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案例

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案例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开始制作我的高尔夫球杆和球。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高度,避免了用跳高杆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同时既安全又轻巧,还可用纸箱横放或者竖放进行练习。使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

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案例

【案例一:变废为宝

(一)案例背景

由于学校刚刚创建,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体育经费非常少。所以在这个背景条件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学器材成了我校体育教师的首选。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材,并在运动中注重安全教育。自制体育小器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好的帮助,并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也可以让学生对环保做出贡献。

(二)案例过程

预备铃声一响过,学生到体育课的集合地点围着我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上节课说过要带我们打高尔夫啊,可是球杆和球呢?”“老师,今天怎么上课啊?”“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看过高尔夫球比赛啊!”我问道。“看过啊!”学生都大声回答道。

“老师,可是我们没高尔夫球杆啊!”“怎么打啊?”同学们用疑惑的眼光询问我。“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我是如何变出高尔夫球来的!”“好,我想看!”“老师,到底怎么做啊?教教我们吧!”

于是,我走到教室的角落,从一堆废旧杂物里找出几张废报纸,又找来一根损坏的扫帚柄。开始制作我的高尔夫球杆和球。同学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与不解。过了几分钟,他们都惊奇地欢呼起来:“哇!老师,原来废物也可以这样用啊!”“老师,太棒了!”看到学生们的样子,我微笑地问道:“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做一根高尔夫球杆啊?”随后,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制作,学生们互相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他们的制作中,我看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他们制作球杆的过程中,我又利用旧报纸制作了高尔夫球。“刚才大家都在制作我们的球杆,我发现同学们制作的球杆都非常像。所以老师奖励每个同学一个高尔夫球,大家一起打打试试看,看谁的动作做得漂亮,做得最棒!我们还可以和其他同学比赛一下,看谁能把球打得又直又远,好不好?”“好!我们来比赛吧!”同学们欢呼雀跃道。

第二天,很多学生又带来了他们在家里制作的高尔夫球杆和球,甚至有些同学还把妈妈织毛衣的毛线球都带了过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肯定,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是非常重要,也是值得去研究的!学生都表示非常期待下一节课,再通过废旧物品的利用上一些其他的课,整个班级的气氛在以后的课中也非常活跃。

(三)案例反思

自制小器材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为教师的教学拓宽思路,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体育器材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了体育课程中健康第一的思想。

(四)案例评析

本课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树立“自制器材,绿色环保”的理念,遵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发利用废弃的旧报纸、PVC 管等材料,制作简易的高尔夫球器械,改善教学条件,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环保意识及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开发新的体育器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所自制的体育教学器械,具有简单、耐用、锻炼价值大、练习方法多的特点,既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他们天真好动,喜欢模仿,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很多学生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而参加活动,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觉得有趣的就喜欢,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产生厌烦情绪,任何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活动都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本课以体验简易高尔夫球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采用了动作简单而富有变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初步体验尝试高尔夫球的练习方法,并且让学生展示练习的成果,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既产生了对获胜追求的体验,又进行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能力的培养。

【案例二:纸制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一)案例背景

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正常进行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体育器材设施对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有效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年中,很多学校的教师因为器材缺乏而不能很好地实践新课标的思想。如旧报纸、纸箱、旧作业本等,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体育教学器材。这不仅能够合理地利用和开发有效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二)教学应用

(1)在进行发展跳跃能力的教学时,可利用报纸做一些辅助练习。如把报纸打开平铺于地面,让学生从这头跳过那头(可在原地或行进间用单脚或双脚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一张或多张报纸摆开连续跳,以此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可用报纸来代替跳高杆练习跨过一定的高度,具体方法如下:把报纸卷成一圈,把学生分成3~5 人一组,两名学生抓住两端,其他学生可原地或行进间跨过或跳过,然后互相交换角色。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高度,避免了用跳高杆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同时既安全又轻巧,还可用纸箱横放或者竖放进行练习。

(2)在投掷练习教学中,利用旧报纸进行“掷高,掷远和掷准”等练习,如把旧报纸或各种纸折成纸飞机进行掷高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用旧纸制品制成沙包来代替铅球实心球垒球等或不同距离投远;用沙包代替实心球或铅球进行原地,侧向或背向推铅球教学。学生在折纸飞机、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能力。使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

(3)在进行球类教学时,用旧报纸制成纸球用作排球篮球足球等球类练习。如在进行篮球的投篮练习时,用纸箱制成简易的篮筐用钉子固定在墙上或木桩上,用纸球进行投篮练习;用纸球代替足球进行运球、射门的练习,也可用纸箱竖立在操场的一端当成球门进行足球练习。用纸球代替排球,进行双人、多人传接球练习及传球过网练习等。也可鼓励学生根据各种球类不同的特点,制成颜色各异、漂亮美观的球。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艺术与体育融为一体。

(4)在田径教学中可利用沙包或纸箱做一些辅助教学。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起跑后迅速向前跑的意识而设置一个教学环节:在起跑者的背后安排一个学生用沙包投击,起跑越快,向前跑出越迅速,击中率越低,通过投掷沙包的手段激发学生快速跑的潜力,达到起跑后快速跑的目的。同时对投掷者来说也锻炼了瞬间投掷及快速反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纠正步频和步幅的教学中,利用若干沙包适当距离排放,让学生有选择地练习。步频慢的学生选择间距小的一组进行练习来解决步频问题;步幅小的学生选择间距大的一组进行练习来解决步长的问题。将沙包放在地面上,围绕两个沙包(或纸箱)做往前跑、后退跑;围绕若干沙包(或纸箱)做连线跑、对角跑。也可以将沙包围成一个圆形。围绕这个圆形做合适的跑,跳,绕等练习。如组成圆形,绕圆做各种变姿跑等;用沙包做走、跑、跳、跨的标记,如用于急行跳远和跳高中的助跑和起跳点,三级跳远中三跳的落地标记,竞走中步幅的确定标记,放置不同颜色的沙包做不同距离的快慢跑等。

(5)在武术教学中,可用旧报纸或纸箱做一些简易、轻巧的武术器材。如在刀术或剑术教学中,把纸箱割成约5 cm 宽,60 至70 cm 长的纸条,制成武术刀或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在纸刀的末端钉上彩带,使之看起来更美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纸刀进行教学也避免了真刀实剑练习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用报纸揉成网球或垒球大小,中间用长绳,外周用透明胶带或糨糊粘合,固定成流星锤悬挂进行武术的散打基本功练习等。

(6)用纸箱制成简易的体操垫,进行垫上技巧的教学。如仰卧推起成“桥”,进行各种滚翻动作技巧的练习。当然可根据具体内容的教学需要增加纸垫的厚度。也可以在纸垫上做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卧撑等。

(7)利用纸制品制成的体育器材可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

送报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将报纸贴于体前或手臂,用慢跑或快速跑在25 m 的跑道进行往返跑送报接力,但报纸不能掉下来,最先完成即为胜队。也可在篮球场或排球场上进行。

托球接力: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发令后各队学生用羽毛球拍或乒乓球拍托球(沙包)做往返接力赛。要求:途中不能用手去扶球,球掉后须捡起来继续进行。

春种秋收: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纵队,排头拿一个篮子(或小纸箱)里面有若干沙包作为“种子”。发令后,排头拿篮子在跑动中把沙包放入指定的位置后返回,第二个人拿篮子依次将沙包拾起后返回。依此类推,先完成的队为胜队。

吹纸比远:将纸放在桌上,参与者深吸一口气后,朝纸用力吹气,看谁吹得远。

接球比多:两人保持适当距离,面对面地站立。来回相互抛接球(沙包)。接住球次数多的为胜。可以安排三人以上进行或多人多球进行。

投手榴弹:游戏者站在线后,手拿数个“手榴弹”(沙包)。听信号挥臂将“手榴弹”投向前方10 m 远的固定点(一个直径3 m 的圆),在规定时间内投入多的一方为胜。

双拍夹球跑:游戏者两人一组并肩同向而站,内侧手各拿一个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夹住一个沙包,听信号双拍夹球同速向前跑,中途有掉球者,就地拾起继续,直至终点,以快慢定胜负。建议:根据需要可制作大小不同的沙包,比赛距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

空中拦球:游戏者三人一组,其中两人相距6~8 m 面对面站立,相互抛球,另外一人站在中间自由移动,想方设法拦住球。然后互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拦住球次数多的获胜。

(三)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存在许多被废置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再次利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价值。例如在体育教学上,如果体育教师能充分利用“纸制品”于体育教学中,不但能给体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动手、审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利用有效资源、不浪费资源,达到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有效资源。

【案例三:小凳戏“龙”】

(一)教学背景

课程改革的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应该在于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校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给我们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造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这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留出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喜悦的运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二)教材分析

根据这个精神,我在教材上选取了民族运动舞龙,舞龙是以集体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的一项民族民间活动。同时选取赛龙舟和叠龙的游戏。使学生形成友好相处、合作学习、共同创新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力量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教材内容上要求照顾到学生上下肢全面发展。教学时我选用学生常用的小方凳为器材,场地设计根据学校自身条件选取了一块篮球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舞龙的情景,通过语言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通过背景音乐以达到教学需要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导趣、换位、探究、参练、引思、渗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教学过程

1.导趣

根据学生情感易变、模仿性强、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等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越学越爱学。在本节课中我以“引龙、谈龙、学龙、舞龙、赛龙、叠龙、唱龙”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自然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这就为教师调节整个课堂气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片段一:引龙。

播放音乐“白龙马,蹄儿朝西……”,时间一分钟左右。学生一下子被熟悉的音乐吸引,听着音乐进场,也不自觉地合着音乐齐唱,

教师:“这是什么动画片的片尾曲?”

学生:“《西游记》(几乎是异口同声)。”

教师:“那这部动画片有哪些主要人物啊?”

学生:“孙悟空、白龙马、龙王……”

教师:“今天就来讲一讲龙的故事。龙曾是汉民族崇拜的图腾,传说海洋是龙的世界江河湖溪中的深潭也都是龙的藏身之处。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完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一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其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拔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这就是舞龙的来历。”

教师:“有谁见过龙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头上长角,身上有鳞片,有四肢爪子,有胡须,马的头,鹿的角……”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文化、龙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体现。”

在引出龙之后,让学生观看龙的图片。

学生在教师语言引导下特别想知道在这节体育课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更想知道这节课究竟要学些什么?就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心,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的应用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换位

片段二:谈龙。

抛开传统的四列横队做“万能操”的形式,通过师生角色换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思考,解决教师的问题。结合舞龙动作和学生一起创编一套简单又刚劲有力且具有时代感的小凳操,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热身,展示自我,体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体育课中初次接触到小凳,感到很新颖、很好奇,甚至有点儿兴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引领学生进入思考,设计让学生做创编。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凳子和龙有什么关联呢?”

学生:“想!”“可以用来舞龙!”

教师:“你们太聪明了。现在老师遇到问题了,同学们是不是可以帮助老师来想想办法啊?”

学生考虑之中,也有跃跃欲试的。

教师:“请你来好吗?你可真棒,给他点掌声好吗?还有谁愿意来帮帮老师?”

3.探究

片段三:学龙。

采用提问诱发学生的课堂思维、想象能力,使民俗舞龙与实际课堂练习紧紧相连,达到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和效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学龙的编排与练习之中,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共同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创新钻研的学习风气和团队协作配合的精神。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练习,根据图片想象模仿,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探索,感悟蛟龙翻江倒海、奋力拼搏的精神。

教师:“我们学学龙的模样,想象他们时而飞入高空,时而潜入海底的样子。”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研究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学的是单龙表演,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试试双龙戏珠、双龙绞水的动作。”

片段四:舞龙。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根据以上的精神,我在教法上进行了改变,教师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创造。使舞龙的文化背景与课堂练习的走、跑、跳、转、摆结合起来,开展民俗舞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而且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体现龙的传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先是原地舞龙,再是走动中练习,边走边舞,然后走跑结合。在动作要求上也不是让学生应该怎样,而是通过语言,通过思考体会走、跑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协调、更省劲地完成“舞”的过程。

舞龙技术的学习是在遵循运动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上,让学生从简单动作开始,体会民俗舞龙与课堂技术学习衔接的连贯过程和全程技术动作练习。在不同的技术学习中,让学生获得上、下肢活动的协调能力、发展力量和灵敏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4.参练

片段五:赛龙舟。

体验,是一种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参练不仅仅指学生练习,同样也指教师能否参与学生练习中,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这也是课程标准着重体现的。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情景、音乐、游戏、语言、动作等来引导学生参加练习,同时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学龙、舞龙先让学生通过想象,积极主动参加练习,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教师:“马上要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端午节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吃粽子!”“赛龙舟!”

教师:“你们想去西湖里划龙舟吗?”

学生:“想!”“太想了!”

教师:“那我们可要准备好喽,请听要求:如果哪组获胜了,可要把你胜利的喜悦大声地喊出来哦,观看的另两组也要为他们加油助兴哦。”

组织学生在篮球场底线开始比赛,另两组在两边线排开做啦啦队。选派两名学生到终点当水柱。要求学生认真比赛,紧跟前面同学,注意安全,并客观评价。

5.引思

片段六:叠龙。

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要排斥和否定接受式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是单一的,多种教学方式交互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叠龙(搬运凳子跑和叠凳子)比赛中,我组织学生成四路纵队,拉开间距纵向往返(游戏次数要视时间而定)。

教师:“将手中的小凳从起点逐个运送到终点,再将10 张小凳组成一条高高的龙。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完成运送工作,而且组合成的龙最高,最终评出最佳速度奖与最佳高度奖和总分奖。”

释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并让学生集中思考:如何叠得高?如何跑得快?如何将两者最有效地进行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让学生分享练习一次后的感想。

教师:“发现了问题了吗?”

学生:“两张凳子脚对脚叠,然后另外两个脚对脚叠。”

学生:“搬运凳子后,到前面叠凳子。”

一轮结束后,总结评价。

教师:“那我们再来试一次好吗?”

学生:“想!”

比赛结束后,对各组凳子的组合进行评价。

教师:“请哪组来说说呢?”(让好的学生展示和说明方法)

游戏中,组合成的“龙”有的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的是学生想象的,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商议与团结协作才能把凳子组合得又快又好,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

6.渗透

片段七:唱龙。(www.xing528.com)

将体育与音乐、语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说龙”“唱龙”,考察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得本节课更加丰富多彩。

播放音乐:关于龙的歌曲(白龙马,豆豆龙,小龙人,龙的传人……)。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下,今天老师说了多少个关于龙的成语,你们学会了几个?”

学生:“龙马精神,龙腾虎跃,蛟龙得水,龙腾九霄,双龙戏珠,卧虎藏龙……”

教师:“你们的舞龙表演,体现出了龙的传人的精神。”

最后,各组龙向场内圆心靠拢,外圈围圈游动,内圈龙头戏珠。并把凳子放在圈内堆高。师生听着音乐齐跳篝火舞。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本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围绕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中心,师生共同设计实施。

(三)案例反思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活中的小凳子到体育课堂中,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也为上好体育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是本案例的又一特点。在本案例中场地为篮球场,器材是塑料小方凳、体操棒。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方凳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很少有人利用小方凳进行身体锻炼,在体育课上,运用小方凳来进行教学的就更少了。这一节课将“小方凳戏龙”作为教学内容,开发与利用了新的课程资源。本课的学习也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物体都可以用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利用凳子创造各种的造型各种“龙”的游戏。

2.学习方式自主化

新课改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本案例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方面有许多闪光点,如在“学龙”徒手操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动学生思维,最后请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自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动作方法,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课堂教学情景化

情景化和故事性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特点,教学活动由“西游记白龙马”的故事情节展开,动画片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节目,同时动画片的人物故事也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情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每个环节都像是在体验一个故事情节,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地完成教学任务。

【案例四:“纸的运动”】

(一)教学背景

(1)上课开始,教师启发:“同学们在学习时经常使用纸,今天我们要来玩玩纸,利用纸来锻炼身体。大家有没有兴趣?”引出课题“纸的运动”,做游戏——顶风飞跑。并做即时评价。

(2)教师:“怎么样让一张纸才能扔得远?”问题在练习中提出。

①想一想,一张报纸可做成哪些投掷物?

②试一试,怎么投得远?为什么?

③比一比,看谁投得远?为什么?

(3)教师:“你还能玩出哪些花样来?”

学生自主练习,大胆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

(二)教学问题讨论

(1)民间体育项目是体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应如何去开发与利用呢?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朝鲜族的荡秋千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对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进行开发,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开展游泳运动;利用荒原进行步行拉练、野营;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

(2)如何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体现“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怎样的课堂学习效果?

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拓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渠道,努力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供条件。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进行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即“探究性学习”,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学生主体参与、互动探索为显性标志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思想和方式,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①课程开放性。

课程转向学校之外、课本之外的内容,从社会、生活、自然、高新科技中寻找问题,这就使得课程的内容更注意即时的信息;从课程同步化与标准化转向选择性和个别性教学;从单一学科转向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②学生活动方式的改变。

以往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多,探究性课程的开展更强调小组活动方式和活动形式,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有了拓展,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原来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转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索与讨论。

③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较以往所不同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强调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

④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我们重视项目评价及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评价注重结果,现在更注重过程与体验,让学生参与,在原先重视接受式学习基础上更重视体验式学习的研究。

(三)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项目?

(1)积极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探索课程整合、教材整合、资源整合,促进三级管理的最优化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精神,从而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体现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利用激励性语言和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共同活动,帮助、指导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要为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服务,要改变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弊端,增加对强身健体有促进作用的内容,删除有潜在危险因素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应该让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和锻炼。

(2)我们要从课程设计到学生评价等各个环节,始终以创新精神为主,进行探究合作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综合能力为重点,着眼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渗透文化内涵,拓展体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案例五:“橡皮带”的妙用】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发生在直腿后滚翻的单元教学中,在直腿后滚翻教学中,传统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如解决学生身体翻转成推手直立所采用的在侧面进行拉髋帮助的辅助手段,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处于动态的练习中,拉髋时机很难把握,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发挥集体智慧和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创设用橡皮带系在练习者髋部,两侧学生在练习者滚翻至肩触地时,及时地向上提拉橡皮带,帮助练习者含胸收腹,推手成站立的保护与帮助方法,为学生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创造了捷径。

(二)案例叙述

本次课是直腿后滚翻单元教学的第三次课。因为高二学生已经具有分析动作原理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翻臀举腿对改变人体由椭圆变为圆形时有什么作用;收腹屈体对缩小半径、便于直立有什么意义等。让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课中我安排了从复习前、后滚翻过渡到复习直腿后滚翻,由复习直腿后倒到进行翻转推手直立的教学。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脚尖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发力的方向和快速向上提髋是缩小半径、形成快速滚动的条件。

在运用辅助练习进行翻转时发生下面的场景:

学生:“老师,直腿后倒快速向上提髋这个动作有些难,我怎么也做不好。”

教师:“直腿后倒以后要迅速以脚尖作为发力点,快速向上提髋。”

学生:“可我在翻转的时候很难控制身体。”

教师:“老师再帮助你一下,大家也注意观察怎样进行保护与帮助。”

学生练习到翻转时,我迅速在侧后方拉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完成练习。然后大家都按照这样的保护帮助方法进行练习

学生1:“老师,在运动中我很难把握好拉住他髋部的时机。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有其他更好的辅助手段吗?”

教师:“应该有,但需要我们去尝试和探究,大家想想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辅助手段。”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学生2:“老师,如果有什么东西能绑在腰间,在翻转时向上拉,会不会比现在的效果更好?”

教师:“那你们就用绳子系在腰间试一下!”

学生们找来绳子开始尝试。

学生3 在尝试几次后提出:“绳子系在腰上用不到力,而且也挺疼的,方向也不对,我看得放在髋上。”

大家通过反复实践,发现系在髋部有利于两侧同学向上提拉,帮助练习者翻转推手成直立。同时为了解决绳子细且弹性不足的问题,决定用橡皮带代替绳子作为辅助器材,橡皮带更宽,且弹性更好,更有利于帮助者进行提拉。橡皮带的运用解决了直腿后滚翻中的常规保护与帮助动作缺乏及时性、有效性的问题。

(三)案例反思

1.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

本案例让我认识到研究教材的重要性。教学中,辅助练习的运用能有效疏通技能的淤结,其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主动课堂背景下,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现状,设计合理的辅助练习,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的参与、行为的参与,形成互动的平台,能为技术技能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掌握教学的情况,动态地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动态地解决问题是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本案例中,学生对原有保护帮助手段提出质疑,并通过大家的实践加以改进,从绳子到橡皮带的改变,为学生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创造了捷径,改进了传统保护帮助方法的不足,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学与练,做到了学有所得、动有所获、练有所成、创有所就。

3.给学生交流探讨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再认识与内化。通过实践,质疑原有辅助方法的合理性,通过集思广益,改进了辅助练习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直腿后滚翻的辅助练习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造精神,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增进了友谊。

(四)案例评析

我们知道保护帮助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学生体验动作、感悟技术原理、疏通淤积的关键,也是学生逐步建立自信的桥梁。在本课的直腿后滚翻教学中,师生经过实践和探讨,运用橡皮带帮助学生翻转的方法,为学生动作的掌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案例中,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针对常规保护与帮助手段敢于提出建议,敢于突破,在实践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反复进行尝试与改进,解决了常规保护与帮助中的不足。这次事件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学练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与手段,动态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符合当今倡导的“有效教学”的要求。

【案例六:巧用易拉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对投掷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投掷的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掷准性。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教师:“老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是回家后找一个空易拉罐,装半罐沙子封好口,做这节课的器材——投掷物,现在我检查一下。”

学生争先恐后地让我欣赏他们的作品。

教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而且有的同学还进行了细加工,看起来很漂亮,那我们就用这个小东西随着《啪啦啪啦舞》的舞曲跳一段吧!”

学生听着自己做的器材在手中有节奏地响起来,热身舞蹈跳得极为起劲儿。

2.基本部分

(1)学习技能(略)。

(2)游戏:“炸碉堡”。

教师:“现在我们把手中的易拉罐当成手榴弹,要准确地投向敌人的碉堡,击中目标多的组获胜。”

学生认真地投了起来。

(3)游戏:“植树”。

教师:“可别小瞧我们自己用废易拉罐做的这个器材呀,它还能当很多道具呢。同学们每年都参加植树活动吗?”

学生:“参加!”

教师:“对。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现在我们还可以把它当作小树苗,我们植树好不好?”

学生兴奋地蹦蹦跳跳、鼓掌叫好。

教师:“听到口令后每组第一名同学拿着‘小树’植到自己正前方1 米处,然后返回击打同伴的手,第二名同学出发。‘树’和‘树’间隔1 米,看哪组植得又快又齐。”

学生开始游戏。

(4)游戏:“穿过小树林”。

教师:“一棵棵小树植得真整齐,那我们就再做个‘穿过小树林’的游戏吧!”

学生欢呼。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略)。

学生进行游戏。

3.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教师:“树林里的空气真新鲜,小鸟还在唱歌,同学们快来这树林里自由地跳段舞吧。”

学生像自由自在的小鸟一样飞入树林中,随着《世界真美好》的音乐翩翩起舞。

(2)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自己做的器材进行了学习和游戏,大家高不高兴?”

学生:“高兴!”

教师:“那不妨我们在有时间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再利用废弃物做些器材,然后和同学们分享,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做的器材多,看谁做的器材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