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许多著名的图书馆先后建立。出版品种和发行量迅速上升,文献采访受到重视。在中国近代,西方的图书馆学思想逐渐传入国内,梁启超、郑观应、杜定友等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文献收藏观念。
梁启超在呈送光绪皇帝的《变法通议》中,其《学校总论》有七曰藏书;《论学会》的十六项任务有七曰咨官局书籍,概提合分以备储藏;八曰尽购已翻西书,收庋会中,以便借读;九曰择购西文各书,分门别类,以资翻译;十曰广翻地球各报、布散行省,以新耳目;十一曰精收中外地图,悬张会堂,以备浏览。梁启超的文献收藏思想,侧重于引进西方学术图书的原著、报刊和地图,翻译西方学术作品,以期宣传西方思想,唤起民众,改革政治。
郑观应与梁启超提法不同,他在《盛世危言》中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藏贮其中,派员专管,无论寒儒博士,领凭入院,即可遍读群书。学会提倡中西兼顾,广购图书报刊,以开风气。“凡五洲史籍,格致专家,律例章程,制度政典,皆储藏赅备,用资他山。”“制造局,同文馆所译西书甚多,均采购之,……今并购中外各种舆图,动物、植物,测量,艺学各器,以资试验而收实功。”(www.xing528.com)
杜定友(1898~1967),图书馆学家。1925年他发表的《图书选择法》认为,“图书之选择,实为图书管理法中之重要问题”。提出要为读者选择图书,重视藏书之效益,“必须尽图书馆之责任,即所选择之图书,对于文化方面,有保存、宣传、调和、提高四种功用。”并指出选购图书要从经费、馆藏用途、图书馆环境、读者需要、是否符合选书原则和标准来进行,这是一种藏与用并重的采访思想。
1930年代较有影响的著作有刘藻的《图书之选购》(1931)、吕绍虞的《图书之选择与订购》(1934)、邢云林的《图书馆图书购求法》(1936)等,他们是自宋代郑樵、明代祁承燸和叶德辉之后的一批文献采访研究者,对我国图书采访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在采访理论和方法上研究颇深。除了一些研究文章和著作的发表与出版外,文献采访自20世纪20年代起被上海国民大学等学校定为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学习课程,说明文献采访思想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走向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