、选中数量过少等现象,则应考虑馆员补位或增补新的选书专家。(www.xing528.com)

5.小语种语言人才

对于某些小语种文献,如果缺乏掌握该语言的采访馆员,则需要依赖通晓该语言的教师采选图书。

(二)中文图书选书模式与采选决策方法

1.馆员主导选书是中文图书的主要选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中文图书年出版总量已超过30万种,年新版图书高达20万种,高校对中文图书购置经费的投入普遍比较充足,许多综合型高校图书馆年购入新书在4至6万种之间。面对中文图书采选繁重的工作量和订单处理的时效性,通过建立一支稳定的院系专家选书队伍常年坚持按时选书显然难以实现。在权衡馆员选书与专家选书的利弊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是采取大力培养专家型选书馆员,建立由采访馆员或学科馆员主导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采选模式。

在馆员主导选书模式下,读者的需求和意愿如何更大范围地得到及时体现和满足,如何实现较大程度的按需采购来提高文献利用率和节省采购经费,是图书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完善中文图书征订书目荐购系统和接受读者零星荐购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按需采购,通过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广泛吸纳读者参与图书馆藏建设的探索还有待加强。

2.中文图书采选决策方法

图书采选决策是藏书建设的核心环节,涉及知识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智能科学以及预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选书决策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经验方法,由选书人员凭借自身的文献知识和选书经验,依据图书采选原则和标准选择图书;第二种是模型方法。确定图书评价决策要素,如主题、作者、出版社、学科等级、学术水平、情报价值、价格、读者潜在需求、特色与协调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要素的权值并建立图书采选决策模型,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图书综合评价分值做出采选决策。图书采选决策模型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图书提供了依据,但因为每种图书要素的权值确定与决策过程具有较高复杂性,模型方法在图书采选实践中并未得到推广应用,经验方法仍然是图书采选决策的主要方法。

在目前中文图书主要由馆员依靠经验方法主导选书的模式下,如何使馆员的选书决策更好地体现采选原则与标准,如何提高馆员的选书能力以建设高质量的馆藏?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和采选原则与标准,作为馆员选择图书的指导方针和评判准则;其次是要加强馆员选书业务培训、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强化馆员选书决策的逻辑思维方法,促使其采选思维更加符合图书采选原则、标准和读者需求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