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以解决高校用户(学者、博士、教授、硕士、教师及学生)问题为直接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需求的特点及问题环境的分析,进行知识的搜集、知识的整理(制订用户解决问题的方案),向用户提供经过筛选加工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并进行知识服务评价,最终建成知识库。这是一个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这是实施服务的前提,以此明确服务的目标,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推送知识给用户,最终解决用户的问题,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一)高校用户需求的调查
用户(学者、博士、教授、硕士、教师及学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的轴心,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就是通过用户对知识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价值,只要存在用户和用户需求,那么,图书馆就会继续存在并发展下去,离开了用户,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此,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应始终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面向用户,以用户为中心,随时了解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以用户需求规律为指导,切实把握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的特点,准确、动态地分析和把握不同时期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求资源建设的合理结构和服务实践的最佳模式,为教学和科研构筑科学、良性的知识服务平台。
(二)高校用户需求的特点
1.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与综合化
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飞速发展,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学科门类越来越呈现出专门化和高度综合化趋势,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比以往更为广泛和多样。首先,在需求内容方面,已由过去单一的专业文献需求变为全方位的信息需求,既需要与教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新兴应用学科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信息,也需要大量时尚、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在需求类型方面,除了以往对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和期刊等常规文献的需求外,现在包括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特种文献及内部资料在内的其他文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不仅仅需要获取本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需要共享其他多类型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与服务。
2.用户需求的知识化与网络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易用性和一些新兴信息服务商所提供的检索、传递等信息服务,使用户直接“拥有”和能够便利使用的社会资源和服务日益增多,然而,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和网络资源的无序造成的信息过剩知识贫乏并存的局面又给用户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用户希望图书馆能够对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二次、三次开发和知识重组,提供具有知识内涵和具体内容,能充分满足他们多方面、系统化需求的综合性知识信息服务,更希望图书馆能将信息的提供与服务直接融入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或某一学科,或某个课题“一站式”无缝存取,随时随地提供全面准确、可靠完整而非模糊的知识信息。
3.用户需求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首先,学者、博硕士研究生、资深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属于知识密集型用户,其信息需求由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业务工作决定,图书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与利用是其展开工作的基本保证。这一层次的用户需要的是经过筛选、加工的知识信息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以及“名家”之说,其信息需求是求新、求精、求深,并且有很明显的个性化和前瞻性;其次是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有一定的研究方向,以满足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知识要求”为目的,需要的是与专业和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他们不仅仅是传统图书借阅服务的主要用户,而且还对光盘资源和数据库资源以及相关的网站网址等新的信息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需求,其需求特点表现为专、新与博;另外在校大学生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正处在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阶段,接受新事物快,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以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的广泛涉猎,对深度要求不高而主要在于广。
4.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性和及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渗透,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如科研用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从继承、累积和探索的角度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课题信息,一般来说,科研用户需求最多的是理论性强的文献和原始资料,需要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的前瞻信息,信息源主要是期刊、会议文献、报告等,要求信息及时准确,为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用户个体信息素质的高低是形成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重要因素。用户信息意识明确,信息获取能力强,信息需求量大,对信息的内容、质量要求也高;相反,信息素质低的用户,获取信息时更依赖于图书馆服务人员,信息需求量也小,更多的则表现为潜在的信息需求,需要激发和挖掘才能显性化。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对现代信息资源状况和获取手段不适应,不具备应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技能,不懂得使用检索语言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对于高校图书馆间建立的资源共享保障体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和协作项目了解不够,对各协作单位的重点学科设置、馆藏的质与量、特色资源、相关专业信息源的分布不甚了解等,直接造成用户信息检索利用行为的不全面和不及时。
5.用户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
用户需求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提取用户的需求信息:二是对所获得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管理,使之成为指导服务的知识。前者是实施知识服务的前提,后者是知识服务实施的基础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图书情报用户需求调查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设立留言簿或者是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等形式来收集和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这些方法在长期以来的读者需求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以后若干年内还将继续适用。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开展用户调查和实施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通信设施更加广泛快捷地收集用户需求的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和管理。
6.用户需求调查的主要方法
目前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用户需求调查的主要方法有:
(1)问卷调查法
这是在用户常用的检索界面设置一份含有若干问题的问卷,让用户填写来确定用户需求的方法,为方便用户填表以及简化处理,大部分问题可以以提供若干选项、让用户进行选择的形式出现,少数确实无法做成“选择题”,则让用户用文字等方式表述。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2)利用智能Agent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
这是通过监视用户的信息查询过程来自动获得用户信息需求的方法,它是在用户的终端上运行一个监视的信息代理(Agent)。信息代理将用户在Web浏览时的相关信息不断传送给远端的服务器,服务器对信息进行整理组织,从中分析出用户的信息偏好和需求趋势。
(3)浏览历史记录与书签
这是利用网络进行的用户需求调查方法。在常用的浏览器中,当用户需求在地址栏中输入一个网址进行浏览时,系统会自动将这个网址记录下来,作为上网的历史记录存放在系统中,方便用户以后使用。这些浏览历史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用户对网络信息利用情况,是用于分析用户信息选择取向、确定用户信息需求的一个很好的依据。浏览器中还有一个浏览书签(Bookmark)功能,当用户在网上浏览时,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站点和主页,只要点浏览器中的Bookmark菜单,就能将当前的站点存入Bookmark中,想再次访问时直接从Bookmark中取出即可。用户还可以对Bookmark进行多级目录管理,不同的目录反映其不同的兴趣。相对浏览历史记录而言,Bookmark对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更有价值,如果说浏览历史只是对上网情况的“自然”记录的话,那么Bookmark却是用户对历史记录进行比较、筛选后的结果,是用户眼中的网址精华,因而能更有效、更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而且Bookmark的组织性要比浏览历史记录好得多,更便于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这种网上服务,分析系统可以获取用户上网情况的完整、准确的资料,从而更有效地发掘用户的知识需求。
总之,知识服务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是基于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要而开展的服务,这种服务需要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对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筛选、重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用户工作的进展连续不断提供有关的知识服务。从用户类型、群体特征、年龄、职业等到各方面对用户需求状态、特点、信息心理、行为及信息利用过程和效果等展开研究,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依据。加强对用户知识需求的调查,可使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知识信息,取得最佳服务效果。
(4)知识信息的搜集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包括馆藏文献、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数据库、参考咨询库、光盘信息库、其他特色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等,共同构成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以文献、事实、数据等人类显性知识存在,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源泉和基础。
知识信息搜集是信息资源处理流程的基础和起点,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关键,它是通过信息渠道的广泛搜求,采取特殊的方法来进行分析、鉴别、选择和获取信息的工作,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知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知识信息的搜集工作。
知识服务是建立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服务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是以馆藏所累积的实体资源作为开发对象,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工作则是以电子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为开发对象,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优化,以形成各种信息产品(如全文检索、数据库、专题目录检索光盘等)为目标的全新研究开发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搜集显得尤为重要,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涵盖了其他载体记录的信息的各种资源,包括书目信息、电子出版物、数据库、法律文件及政府出版物、会议及学位论文、导航、专利标准、参考工具书等,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内容广泛性、信息时效性强,开放性和交互性强,信息具有互动性、多样性的存取方式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知识信息的搜集。
(5)通过E-mail搜集信息
E-mail(电子邮件)作为网上收发电子信函的工具,能方便快速地传递网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图像、声音,它日益成为众多用户网上交流信息、获得网络信息的重要工具。
利用电子邮件检索WWW上的信息。可以使用Agorawww-mail服务器,向WWW-mailserver发送一个需要找的信息资源地址(URL)的电子邮件即可。
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检索FTP上的信息。
利用电子邮件订阅电子期刊。我们只需向电子期刊的订阅部发一封“订阅邮件”,或在电子期刊的“订阅窗口”输入E-mail地址即可完成对网络电子期刊的订阅工作。
(6)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广泛地搜集信息资源。
为了迅速准确地查找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有利于开展网络信息的收集。
(7)FTP(文件传输协议)类检索工具
在这类检索工具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由加拿大麦吉尔(Mc Gill)大学开发的自动标题检索系统Archie(阿奇)。它周期性地连接世界各地的FTP服务器,将这些服务器提供的可下载的文件名和路径收集在一起,组成Archie数据库,Archie的用户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FIP客户软件,搜索Archie数据库后,可以得到所寻找的所有文件的FTP地址,并利用FTP方便地获取所霱的文件。
(8)Telnet(远程登录)类检索工具
网络用户可以利用TelnS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从远程计算机上获取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9)Gopher(金花鼠)类检索工具
Gopher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为发展校园信息系统开发的客户/服务器交互方式菜单驱动浏览器软件。当用户建立了一个与Gopher的连接后,它可以显示一个供用户选择的菜单,用户按照菜单的指引逐层检索到跨越多个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在这类检索工具中最为著名的是Veronica,它与Archie一样只提供标邇检索服务。
(10)WWW(万维网)类检索工具
WWW是由遍布在Internet上被称为WWW信息服务器的计算机组成,每一个WWW信息服务器除提供它本身的信息外,一般还通过超文本(Hypertext)方式链接其他服务器上的相关信息。WWW服务器登录简单,只要在浏览器(IE Aetscape)上输入WWW地址(http)即可。由于WWW类检索工具操作简单,检索速度快,深受用户欢迎。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都连上了互联网,只要输入正确的网址,即可查看它们的馆藏,检索它们收藏的文献资料。据统计,Internet的用户中有75%通过WWW类检索工具从网上获取信息。但是,面对WWW上存储的大量信息,网络用户要想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就必须借助各类搜索引擎,最常用的中英文网络搜索引擎有:Alta ViSta、Yahoo、搜狐、常青藤、若比邻等。
(三)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
鉴于因特网(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分散性,一些通过WWW形式提供的网络资源检索工具(也称作搜索引擎)应运而生。如果搜索目标不明确或者所搜集的资料信息较宽泛,则应充分发挥搜索引擎的功能。搜索引擎是一种因特网上检索信息资源的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网络导航,帮助用户快速查找所需的站点,从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目前国内外的搜索引擎种类很多,各种搜索引擎在查询范围、检索功能等方面各具特色。常用搜索引擎搜索,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它的检索方法接近于通常所熟悉的检索方式,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词以及各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然后检索软件根据输入信息在索引库中搜索,获得检索结果(在因特网上一系列节点地址)并输出给用户。如Yahoo、Googie、Info Seek、Web Crawlcx等。在检索过程中,正确运用检索功能关系到查询结果的相关度和准确性。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索到相关信息,经常需要根据检索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检索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扩大检索范围,以提高查全率。
常见措施有:一是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二是调节检索词的网络度,如删除某个不甚重要的概念组面;三是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四是使用All-inone整合型检索。All-in-one是指在统一的标准界面下,用户只需输入一次查询检索式即可委托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Net Locator就是这样一个提供整合型检索的工具。它能在多个搜索引擎(Yahoo、Lycos、Alta Vista、Web Crawler等)代理用户的检索指令,从而提高查全率。
为了提高搜索信息的针对性,可缩小检索范围以提高查准率。常见的措施有:一是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二是用逻辑乘(*)连接一些进一步限定主题概念的相关检索项;三是利用文献的外表特征(如文献的类型、语言、年代、学科等)进行限定;四是利用前一次检索的结果作为后一次检索的范围,逐步缩小检索范围。
从信息搜集的角度来看,文献数据库检索是网上信息搜集的基础和目标方向,因为只有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类文献数据库的检索特性和功能,才能最终获取所需的信息(如研究论文类信息);其他服务(如搜索引擎服务)的结果往往是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指向这类数据库或直接提供它们的网址。
因特网上数据库类型很多,不同的数据库在服务范围和内容涵盖面上各异。如果上网搜寻目标比较明确,则应瞄准目标直接查找相应的文献数据库。例如:如果想了解某一企业的数量、产品、经营、规模、效益组织机构等信息,可查找相关的专业名录等类型的数据库;如果想进行专利申请、专利许可证贸易或者在科研立项前进行查新咨询,可查找机构提供的专利文献数据库;如果想在进行科研活动之前查找最新研究动态,以站在高起点进行,除了查询专利文献外,还应当对网上的SCI等大型权威数据库进行重点查询,这样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以高效率获得所需信息。
(三)知识组织
1.知识组织内涵
知识组织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出现的一个规范化的术语,是在分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信息搜集和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系表示出来,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使知识有序化,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通俗地说,知识组织就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运用一定的组织工具、方法、标准对知识对象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有序化、系统化的活动。
知识组织包括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的组织两方面。主观知识的组织是在人类大脑中进行的,表现为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图书情报学则主要关注客观知识的组织活动。知识组织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的一部分,知识组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献收集、加工、整理,而是根据某些特定需要,进行定题跟踪及全程信息保障,它使知识由无序变为有序,由呆滞变为活跃,并通过网络系统变为现实生产力。知识组织的价值,不仅在于能提供多少知识,更在于创新知识的多少,其目的是知识共享,最终目的是知识创新。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数字环境下,知识服务要使那些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中的知识“活化”起来,适应“共时、多向、非线性”的检索要求,具体地说就是显性知识的数字化处理。从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入手,利用自己独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文字输乂或扫描的方式,将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相关的显性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鉴别、筛选、组织、整序,将分散在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使大量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的信息,转换成文字化信息资源,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起全新的数据库,从而为知识查询、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知识利用打下基础,实现自身在社会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蒋永福教授对知识组织作了通俗的解释: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进行知识组织是为了解决知识存储的分散化和无序化,从而优化知识获取环境,尤其是对海量的、零散的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要经过筛选、分析,将一些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有序的知识集合体,提供给广大用户使用。这种组织的过程是有效控制、传递知识、提高知识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目前,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组织的目标已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以文献为单元的知识存储整序和提供知识,而是基于知识内容(即知识因子及其相互关联)的融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来挖掘、表述、重组和编辑新的知识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服务。
2.知识组织的方法
知识组织的方法从传统角度来说,有以学科聚类为基础的分类法,也有以知识主题概念的语义网络为基础的主题法,这是两种最基础的知识组织方法。蒋永福先生从知识本身所起的作用角度将知识组织方法归纳为7个方面:
(1)知识表示
即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组成知识的概念、词语和事物等)和知识关联(若干知识因子之间的特定联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必须是遵循知识因子的语义网络和语法规律,并能通过一定的标识(分类号或主题词等)掲示出分散于各文献或信息中的知识因子的逻辑联系。
(2)知识重组
对相关知识客体中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进行结构上的重新组合,形成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产品的过程。它通过重新组合并加以评价的新的知识形式帮助用户克服知识分散和不易理解的困难,如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常用的目录、索引、综述、年鉴等二次三次文献,就是对大量知识重新组合的新的知识产品。
(3)知识聚类
指将知识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加以类集和序化的过程,可分别以学科、主题、人、用途和时空等作为聚类的依据,其中以学科和主题聚类为主,文献分类法和主题法就是不同的聚类标准。知识的聚类可以掲示出众多知识的相互关联,以便于用户综合利用。
(4)知识存检
由“存储”和“检索”两方面构成的系统或过程。知识因能存储而得以积累和延传,因能检索而得以利用,建立科学有序的存检系统,既能使大量知识有序地保存,又能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知识。
(5)知识编辑
指对知识客体进行的搜集、整理、加工制作等编辑活动。知识编辑活动少不了对知识的筛选,它能起到优化知识生态环境的作用,它与知识重组相似,只是以更加专业的编辑活动产生新的知识产品,如百科全书、词典、译著等。
(6)知识布局
指对知识资源进行调配和分布的宏观组织方式。知识布局直接决定知识的利用和共享的便捷性,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布局显得更为重要。
(7)知识监控
一种知识的外在组织方法,指政策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知识主体的活动加以限定和监督,以完善知识系统的内在秩序。
上述方法中除了宏观调配和监控这样的外在组织方法外,大都是通过知识的内部结构按一定规律揭示知识关联、编排知识秩序,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它们的具体操作是人工的,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基本上是借助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进行,特别是现在对网络信息和知识资源进行组织所采用的一些新的知识组织方法和技术,诸如自动文摘(Automatic Abstracting)、自动分类(Automatic Classi fication)、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数据挖掘(datamining)等,都是目前正在研究并有广泛探索空间的领域,知识组织越来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相关的信息技术。
从世界范围看,由图书馆开展的网上知识组织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图书馆藏书而进行的知识组织更是多样化,其形式有:文献库,如建立图书馆网上主页;提供馆藏书目查询等数据库,如《清华同方光盘》、《人大复印资料光盘数据库》等;知识库,知识库具有比数据库更强的知识组织功能,如专题信息刊物、专题信息库、专题咨询报告等,它是深度加工形式的知识组织。
(四)知识开发
知识开发是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和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重组和知识再造,对系统采集的各种层次和范围的知识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形成具有独特价值、适合用户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和知识产品的过程。知识开发过程中包含了图书馆员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这种智力劳动使知识产品产生增值。
图书馆知识开发关注和强调的是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开发数字资源是目前图书馆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图书馆应将广泛的、无序的、分散的各种数字信息,通过开发、整理、分析与鉴别,使大量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的数字信息资源,把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识,通过网络、数字等多种形式传送给用户,使知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1.明确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知识开发服务的用户主要面对学者、博士、教授、硕士、教师及学生,其需求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知识化、系统性及层次性等特点(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
2.进行知识重组和再造
如果说知识组织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收集、表示和聚类的话,那么知识开发就更侧重于对知识的分析、研究、重组和编辑。也可以说,知识资源开发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知识重组和再造。知识重组是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求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未来动向,将分散在不同知识源中的有一定关联的知识元提取出来,再根据某种结构将各种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元组织起来,形成动态知识系统的过程。知识再造是在知识重组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员的智力劳动,在现有知识水平、知识联系及知识未来水平预测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的过程,这种新知识表现为决策所需的知识方案、设计方案和知识产品等。
3.形成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知识重组和再造的结果,其表现是可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决策的知识方案、设计方案和基于统一软件平台的知识仓库,这些知识产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种:
数据库:将一组知识重组和再造的知识点,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入计算机硬盘、软盘、光盘、磁盘阵列、镜像服务器等存储设备,在特定的软件平台上对外发布,供用户使用。它包括存入文献线索的书目数据库,指导查找的指南数据库以及存入数值、文本、属性和全文的源数据库。
知识仓库:是一组数字化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的集合,包括存储知识元、教材专著的基础数据库和一系列专业数据库。
智能工具:各种数据库管理、检索软件,知识发布和利用软件,用户智能代理软件和搜索引擎是这类产品的代表。
应用软件:各类数据库自动标引、评价和统计分析软件。
4.知识开发服务的模式
知识开发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在知经济时代,直接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开发务能力成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也是其实现社会价值、参与知识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在现阶段,知识开发服务有资源劳务型和知识创新型两种模式。(www.xing528.com)
(1)资源劳务型知识开发服务的模式
利用馆藏书刊开展借阅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建立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开通网站,推出主页,实现了馆域网和校园网的书目查询,开展了网上印槲型文献的续借、预约,推出非返还式数字文献在线和非在线阅览。这是传统的以资源和劳务基础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发展;利用馆藏书刊开展馆际互借,使不同馆的文献实现互补和共享;提供译文和代译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现有的译文信息或为特定的用户进行信息翻译服务;建立专家教授文档,组建保密型私人数据库作为馆藏特色;进行用户培训,开设检索课或专题讲座;订购原文服务,为用户大范围提供一次文献;开辟网络在线讨论区。高校图书馆可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置专题讨论和交流区,作为知识库的一种重要补充途径。
(2)知识创新型开发服务模式
开展知识信息咨询。利用在线和非在线的各类知识信息为棊础,开展以定题服务(SDI)和回溯检索(RS)为主的书目的检索服务;以数值事实检索和全文检索为主的源数据检索;以进行中的研究项目信息服务为主的交流服务(ORI)和查新服务。这种咨询服务与传统的书目咨询的区别在于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对馆内外资源的集成,重视咨询课题的类型划分和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工具,来提高咨询服务的分析性和智力内涵,解决用户所面临的问题。
编制研究型数据库。包括各神专题书目型二次文献数据库、综述或述评性的三次文献数据库、建立的试题库和开发应用型数据库。
提供竞争信息服务。竞争信息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它可以帮助单位和个人及时洞悉社会政治、经济、市场的变化,提高对外部环境化的反应能力,尤其是竞争预警信息,为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提供战略情报服务。科学技术与市场结合需要战略情报的支持,这类战略情报需要从图书馆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去挖掘,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捕捉学科研究最集中的主题,如论文引用最多的被引用知识单元的相关主题;信息检索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检索主题,找到研究热点;通过对各领域论文的定量研究,描绘出学科研究的曲线,预测学科研究的动态变化,提供有说服力的预测;通过作者论文的被引证关系找出该学科的活跃者、权威者,显示研究群体状况,进而确定核心研究者和核心信息源,有利于浓缩研究者的关注目标,节省其注意力。
面向创新的知识服务。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馆藏,结合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US)发布创新信息。
知识信息评价。当今世界的信息量高达15亿GB,这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开发服务奠定了基础。首先应进行知识评价选择,这项工作的核心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具的应用。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Alta Vista、Inrosee Yahoo、Excite等在这方面已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知识营销。这是高校图书馆一种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强调通过知识产品宣传创造市场需求,注重与用户建立起结构层次上的营销关系,使知识产品与用户之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和习惯结构上建立起稳固的关系,使用户成为图书馆知识产品的长期忠实的消费者,实现知识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价值。
(五)知识推送
1.知识推送及其研究现状
知识推送是一种主动、智能的知识服务形式,通过知识推送可以加速知识的转移和利用,消除知识不对称现象。知识推送是依据用户的需求,将知识及时、主动地传递给用户,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恰当的决策。知识推送突出了知识的主动服务性,实现“知识找人”的知识推送模式,从而实现了知识服务水平的动态提升。
知识推送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理念和传递模式,是基于推送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服务,它运用推送技术来实现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知识推送服务实质上是对传统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扩展和再现,它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国外对知识推送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将推送技术引入知识服务领域的事例还不多,例如世界上最著名的Dialog系统已经开始向用户配置一个称为Iivewire的新的Push软件,使用户可自动享用来自Dialog和Profound经过精选的服务。由于国内关于信息推送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关于理论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多是对这一技术的介绍。例如何剑锋、索传军、白雪松等人对国内外信息推送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情况、信息安全保障以及信息推送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在应用层面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开通的“我的图书馆”服务项目,大多采用深圳市图书馆开发的ILAS系统,还有一些图书馆在My Library的基础上开展了此项工作。总之,知识推送作为一种新生的知识传播技术,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应用服务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待于我们围绕它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并指导实践工作。
2.知识推送技术的基本运行过程
知识推送技术是在信息推送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构成包括:
建立用户需求管理数据库。用户需要在这里完成注册,表述自己的信息需求,经过统计分析,便于做成一个有效的电子身份证,向用户提供主动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库。信息库负责从Web上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确定标准,把个性化的信息标准设立出来,使大量信息遵循这个标准进入信息库。在本文中,图书馆所建立的知识库就是该信息库。
PUSH服务器的信息推送。PUSH服务器根据已建立的用户和信息的对应关系、用户接收各种信息的最佳时间和方式等,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知识推送主要是根据用户个性化爱好寻找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并主动展现在用户面前。目前知识推送可借鉴的技术是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检索,即每个人有自己的收藏夹,每个使用者可定制自己的知识交流界面,通过交互式或系统自动识别确定使用者所关心的内容;图书馆知识仓库利用知识推送可以改变其服务方式,可以将知识“推”给感兴趣的用户,使用户可以坐等知识的到来;它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的传播与发布,从“读者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读者”的服务方式。知识推送服务的功能具有将知识及时传递给读者,知识源直观、易掌握,同时,知识资源处于滚动式动态存储和释放。采用了“推送”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主动地面向整个网络用户服务,还可以从技术上主动锁定一批特定用户群,为他们提供专题信息服务。总之,利用推送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更为合理地调整数字化资源的收藏、采集、组织工作,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实施推送服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邮件式推送服务、新书目推送服务、网络化的定题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建设专题信息频道等。
(六)推送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知识推送的定义,理想的推送效果是提供最恰当的知识满足用户的需求,采用符合用户接收习惯的推送方式。知识推送效果如何,用户是否满意,直接影响知识推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于定量分析对知识推送效果进行评价是改进知识推送技术、完善知识推送系统性能的前提。
(七)知识推送内容
及时主动地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其推送的内容是否最恰当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要从以下6个方面考虑:
内容相关程度。推送的知识是否与用户的知识需求相一致,即推送的知识是否有效地辅助用户进行事务处理、问题解决和正确决策。
知识表达形式。知识是否易于用户理解和接受,是否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示,具体的表示形式有数字、文字、图表、多媒体等,需要选取其中一种或组合多种满足用户表示形式上的需求。
内容覆盖面。推送内容所覆盖的知识面是否全面,如为用户提供关于“软件工程”的知识服务时,不仅要给出软件工程的定义,还应给出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简要介绍及相关知识索引。
知识服务效率。推送的内容辅助用户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效率如何,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但各方法的执行效率不同,而内容相关程度主要是对知识有效性的评价。
知识难易程度。推送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度,如将用户按其掌握某专业领域知识的水平划分为初学者、熟练者、专家3个级别,将知识按照其难易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等,适度就是推送的知识难易程度与用户的知识级别相匹配。
知识布局。对推送内容中知识分布情况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推送的内容是否符合用户的认知过程,如将知识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排列;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为是否按工作流程的顺序提供知识服务,这将对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产生影响。
(八)知识推送方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供知识推送系统选择的推送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选择推送方式应依据用户的个人偏好,最大限度地符合用户的接收习惯。
知识推送方式是否恰当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接收通畅程度。选择的推送途径是否易于用户接收知识。目前的通信手段丰富,推送途径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网络同步(弹出式窗口、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异步(电子邮件、BBS、新闻组等)、非网络平台(手机短信、语音、面对面交流等),根据推送内容的重要性和用户接收习惯,可以从以上通信方式中选取一种或者组合多种方式进行推送。
推送频率。推送的频率是否满足用户的工作要求和个人习惯,推送频率可分为实时、每日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对于组织的紧急通知应实时、反复推送,而对于岗位知识培训,可以按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的频率推送。
服务时效。用户是否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段内获得知识服务,这是对知识推送及时性的评价。
(九)评价方法及改进策略
由于用户对知识推送服务是否满意取决于其主观感受所作出的回应,所以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得到用户的主观评价信息,定期对知识推送效果进行测评,可以使管理者掌握知识推送运行现状,找出需要改进的薄弱之处,对知识推送服务进行整体改进。对知识推送效果的改进可从知识推送内容和知识推送方式两个主要因素予以考虑,具体的改进策略如下:
1.知识推送内容的改进策略
对内容相关程度和知识服务效率的改进,可以通过本体进化,使知识和知识需求的表述更加详细、明确;通过知识更新,提高知识的效用;通过改进知识搜索机制(任务情境匹配、知识难易度与用户知识级别匹配等),提高用户需求和推送内容的匹配准确度;对知识表达形式的改进,可以深入挖掘用户的个人偏好,以用户易于理解的形式表示知识,使用先进的知识表达工具和技术,如图表生成器、语音合成器,将数字和文字转换成图表、语音形式传送给用户;对内容覆盖面的改进,可以依据本体,扩充知识关联的范围,将相关知识包容在推送内容中;对知识难易程度的改进,注意跟踪用户的认知发展,赋予其合适的知识级别,细划知识的难易度分级,向用户推送与其知识级别相匹配的知识;对知识布局的改进,在用户个人记录中增加学习特点和所处工作流程的角色说明,以符合用户学习和工作情境的方式排列知识。
2.知识推送方式的改进策略
对接收通畅性的改进,依据用户的改进意见,以最符合用户接收习惯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推送知识。对频率适应性的改进,也是依据组织要求和用户的定制要求,以合适的频率推送知识;对服务及时性的改进,提高知识搜索引擎的工作效率,并建立知识更新监测机制,当出现知识更新事件时,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相关的知识。
3.用户评价及其意义
用户评价可称为检验性评价,是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或服务结束后获得或形成的,是他们对所能感受到的利益及其在获得信息、知识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所需信息、知识或服务效果的一种反映。获得了用户的良好评价,就意味着图书馆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过程正是发现、解释和获取信息的过程,用户评价检验着图书馆的服务,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用户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程度,成为图书馆工作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因此,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以用户的评价为基准,调整对用户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以核心用户为轴心,以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的服务绩效转化和提升用户评价,以适应网络环境中用户对图书馆新的信息需求。
4.用户对知识服务成果质量的评价
知识服务因用户需求的不同或采用的服务方式不同,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成果形式也不同,这种成果可能是有形的文献形式,也可能是数字化的文件或数据库形式以及随机的对话和留言,还可能就是口头的几句答复或建议方案。无论哪一种形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知识需要,是知识服务项目的最终结果。其成果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如何,最后收到的效果如何,主要看这个成果是否符合用户问题的需要,或者说能从多大程度上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知识服务项目大小和服务方式的不同,对不同的成果形式的评价内容也不完全一样。
(1)对参考咨询的回答质量测度
参考咨询的回答主要有网络形式和口头形式两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知识服务以网络形式咨询和答复居多。一般咨询答复的内容比较简短,对其质量的测度主要是从答案准确性、启发性、及时性、规范性几方面来进行。
准确性主要是考察答案是否紧扣住用户问题的中心所在,而不是顾左右言其他;是否为用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途径,即答案是否切题并客观正确。
启发性主要是指在某些问题不能直接给出明确答案的情况下,是否能从某种角度去启发用户的思维,帮助用户变换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即答案是否具有指导意义。
及时性就是考察对用户的问题是否做到不拖延而尽快给予答案。
规范性主要是看回答的语言、文字以及层次是否清楚明白规范,并符合用户语种的要求。数字化参考咨询是知识服务的重要形式,但其回答往往因时间紧问题没有太多的思考余地而不免随意性较强。要把好答复的质量关,一方面是要配备高水平的参考人员,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回答质量的测度和评价,以利于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2)对专题知识库导航质量测评
对一些大的科研项目的知识服务往往需要为用户提供某一专题知识信息,并成立专门的知识库或知识导航库。所谓专题知识库是指采用各种链接方式,将各种载体上各种类型的某一专题的知识信息集成到一起,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组织为一个有序的便于利用的整体。所谓知识导航库是指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的原则组织成一个数据库,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借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需要的知识信息。要对各种专题知识库和导航库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此,仅就作为知识服务评价中的一个方面内容来说,鉴于其用途和组织方式,对其评价可主要从全面性、可用性、指导性、标准化等方面进行。
全面性是就收录数据范围而言,指知识库或导航库所链接、收录集成的某一专题知识信息或网站是否全面,其信息内容涵盖程度有多大。
可用性是就数据库建立的方式而言,指知识库或导航库的建立是否采用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识语言、分类法和词表对信息数据进行描述和加工,标准化程度高低如何;是否能方便联机检索存取利用,检索途径多少,检索方法是否与用户的操作习惯和能力相适应;提供的知识信息的类型(是题录还是全文,是文摘还是内容提要)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链接方式是否便捷。
指导性主要是就知识信息内容深度而言,指知识库或导航库对数据标引深度和提供相关信息的详细程度如何,能否起到有效指导用户利用和查找知识的作用。如果是对各种数据简单的收集和排序,其指导性就差,如果在全面收集和排序的基础上还对专题知识信息的来源及可信度、利用率等内容进行正确的评价,或者对相关网站资源和服务情况进行介绍,其指导性应会大大提高。
时效性主要是指收录的知识信息的年限跨度有多大,最新信息所占分量有多大,是否能及时反映该专题的最新知识,一些跟踪信息数据的更新周期是多长时间等。由于各种类型数据库的用途和建库方式不尽一致,所以,对数据形式的知识服务成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3)对三次文献质量的评价
知识服务从传统到现代,二次、三次文献都是其重要的成果类型。只是在传统服务中是以纸质文献形式出现,现代知识服务中二次文献则多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如书目数据库、篇目索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等),但三次文献(专题综述、述评、专题调研报告等)还是多以纸质形式传播。专题知识数据库评价已包括部分二次文献的评价,而且知识服务中三次文献更有深度,其编纂和要求都与二次文献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在此就三次文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作简单的分析。三次文献的评价主要应考查的内容有: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包括收集引用资料数据的多少,资料内容的新旧程度如何,资料数据的重要性权威性如何等;素材加工的合理性,主要是对所收集的资料汇总、分析、筛选、综合是否恰当,特别是对原材料内容的分析是否遵循了各文献或信息中的知识因子的逻辑联系,分析是否有理有据,尊重了原材料的客观性;结论的创新性,主要是在对素材分析的基础上是否提出了独到见解或合理化建议等;语言表达的明确性,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文献,无论是对原材料的陈述分析还是对自我见解的阐述,都应该简洁、清楚、明白,篇章结构也应层次分明,以便于用户的理解利用。
(4)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用户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
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用户至上,读者第一”早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图书馆用户评价工作之所以没有深入开展,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用户评价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图书馆用户具有多样性和繁杂性,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别。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大部分是无形的,涉及的因素是复杂的,服务的效果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因此,对用户满意的评估具有难以操作性,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用户,追求百分之百的满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②加强对图书馆评估工作的研究
从当前图书馆评估工作上看,要想完全正确地反映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具体操作过程相当细致繁杂,时间也会较长,从评估角度上看不可能允许进行详细的调查。因此,当前对用户满意程度的评价前提就是加强对用户评价方法的研究,切实体现用户调研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户满意评价标准,不断完善用户评价制度,使之成为图书馆评估,甚至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③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
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努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充分利用馆藏电子文献丰富服务内容。馆藏电子文献的主体是光盘数据库,结合本馆光盘数据库的特点,主动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扩展服务空间;建设专题数据库,深化服务层次。
加强馆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优质服务和质量管理的意识。图书馆应不断加强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此外,图书馆还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制,将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加强科学管理,树立“用户第一,优质服务”的工作宗旨。
加强自我宣传,建立有效地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任何服务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问题是如何及时地了解用户的不满并及时地加以化解。这就要求与用户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利用多种方式,让用户全面地、现实地了解图书馆实情,告诉用户图书馆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能够达到的水平,不给用户不切实际的许诺。
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信息获取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广泛复杂,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或主题范围,对信息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专深;随着用户对图书馆了解程度的加深、利用图书馆经验和能力的增强及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用户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应努力开展用户调查工作,掌握用户期望的变化,适时开展用户教育与培训。
加强参考咨询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对用户在利用文献和寻求信息方面提供帮助的工作,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重要途径。
④知识库管理等环节和机制
对知识服务用户来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即意味着知识服务的结束,但对于整个知识服务系统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服务产生的知识记录加以积累、整序、分门别类以形成知识库。随着知识服务对象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内容的深化、方法的变换,知识库中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这一工作即为知识库的组织和管理。
对知识库的组织与管理可应用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的成熟技术和原则,但要重视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运用。如:不仅对每条知识记录本身进行组织和管理,还要将提供该答案的人以及得出该答案的思维过程(知识的发现、形成和产出)等方面加以显现,从而获取“谁是专家”、“怎么解决这类问题”等方面的隐性知识。知识库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咨询问题库
咨询问题库是知识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均可查询的、针对用户问题的知识记录。在组织管理该库时,可将不同的知识记录按不同角度划分文档,以便从多角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例如:根据前面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三层次划分,咨询问题库也可按问题的难易度分为常见问题文档、综合知识文档;还可按问题的学科属性,形成分类文档,便于进行分类检索;当然还可形成主题文档,提供主题角度的检索。
b.专家档案文档
对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信息资料需要建立档案,并实行资格等级制度,目的在于:一是便于用户或其他知识服务提供者了解该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优势所在,从而获取拥有知识的信息;二是各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优势并非自我介绍,而是通过其答复问题领域、质量和水平等多方面评价的结果,从而为用户提供谁是本领域专家的信息;三是每个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信息资料除基本信息外,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有利于对知识服务提供者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
c.知识服务用户档案文档
知识服务用户档案的建立始于知识服务系统的每一位用户注册之时,但并不以一次咨询完成而结束。通过知识服务用户文档的建立,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用户的需求分析可以发现该用户的特点,为用户研究提供素材,还可为推送服务、定题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
d.学习库
学习库起到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知识服务用户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对知识服务提供者的培训。学习库中主要包括由各种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使用的课件或讲座组成的文档,但其内容不应局限于将各系统的使用帮助进行形式的转化,而应在形式、内容、构建上体现知识服务提供者从隐性知识升华而成的智慧。该文档主要针对知识服务用户以及初级的知识服务提供者。
另外还应有一个必要的组成文档,即典型咨询案例文档。该文档主要面对知识服务提供者,通过典型咨询案例服务全过程的分析,尤其是知识形成思路、方法等的过程介绍,达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使知识真正能够在组织中共享的目的。
总之,知识库的管理是信息服务上升为知识服务的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并非绝对是以用户提出的问题为起点,在知识服务用户与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交互过程中,实际上蕴涵着不同的服务方式,前述图书馆知识服务三层次中的各种服务均属知识服务的服务方式范畴,不同的服务方式可以解决用户所需的不同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e.知识应用
图书馆的知识挖掘、组织、开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知识的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功能与效益。为此,图书馆应开展数字环境下的知识服务,包括: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学机构建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针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足,图书馆即可利;用自己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围绕各自所需而提供知识服务;为用户开展多样化、深层次全方位服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技术模式和发展方向,今后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必须从建设有专业特色的、能够高速存取的中外文数字期刊、数字图书数据库开始,努力将现有的大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转换成数字信息,集成在数字化图书馆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