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在各种出版刊物和图书中所看到的梁祝传说大约在150篇左右。[14]这些口头异文基本反映了梁祝传说在近世流传的形态。
从这些异文的故事内容和完整性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它们划分为4种类型(见图3-1),分别为:
图3-1 梁祝传说故事群落的主线关系
(1)(完整的)梁祝爱情传说。内容详尽地讲述了梁祝二人的爱情故事,从“化装求学”“三年同窗”“英台下山”(英台归家)、“婚姻受阻”“英台祭坟”至“合冢”的情节基本完整,有的还有更为丰富的情节附会。
(2)梁祝片段型传说。内容主要是讲述梁祝传说中的局部情节,多是对情节内容的加工补充,以丰富人们对相关情节的好奇心满足和增加想象为主。代表性的故事如《一只绣花鞋》(浙江宁波)、《楼台相会》(浙江上虞)、《十八相送》《师母巧编竹墙隔梁祝》(浙江杭州)、《曹桥结拜》(河南汝南)等。
(3)梁祝风物型传说。主要是以当地的动物、植物、特产、风俗信仰、景观古迹为附会对象而讲述的梁祝故事。内容的主题从梁祝传说中衍生而来,通过附会对象与梁祝传说情节的关联性建构,来不断增强梁祝传说的可信性、生活性以及本土特征等。各流布地区广泛流传有这种类型故事,如《梁山伯墓的传说》《梁圣君庙的传说》《蝴蝶不采马兰花》(浙江)、《梁山伯和双蝶节》(江苏)、《梁祝双墓的传说》(河南)、《马郎港的成因》(江苏)、《草花蛇》(广西)等。
(4)梁祝外传型传说。一般来讲,外传是相对于正传而言的,对于梁祝传说而言,其外传型故事是在梁祝传说的主线之外衍生出来的新故事,属于“故事外的故事”。如《祝英台疆场建奇功》(广西柳州)、《和尚踢煞报晓鸡》(浙江常山)、《历经磨难终成婚》(长江以北地区)、《英台月夜联佳句》(浙江兰溪)、《姑嫂结怨》(浙江杭州)等,这些外传型故事不是为了附和于地方风物,而是采用了另外的故事主线,讲述一些与梁祝有关的新故事。
总的来说,这些口头故事基本都是以梁祝二人的爱情为支点,都是在讲述梁祝传说。因此,这些故事情节共同构成了梁祝传说的异文体系。通过对其异文情节的结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动察这些异文本身的意义结构,更可以从中窥探古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特征(见图3-2)。
(www.xing528.com)
图3-2 梁祝传说异文情节分布图[15]
具体来说,这些异文整体上围绕着“化装求学”“同窗共读”“送别”“访友”“合葬”的故事主线展开多样性情节叙事,从而使得梁祝二人,不仅有了“命中注定”的“前世姻缘”,有了世俗味浓厚的“现世姻缘”,还有了富于着情感寄托和美好想象的“来世姻缘”。
其中,以梁祝二人“前世姻缘”的情节为例。根据前世姻缘的说法,梁祝二人“今世”的悲剧不是偶然的,而是前世的“命中注定”,并且是受了神仙的惩罚和诅咒,代表性的故事有《金童玉女风月记》[16]《三生三世苦夫妻》[17]《梁祝情深上天庭》[18]等。这些故事中,一种说法是他们前世是王母娘娘(观音)身旁的金童玉女,因为触怒了王母娘娘(观音)而被罚贬到人间遭受“离别之苦”,由此而降生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二种说法是说二人本是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贬人间,王母娘娘要让他们三世、四世不能做夫妻,于是先后投胎为牛郎与织女、孟姜女与范喜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苦不堪言;还有一种说法,二人是王母娘娘身边的蝴蝶仙,因触犯天条被贬人间,于是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离别之苦后,后世又化为了蝴蝶。这种说法不仅为两人安排了“蝴蝶仙”的前身,还为他们死后化为“蝴蝶”埋下了“伏笔”。综合来看,这些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前世说法,最大化地满足人们对于二人悲情命运的解释与想象。
而在梁祝二人“合葬”后的命运也有多种想象。官方府志中的记载多是梁祝“合冢”之后获封“义妇冢”,二人的爱情就此结束。然而,在民间,人们更向往喜剧的结尾方式,发展出各种通向“大团圆”的情节:
一种是对应于梁祝是神仙的“前世姻缘”,二人后来“重返天庭”。按此说法,梁祝二人经历了数次的“生命轮回”过程,从神到人,从人到鬼,最后又由鬼到神,梁祝二人在“神——人——鬼”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对这种轮回或者对它们命运进行主宰的不是梁祝自己,而是更高地位的“神”——王母娘娘一手操纵二人转世为人的命运。这样的情节叙事,不仅充分彰显了故事的“神异”色彩,更反映了人们强烈的鬼神信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生命轮回”和“宿命论”的生命观。
第二种是梁祝“还阳复活”。这类故事中,梁祝就是普通的人,然而死后却到了阴间,由阎王爷在那里为二人的不幸姻缘重做论断,在阳间无法实现的姻缘在阴间被扭转过来,于是二人“还阳复活”重续前缘。除了阎王命令他们“还阳”,还有“梨山老母”相救或者仙女相救的说法,总之,梁祝重回人间,都是依托于鬼神的力量。这同样反映了强烈的鬼神信仰。
第三种是“化身转世”。梁祝没有成为神仙,也没能还阳复活,然而却有了化身,转生为其他植物或动物。许多梁祝传说都以此结局,梁祝二人或是变成两块“五彩石”最终化作两棵缠绕在一起的“藤竹”[19],人或是化作两缕“红烟”和“绿烟”[20]最终融合在一起,或是化作成对的“蝙蝠”[21],或是化作双宿双飞的“蝴蝶”。尽管这些“化身”的形象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共性恰恰在于,都是成对出现的,象征了生命和美的事物。人们正是以这样的意象来表达对于二人重续前缘的情感寄托,从而实现了人们在人世之外另外的超越形式,是一种超自然和超现实的情感表达,同样寓意着“生命轮回”和“生生不息”。
相比之下,马文才的命运则是另外一种结果。在梁祝传说中,马文才更多地被描述成阻碍梁祝二人婚姻结合的形象,或者是个花花公子、酒囊饭袋,或者是个邪恶不正、狡猾多端的人,虽然也有正面的形象,但是毕竟只占少数。因此,在故事的最后,马文才的结局一般都比较讽刺,充满着强烈的因果报应的思维逻辑。他或者是被活活气死了;或者是变成了公猪、苍蝇……总而言之,马文才的身世、作为和他的命运结局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联。这事实上反映了人们所持有的因果报应的世俗观念。
总的来说,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在民间社会,梁祝传说仍然是以爱情故事为母题,虽然在梁祝爱情故事的缘起,梁祝二人的命运结局等情节上做了各种增添、附会,也有许多志怪、神异的情节出现,但是,从这些传说故事,我们整体看到的是,人们希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