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自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以辅助高校培养人才为宗旨,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对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提供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种不同层次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中,都是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研究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定任务找准服务定位、确定服务内容与服务策略,从而不断提升服务的价值。如果说知识服务更注重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专业化,更注重服务对用户的增值效益,那么,通过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手段,为师生解决问题、提供方案,实现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则是彰显高校图书馆服务特征的必然举措。
(一)教师及科研、管理人员用户需求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类学科正在向着既高度专深分化,又高度综合交叉的趋势发展,这使读者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文献借阅为主转向多种形式的信息需求并存。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往往需要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方法、成果和发展前景,自然要求尽快查询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尽可能准确、全面、及时、连续地将他们需要的信息知识传递给他们,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他们的需要。在网络化和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加需要也更加乐意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逐渐转换为以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信息采集、加工、重组和交流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如何适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关键性服务的问题。
1.高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
明显的阶段性。科研通常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成功阶段。在每一阶段科研人员所需信息是不同的。在计划阶段中,他们强调信息的查全率;在实施阶段中,他们要求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在成功阶段,他们的信息需求多属于成果查新项目,并十分强调信息的查准率与查全率。
极大的实用性。目前,高校用户的科研课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纵向的,即具有稳定方向和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项目,其经济效益在短期内一般难以体现;另一类是横向的,即以企业、市场需求而设立的短、平、快科研项目,其经济效益来得快,其研究者在信息需求上表现为极大的实用性。
对图书馆各种服务的易接受性。这类用户的外语水平与文献检索能力较强,懂得检索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他们对研究的时间性要求较强,一般比较欢迎图书馆情报部门的代检、调研、定题服务等多项服务,以节省他们搞研究的时间。
2.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特点
初级职称教师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基础性和针对性。此类信息用户一般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初具专业功底,正步入教学科研工作的准备阶段。对信息资料的需求处于萌芽状态,在我们的信息用户中仍属于潜在用户,其信息需求还有待于转化为信息行为。
中级职称教师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较强的研究性和全面性。此类用户一般已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教授的指导下,承担部分科研课题,对信息资料的需求,在数量、类型、文种和知识的精、专度上都大大超过助教。与教授一样是我们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属当前用户之列。在选择服务方式上,更多的是采用脱机检索形式。
高级职称教师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广泛性和先进性。此类用户一般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带头人,他们知识丰富,对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敏感,知识信息吸收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强,外语水平高。在信息资料的需求上以中外文期刊资料为主,并对有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尤为感兴趣。在服务方式上,除脱机检索形式外,更多的是要求以定题快报形式提供“正在进行中的科研情报”。尤其注重非正式交流而获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情报,对科技情报呈现较强的跟踪性,因而在信息需求上表现为量大、质高。
3.管理型用户信息需求特征
管理型用户指高校各级党政机关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比较宏观地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市场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研究报告。管理型用户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较多的内容,较注重利用三次文献、情报信息,希望参阅有观点、有分析、有数据的评论性或综述性文献、信息和经过整理浓缩的信息。他们的信息需求注重现实性、指导性。
(二)学生用户需求
当前,高校学生对知识和信息渴求的愿望不断增强,除了掌握传统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外,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也是其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及存在的困难,并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知识服务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所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图书馆知识服务,不断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实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1.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概述
(1)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教育家就提倡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Me Devitt认为,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结果。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ming)、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等,虽然叫法有所差异,但将自主学习看成是由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选择、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已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则认为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不等于绝对孤立地自由学习,它更提倡在教师指导或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在课余时间以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
(2)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信息载体方面的信息,他们需要获得某一问题、某一知识领域、某一知识单元的权威性信息,并且希望得到经过进一步整合、集成、创新且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同时还对满足这些需求的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考试需求: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考试、公务员考试、会计考试等。
学科需求: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的需求。
咨询指导需求: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疑点或难点等咨询的需求。
互动需求:与其他学习者学习互动交流的需求。(www.xing528.com)
评估需求: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需求。
提高信息素养能力的需求:对能有效地搜集、挖掘、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的敏锐力、捕捉力和理解力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学生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对实现学习目标具有潜在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隐私保护需求、对网络服务的依赖需求、学习压力排遣需求等。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即使目标明确的学生,也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散现象;缺乏有效的评估;不能将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力相结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外界的督促作用。
2.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信息需求特征
高校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既具有较广博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又基本掌握若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并按学科专业分类,统一了学时和要求。专业基础课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同专业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预修课程。专业课是为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在业务上有特殊要求的课程,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和难度,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科技发展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综合和迅猛发展,大学开设了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以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大学生为了完成系统地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任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成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创造型、适用型方面发展的人才,他们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把图书馆作为他们获得知识的第二课堂。因此,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用户中人数最多、最稳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信息需求特征表现为:
首先,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是为了适应学习的需要,他们对与教学、认知相关的教学参考文献需求明显,同时,还要大量涉猎各学科门类的文献,尤其是文学、哲学、历史、经济、艺术、法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一次文献,以拓宽知识面,丰富文化底蕴。这是一种基础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以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主。其次,随着学习阶段深入,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逐步上升,且对文献信息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对那些信息内容有深度、有特色,反映最新学术成就和具有探索性的前沿知识,以及有独到见解的信息、知识需求旺盛。对于反映新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科学方法论的文献信息,也是许多大学生所需求的。再次,大学生用户普遍注重外语学习,对外国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以及国外文化方面的文献需求旺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用户的信息需求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广及精的规律,但主要以一次文献需求为主。
3.研究生的信息需求特征
研究生是具有一定专业研究方向的高校图书馆用户。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他们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中非常重要的群体。由于研究生既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知识,又要进行一定科学研究活动,因此,他们的信息需求特征表现为:要查阅系统性、新颖性的文献。一方面,广泛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信息,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生撰写论文、搞科研,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系统了解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以及目前课题的研究水平,因此,特别需要内容新颖的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具有阶段性,研究生的整个学习研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需要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文献资料;第二阶段,撰写论文及从事科研时,需要与自己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特定的相关信息。经常上网检索、下载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了解最新的学科研究动态。大量阅读外文期刊,从中获得内容新颖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外语水平。
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特征的变化趋势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和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适应,高校核心用户对信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其变化的趋势总体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和动态性
据统计,现在有近2000个专业学科,各学科间交叉渗透。这种高度专深和综合的趋势使高等学校信息用户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课题研究现状等,还需要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更需要广泛的综合性和动态性信息。
(2)多样性和专深性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和音像资料,还包括了从电子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到各种目录索项、搜索工具,从最新的学术动态到科研产品、电子邮件、文献传递以及图、文、声、像的多媒体视听资料等各种信息的需求。同时,高校信息用户对信息及信息服务的深度的要求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专业信息服务的要求上。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将分载在网络上的本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加以集中整理后提供给他们。他们还希望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网络咨询服务系统获得更多的与专业领域内专家学者及同事交流的机会,以及时获得和掌握专业领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动态。
(3)个性化和知识化
高校信息用户虽然群体性强、层次分明,但其个体用户由于个性、兴趣、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专业不同,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不同,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不同,而决定了其对信息需求的不同。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量涌现,信息用户通过网络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很多,但却很难找到真正所需的内容。因此,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能够带来效用满足的“增值信息”,即希望图书馆将来源不同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后,最终提供给他们的是“信息解决方案”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
(4)高效性和便捷性
高校信息用户具有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适应新环境能力强的特点,不需过多的培训,就能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并能够有效地选择利用图书馆或网上提供的检索系统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他们对馆员“中介式”检索服务的依赖性相对减少,但对信息内容的新颖性、时效性、学术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图书馆侧重提供全文服务或针对查询问题给予较全面、较准确的信息解答,并且期待快速高效的信息获取过程,能在家里或办公室通过“一站式”检索,即通过图书馆或信息服务商撝供的检索系统,能一次性获得有关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以及照片、图像、声音等全面系统的信息。
综上所述,知识最人类社会经验的总和,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发展的服务过程中,其服务核心主要体现在文献资源服务的框架内,即用文字、图像、声音、符号或者这些形式的组合的服务模式。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以及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献服务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来自网络的更为快捷的信息服务环境激发了师生对面书馆更高的服务期望。他们所需要的已不是简单的文献查询和提供,而是对知识的直接获取和利用。从深圳大学图书馆金业阳研究馆员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抱怨行为研究》中可以看出:“用户的每个抱怨都反映了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过程中的心理遗憾或期望。”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梁战平研究员的研究中得出,差不多有75%的文献收藏无人问津,有50%的文献收藏有十余年未核查过。再据笔者对广东、河北、山西部分高校图书馆所作的非正式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已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人均100册图书的标准,而借阅率还达不到30%。这说明在普通高校图书馆里,大部分文献资源陈旧过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比较僵化、单一,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也较简单。高校图书馆应在服务科研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学校育人环境,在服务育人方面进行整体或细节创新的一系列服务活动,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对师生服务的整体效能。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以帮助师生解决教学与科研中的问题为宗旨,充分利用信息、人力和设备等各种资源,经过对师生信息需求分析,以及信息收集、分析、重组、集成等一系列活动而推送出满足师生需要的知识产品。与传统的文献资源服务相比,它的知识类型、知识组织方式与服务模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组织方式并非以文献为基本单位,对文献内容进行逻辑划分,编制出一个有序的、静态的列举式结构,而是一个以认知层次的知识为基本单位的、基于内容和语义的多维结构。在繁复庞杂的信息中,为每个源信息提供出可以明确表述知识内容的知识元,利用语义网、实用分类系统、概念地图等技术,构成内容规范的知识网络。在知识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对素材型、资料型乃至文献型的原始材料给予具体的提炼、分析,从而充分挖掘蕴藏在大量显性信息当中的隐性知识,系统地向师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效用型知识。其次,在知识服务的对象上要体现专业层次特点与学科特色。知识服务内容的取舍上必须有所侧重,有所选择,针对学生的知识服务要体现以教育职能为主、情报职能为辅的方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面对以重点学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知识服务,应在学科信息主要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学科情报分析与利用,加大学科研究课题的论证、原创性研究成果等的应用,从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提供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富有成效地解决学科研究中的难题。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已经发生而且还必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处在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地位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把握核心用户的脉搏,不断丰富图书馆可用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服务素质,在实际信息服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