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学观点:芳香药物和精油的几种应用方法

中医学观点:芳香药物和精油的几种应用方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静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市面上比较容易买到的一些乳香精油是来自东非的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利亚、索马里的乳香品种。其含有高水平的醋酸烯丙基酯和三萜酸,这两种化学物质与肿瘤预防和强烈的抗癌作用有关。这种乳香一直是许多肿瘤细胞研究的主题,并显示对刺激免疫系统和治疗各种形式的癌症,包括膀胱癌的积极作用。

中医学观点:芳香药物和精油的几种应用方法

1. 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寝咳嗽。

【应用】治感冒风寒,配紫苏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药理作用】挥发油具有止呕作用;对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挥发油中的姜烯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挥发油中的姜油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历史】姜最早驯化于东南亚岛屿,是真正的栽培种,没有野生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姜的习惯。在印度,姜的梵语意为“有角的”,而在中国,姜字的繁体为“薑”,这显然都是与姜根部的形状有关。姜在公元一世纪时进入欧洲,最初仅用于治疗疾病,人们相信它能抗衰老、增加性功能。据说葡萄牙人会慷慨地赐予奴隶姜,以增强他们的生育能力。到了中世纪,姜在欧洲已经相当普遍,且广受欢迎,出售香料的街道通常称为“姜街”。当时,意大利萨勒诺的医学院常使用姜治疗疾病,并坚信它能使人保持活力。18世纪,欧洲人开始用姜汁酿造啤酒、糖果、面包、饼干等。

中国人吃姜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公元前500年就已食用。孔子说:“不撤姜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说明孔子喜食姜或含姜的食物。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据《马可·波罗游记》第112章记载:阿黑八里州境内全处平原,此地出产生姜甚多,输往契丹全境,此州之人恃此而获大利。《元史》卷94《食货志》记载:汉中生姜出售全国,也是唯一缴纳生姜税的地方,由此可见姜的利润有多丰厚。

2. 乳香(Olibanum)

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dajian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静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应用】气滞血瘀、脘腹疼痛,配当归;产后血瘀心绞痛肌肉肿痛,配没药、丹皮;跌打损伤,配没药、当归;疮病疼痛、口疮,配没药。

【使用注意】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药理作用】具有安神镇静、止痛消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历史】《圣经》中记载:乳香是耶稣出生时东方三博士赠送的三样礼物之一,另外两样是黄金与没药。文献显示乳香精油的传统用法是用来驱赶邪恶的灵魂(埃及、希腊、罗马、法国、亚洲的民间传说)。倘若我们把这些灵魂看作是着魔中邪、恐惧与焦虑所展现出来的身体疾病,那就不难理解乳香精油的万用性质了。

市面上比较容易买到的一些乳香精油是来自东非的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利亚、索马里的乳香品种。其含有较高的乙酸正辛醇、双醇,可以帮助放松,调节荷尔蒙,气味也相对较为甜美。其含有高水平的醋酸烯丙基酯和三萜酸,这两种化学物质与肿瘤预防和强烈的抗癌作用有关。这种乳香一直是许多肿瘤细胞研究的主题,并显示对刺激免疫系统和治疗各种形式的癌症,包括膀胱癌的积极作用。

乳香采香的神奇,使得人们从刮痕累累的树身,不禁联想到其生命力如此强大,因此认为乳香是神的恩赐,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时,乳香大量用于神庙中的各种宗教活动。我国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以后,上层社会盛行熏香,每年从海外进口的香料数目巨大,大量的乳香等香料从盛产乳香的阿曼的佐法尔地区运到广州、泉州。这条由阿曼到中国南方的海路,被称为海上乳香之路,又因为阿曼商人返回时,满载中国的丝绸、陶瓷、樟脑和麝香,所以也称海上丝绸之路

3. 没药(Myrrha)

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nipnorn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nipnorn myrrha Engl.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应用】跌打损伤、心腹疼痛,配乳香;症瘕积聚,配当归。

【使用注意】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降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抗肿瘤、抗菌消炎、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作用。

【历史】在熏香家族中有一款产自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历史悠久的名贵香料——没药(myrrh),与檀香沉香被佛家所喜欢不同的是,没药、乳香这类的熏香更多的则被基督教犹太教所钟意。

没药英语myrrh,即来自密耳拉,阿拉伯语murr是“苦”的意思即指密耳拉流下的苦涩的泪水。《圣经》中多次提到没药被用来给女士净身。而在《圣经·创世纪》中,当约瑟被他哥哥卖给以实玛丽人的大篷车时,他们的骆驼便驮着香料、乳香和没药要运到埃及去。《圣经·马太福音》记载了耶稣诞生时有东方来的博士拿着黄金、乳香和没药献给耶稣。而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信徒也将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以达到止痛消毒的目的。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没、末皆梵音”。“没药生波斯国。其块大小不定,黑色,拟安息香。颂曰: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采无时。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是波斯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时珍曰:按《一统志》云,没药树高大如松,皮厚一二寸。采时掘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于坎。所谓神香者,不知何物也?”

4. 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iv.)Di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缓缓熏干。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应用】补血活血、月经不调、虚寒腹痛、崩漏、胎动不安及产后血虚、发热,配川芎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药理作用】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抑制子宫平滑肌作用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历史】当归入药,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养气,又可攻邪治病。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最宜使用当归。

民间有一则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佳人买纸糊窗户,丈夫出门三年整寄来书信一字无。”谜底是四种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其中“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句打的就是当归,丈夫出门已三年应当赶快归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还从当归具有调经种子的药效出发,说明当归命名的由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这些故事传说不仅能够证明当归入药的历史,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归的功效作用。中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均可使用当归入药。

5. 檀香(Santalialbilignum)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树干的干燥心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使用注意】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本草汇言》)。

【应用】治疗心腹诸痛,配砂仁;治疗阴寒霍乱,配木香;解除恶毒风肿,配沉香。

【药理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对小鼠小肠运动亢进有抑制作用,对物质代谢有促进作用。

【历史】在《旃檀树经》中记载:“神言树名旃檀,根、茎、枝叶治人百病,其香远闻,世之奇异,人所贪求,不须道也。”焚点檀香可以清净空气、提升呼吸质量,进而强化免疫系统,有舒压、提振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达到清肺净心的调养效果,加上其药性温和,效果显著,历来为医家所重视。

在《观虚空藏菩萨经》载:有旃檀德尊者,其德之馨,若莲花之清香。佛教中称檀香为“旃檀”,意思是“与乐”“给人愉悦”。佛家对檀香推崇备至,认为檀香气息宁静、圣洁、深远而内敛,是最上等的香,以至佛寺常被尊称为“檀林”“旃檀之林”。

数千年以来,檀香在礼佛过程中被赋予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能,在古老的梵语手稿里,它是引导着人与天地、佛陀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灵媒介,成为通三界的香品。在佛经中多处记载,诵念《法华经》精进者,可嗅闻檀香散发出令人清爽愉悦的芳香,使人心生欢喜,通达到清净、灵动的清心境界。

佛教对檀香推崇备至,以至佛寺也常被尊称为“檀林”。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天然材料制成的香不仅芬芳、清新、爽神,香味醇和,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深呼吸也不觉得冲鼻,使人心生欢喜、有愉悦之感,更能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

6. 豆蔻(Amomi fructus rotundus)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wanh Pierre ex.Gagnep.或爪哇白豆寇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豆蔻”。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胸腹胀痛,食积不消,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

【应用】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配藿香、佩兰、陈皮等;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配黄芪白术人参;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消、胸腹胀痛,配陈皮、枳实、木香等;治湿邪偏重,配薏苡仁、苦杏仁;治小儿胃寒,吐乳不食,配砂仁、甘草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药理作用】有平喘、芳香健胃、祛风等作用。

【历史】“豆蔻年华”一词来源于唐代风流才子杜牧《赠别》一诗,意为花小色艳可人,妙龄少女幼而美。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明代李时珍云:“豆,象形也;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或取此义。”

7. 广藿香(Pogostemonis herba)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蕾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息,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呕吐。

【应用】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配苍术、厚朴;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配半夏、丁香等;治偏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治偏寒湿者,配生姜、白豆蔻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治脾胃虚弱,配党参、白术等;治暑湿表证,或温湿初起,湿热并重,发热倦息,胸闷不舒,配黄芩、滑石、茵陈等;治暑热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腹痛吐泻的寒湿闭暑证,配紫苏、厚朴、半夏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www.xing528.com)

【使用注意】阴虚者禁服。

【药理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

【历史】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后经南洋华侨传入我国广州,逐渐扩展到广西、海南等地。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广藿香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或更早。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广州的居民就尝试种植别人从国外带来的药草。

广藿香,常用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腹胀满、嗳气泛酸、肠胃痉挛疼痛、恶心呕吐等症,而且疗效显著,药到病除。在口口相传时,大家习惯称它为藿香。

有本草考证的研究者发现,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开始,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等著名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广藿香的记载,所曰:“藿香,产于东南亚,后移栽于岭南,从香料演变为中药。” 虽未用广藿香之名,但从产地、形态、用途的描述可以看出,符合现在所用的广藿香,而本土生产的藿香则是在广藿香应用广泛、深受医家喜爱之后才出现,当然也因其功效与广藿香相近,作为广藿香的代用品在江浙一带流传开来,开启了两种香混用模式。明代之后各本草著作均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如明代《滇南本草》就明确指出本地藿香其功效与历代所载之有所不同,应另以土藿香为名将其与广藿香区别。明清时期有提到广藿香一名,但目的大多都是作为道地药材以示区别土藿香,而真正将藿香更名为“广藿香”,则是在民国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一书中。

8. 肉桂(Cinnamomi cortex)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塞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疽流注,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

【应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滑精遗尿,夜尿频多,配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之胸痹心痛,配附子、干姜、川根等;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之闭经、痛经,配当归、川芎、小苗香等;治风寒湿痹,配独活、桑寄生、杜仲等;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所致的眩晕目赤、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配山茱萸、五味子牡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药理作用】本品有杀菌、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历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桂》载:“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者,则今之官桂也。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好的肉桂为朝廷所用,专称“官桂”。“坚筋骨,通血脉,宜导百药,久服,神仙,不老”。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轻身补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

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卷十九说道:肉桂45g(锉,去粗皮,捣罗为末)上药用酒150毫升,调肉桂末,慢火煎成膏。去火良久,用匙摊在一片帛上,贴在腮上,频频热熨。复正后除去。患左贴右,患右贴左,主治中风,口面歪斜,效果极佳。

除了药用功效,肉桂一度被当作香料,广泛运用于寻常百姓家中。据考证,5000年前神农氏就建立了香料市场,他的长寿被认为在于他在食物中用了大量香料。此后几千年特别是在贵族及皇宫,肉桂一直被用于腌制肉类和烹调。明代和尚宗林《花椒》诗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宫中;鼎餗也应加此味,奠教姜桂独成功。”生姜和肉桂已成高档调味增香品。

在15~16世纪的航海时代,肉桂是探险家远渡重洋寻找的重要香料之一。新大陆的发现,仅仅是主观寻求肉桂等香料的驱使而客观得到的一种结果。因此可以说,东方香料的诱惑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9. 佛手柑(Bergamot)

佛手柑,学名: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果实在成熟时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

【性味与归经】归肝、心、脾经,性凉。

【功能与主治】药用功能最早见于《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痰。止面寒痰,和中行气。”佛手柑的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泡茶。

【使用注意】孕妇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等作用。

在柑橘类精油中,佛手柑的放松效果和清热作用是最好的。不仅能够帮助疏通停滞在体内的郁结,还能释放压抑的感情,镇静心神,稳定情绪。在治疗压力引起的肠胃障碍以及皮肤病时也很有效果,失眠的人在睡眠前使用最佳。

【历史】佛手据史料记载,其栽培史始于北宋5年(公元106年),距今已有947年的历史。佛手历来被誉成“果中之珍品,世上之奇卉”,《红楼梦》书中将佛手与颜鲁公墨迹同列。

有了奇特的形状,人们又给它一个奇特的名字——佛手。由“形”到“名”,佛手给人们拓展了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有了一种较神秘的宗教色彩。然后顺着佛教思想延伸想象,一部分人就用文学的形式,来描写佛手,给佛手以禅意。明代诗人朱多炡的《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诗:“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可见佛手的形、名把人们的思想带进了一个佛国境界。佛手被融入了民俗文化之中,作为吉祥之物加以描绘。佛手的药用性能更能体现佛手文化向纵深层面的发展。佛手的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湿,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有的根据佛手药用性能烧制佛手粥:将佛手柑洗净,切碎,放入锅内,煎汤去渣。再加入淘洗后的粳米和冰糖,同煮成粥。具有健脾养胃、理气止痛功效。适用于胃弱气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胁肋胀痛、痰咳、呕吐等。还可以制佛手柑饮(佛手切片,加白糖适量泡茶)、佛手姜汤,泡制佛手酒。

10. 玳玳花(酸橙花)(Daidaihua)

玳玳花为芸香科柑橘属酸橙变种代代(Citrus aurantium L.war.amara Engl)的干燥花蕾。立夏前后,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摘取含苞未开的花朵,用微火烘干。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平。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胸,和胃止呕。用于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中痞,脘腹胀痛。

【应用】辅助减肥效果,减轻不良反应,增强人体抵抗能力,配合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泡茶。

【使用注意】孕妇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历史】橙花最早的原产地是中国南方,先秦时期就有记载。

回溯至北宋时期,人们就已识橙花香,并借以抒情言志。“橙花亦娟娟,照水农清白。孤香少人知,黄蜂子为客。”到了南宋,张世南曾记载以蒸馏花朵方式萃取精油的过程。我国古代对橙花的利用大多停留在王公贵族之中,秘而不宣。

用途多元的苦橙树,可萃取出不同的精油,萃取花朵为橙花精油,从叶片、嫩枝中提炼苦橙叶精质,果实则萃取苦橙精油。橙花精油十分珍贵,被誉为“本草之钻”。每100公斤橙花,只能产出80g精油。树龄20年以上的苦橙树花朵,方能蒸馏质量优良的橙花精油。

11. 紫苏叶(Perilla efolium)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应用】治伤风发热,配川芎、陈皮;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配川芎、陈皮、当归。

【使用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药理作用】有升血糖作用;降血脂作用,可控制人体内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质,清除胆固醇,防止血栓形成;提高记忆力,促使脑神经细胞突触生长;抗凝血、抗菌消炎、抗病毒等活性,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及抑制过敏性反应。

【历史】紫苏别名荏、赤苏、白苏,以嫩叶为食,俗称“苏子叶”。紫苏包括两个变种:皱叶紫苏,又名回回苏;尖叶紫苏,又名野生紫苏。作为蔬菜食用的是皱叶紫苏。紫苏原产中国,在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稚》中有:“苏,荏类也,故名荏桂,一名赤苏”。西汉扬雄撰《方言》(公元前1世纪)记有“苏之小者谓之穰菜。”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也说道:“从草,音稣”。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称“紫苏”为“荏”,并载有:“三月可种荏。园畔漫掷,便岁岁自生矣。”成书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的《王祯农书》记述为:“苏茎方,叶圆而有尖,四周有齿。肥地者背面皆紫,瘠地者背紫面青。”

《本草纲目》载:紫苏有“下气,除寒中,其子油良。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解饥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犬伤。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也画有出售紫苏饮料。在图中有两处大伞下挂着招牌,上书“饮子”,伞下是张茶水桌。“饮子”是什么?杜甫有诗句:“饮子频通汗,怀君相报珠。”古人称汤药为饮子,那么宋代汴京虹桥一带卖的是什么饮子呢?据画上有西瓜摊来推测,季节是在夏天,所售应为紫苏饮子或香薷饮子,它们可以防暑。

12. 玫瑰(Rosa centifolia)

本品为蔷薇科摩洛哥千叶玫瑰R. centifolia的花,其花大而香甜,呈粉色或淡玫瑰红、紫色。其精油呈橘黄色或黄褐色。《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分布】栽培的玫瑰原产于波斯北部。R. centifolia到处都有种植,但主要在普罗旺斯、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浸膏、净油、精油主要来自摩洛哥。法国、意大利和中国也生产大量净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散瘀,理气解郁,祛风除湿。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凋,跌扑伤痛。

【应用】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及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则舒等症,可配白残花、佛手片等药同用;对于经前乳房胀痛可配青皮、橘叶、川楝子等同用;用于月经不调,跌仆伤痛等症: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疗月经不调,以及损伤瘀血等症,可配合当归、川芎、泽兰叶等药同用。

还可治疗哮喘、痉挛性咳嗽、鼻窦炎、枯草热等;治疗失眠、月经前期紧张;治疗皮肤湿疹、过敏、发红等。用于胸腹胀痛及乳房胀痛等症:本品气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气而解郁,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有抗抑郁、消炎、抗微生物、杀细菌、抗病毒、通经、止血、治疗肝病和镇静的作用。

【历史】最近的考古研究表明:玫瑰原产亚洲东部地区(有说法是产于我国新疆),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始于汉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玫瑰花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的说法。

十五世纪后半叶,欧洲著名的《布鲁塞尔法典Ⅳ1024》代表着欧洲中世纪的医学理念,也被称为《简明用药书》。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论述玫瑰的药物价值,玫瑰被认为是最好的药之一,治疗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治疗口腔炎症、腹泻和妇科问题以外,还用玫瑰花水来治疗眼病,玫瑰精油治疗消化道疼痛和便秘等等。《布鲁塞尔法典》中非常强调玫瑰产品的滋养作用:“玫瑰花水可以让身体强壮,充满活力”“吸入玫瑰花粉能强化大脑和心脏,净化心灵”,玫瑰水催醒(analepticeffect)也被提及到,建议心脏病人在心脏病发作时可以用玫瑰水,玫瑰汁液治疗红斑及皮肤晒伤也被提到。

玫瑰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常食玫瑰制品以柔肝醒胃,舒气活血,美容养颜,令人神爽。玫瑰初开的花朵及根可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等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肝气胃痛,乳臃肿痛等症。用玫瑰花瓣以蒸馏法提炼而得的玫瑰精油(称玫瑰露),可活化男性荷尔蒙及精子。玫瑰露还可以改善皮肤质地,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玫瑰的美容功效在中外历史上都备受推崇,著名的埃及艳后一生偏爱玫瑰精油,我国唐朝的杨贵妃也爱用玫瑰花瓣温泉沐浴;到了宋代,人们除了将玫瑰用于美容护肤,在香道合香中,也开始广泛使用玫瑰作为重要的原料,为了追求极致的制香艺术,他们甚至用玫瑰水来蒸香。在宋人对“玫瑰水”大量需求的驱动下,制造玫瑰水的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地区,本土的香水制造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古人不仅将玫瑰及其产品运用于日常香道,更将它们用于香疗调养:《本草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

在《红楼梦》中,则有药用“玫瑰清露”的案例,因为宝玉挨了父亲的打,王夫人让袭人给他吃玫瑰露,说可以“心中爽快,头目清凉”。现代药理也证明了:玫瑰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和芳香类物质,可以提炼玫瑰精油,能够增香调节情绪,涂抹肌肤有很好的美容亮肤的功效,能调节身心,舒缓心情;玫瑰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玫瑰花泡水,还可以起到养血淡斑的功效;玫瑰花茶还可以调理身体,可以改善气血不足,有理气解郁的功效;适当地饮用玫瑰花茶,还有抗抑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