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运动是一种用鞭子抽击一圆锥形物体,使之在地面旋转的游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62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土岭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文物,其中就有陶制的陀螺。
(一)陀螺发展概况
1.陀螺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陀螺运动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且开展非常普遍。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时,恰逢春节,士兵们非常思念家乡,士气低落。诸葛亮灵机一动,叫士兵们砍来树木,一头锯齐,一头砍尖,又用一根鞭杆配上线绕起来扯着玩,分支家和打家对打。将士们觉得好玩,越玩越起劲,淡化了思乡之情,精神振奋,不久,打陀螺就流传到了民间。我国有记载的陀螺最早出现在明朝,宫廷里出现了一种叫“千千”的类似陀螺的玩具。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
陀螺运动在我国较为普遍,玩法各异,如云南傣族称陀螺为百跌,陀螺形状接近现在正规比赛用的陀螺,其打法为分队集体对抗,攻击方在10 m开外进行攻击。击中后以旋转时间长的为胜,同时可用拨、赶、吹灰石等方式延长旋转时间,无固定场地。佤族称陀螺为布冷,其头大身细、形似鸡枞(野生食用菌类),形状奇特;广西壮族玩的陀螺像一只大盘子;瑶族玩的陀螺重者可达四五斤。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载:台湾1945年光复后,桃园县大溪镇等地成立陀螺俱乐部,百余人共同击打重60 千克的陀螺,可谓巨型。但万变不离其宗,比赛时,互相旋放击打,互撞之后,以陀螺旋转的时间长者为胜。
打陀螺是由云南推向全国的一项民族体育竞赛项目,1982年,云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打陀螺列为表演项目,1989年,在昆明召开了打陀螺规则研讨会,1991年,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作为表演项目,1995年,打陀螺被列为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陀螺运动规则已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陀螺运动已经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群众中广泛地推广和普及起来了,特别是受到老年人和中青年的青睐。目前,云南、山西、北京、广西、湖北、贵州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竞技水平较高。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常以打陀螺作为促进友谊、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一般都是在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男女老少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打陀螺的方式互相庆贺节日,以村寨为单位进行对抗,胜方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青年男女还借此机会进行感情交流,结识朋友。
2.陀螺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陀螺运动场地小,器材简单,参加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非常容易开展。参加或观看高水平的陀螺比赛,往往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人陀合一的感觉,尤其是进入比旋状态时,比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扣人心弦。比赛不仅是比技术、比战术、比体力,更是比意志、比胆量、比智慧的心理战。陀螺比赛与射击运动类似,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要有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排除场上、场下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动作的稳定性。陀螺运动强度不大,主要是通过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动作,由于陀螺出手后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且由于力量、速度的不同,弧度也不同。因此,陀螺运动对人的本体感觉是个良好的锻炼。由于打陀螺时要调整远距离视物的视差,还要靠协调身体的动作来调节击打陀螺的精准度,使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视神经调节活跃,运动神经高度兴奋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脑力劳动集中所造成的大脑疲劳。对预防脑血管硬化和老年痴呆症有明显的益处,对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陀螺运动无论是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都要靠腿、腰、臂的顺序发力,要求整个动作协调连贯,同时还需要上体及上肢的协调配合。因此,经常从事陀螺运动可以使腿、腰、髋、膝、颈、肩、臂等部位关节和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提高人体的肌肉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二)陀螺基本技战术介绍
陀螺技术分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两大技术体系,近年来,陀螺技术发展较快,已形成了多种技术特色的技术派别。以下在对基本技术进行分析后,再对云南式技术、北京式技术、河北式技术等代表性陀螺技术进行介绍。
1.陀螺基本技术
(1)旋放技术。
旋放技术是使陀螺由静止到旋转的技术,通常是以细绳缠绕陀螺柱体部分,然后将陀螺掷地,顺势猛拉绳子,使陀螺旋转。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动作、掷陀、挥臂拉绳几个组成部分。
①准备动作:准备动作包括缠陀、握陀、持陀、预备姿势。
1)缠陀:以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紧陀螺的柱体下部,无名指屈指贴附于陀螺锥体部位,陀螺底锥朝手掌将陀螺握稳。右手将鞭绳按顺时针方向从陀螺柱体上部开始逐渐向中部缠绕陀螺,至鞭绳缠完或留 20~30 cm(可随个人习惯而定)为止,缠绕时用力要适当,若缠得过紧,绳子张力过大,易拉伤绳子;若缠得不紧,旋放时力量传递受损,不易旋准旋快,影响放陀效果。
2)握陀:缠好陀后,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握住陀螺柱体,无名指、中指贴于锥体部,将陀握稳。
3)持陀:左手握好陀后,右手握住鞭杆下部,左臂向左侧前方伸出,右臂肘随之左摆,将陀和鞭持于身体左侧前方胸腹之间。
4)预备姿势:放陀前,右肩侧对旋放区,两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右脚与放区中心点的距离以鞭绳长度减去(1.25±0.05)m 为宜。两膝微屈,上体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或稍偏左脚),左手持陀于左侧前方,右手持鞭于腹前,眼睛注视旋放区中心。
放陀前以腰为轴转动上体,做两三次预摆的瞄准动作,两膝随上体转动调整身体重心。也可不做预摆动作,左手持陀向左侧方引臂,右手持鞭随摆,重心随之移至左脚上,左膝稍屈,维持身体平衡,保证掷陀有较长的距离。
②掷陀:掷陀是放陀技术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用力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陀螺的旋转力量和落点的准确性。在引臂瞄准或预摆结束后,利用左腿蹬地向右转体的力量,带动左臂向前挥摆,不做任何屈腕和拨指动作,全身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作用于陀螺,注意控制陀螺出手方向和路线,使陀螺头朝上、锥朝下向旋放区飞出。
③挥臂拉绳:左手将陀螺掷出后,右手持鞭顺势前摆。陀螺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鞭绳的拉动,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当陀螺飞到旋放上方距地面20 cm 左右时,右腿用力蹬地向左转体,右手持鞭向左猛力回拉,使陀螺的旋转获得更大动力,平稳地落于旋放区内。挥臂拉绳后持鞭迅速退出比赛场区。
掷陀与挥臂拉绳是旋放技术的主要环节,掷陀出手的方向、路线、速度决定陀螺的落点,而挥臂拉绳的时机和力量是决定陀螺旋转强度、稳定性和落点的关键因素。因此,掷陀时在陀螺落地前要特别注意蹬腿转身与爆发式的挥臂回拉动作。
(2)攻陀技术。
攻陀技术是将陀螺缠绕细绳后向前扔出,使之旋转着飞去击打另一个正在旋转着的陀螺的方法。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动作、掷陀、拉陀几个部分,看起来与旋放技术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攻陀要掷出更远的距离(5~6 m),掷出的力量要大,又要能击中较小的目标。因此,在具体方法上与旋放技术有明显的不同。
①准备动作:包括缠陀、握陀、持陀、持鞭和预备姿势几个部分,其中缠陀、握陀及持陀方法与旋放技术相同,仅准备姿势有异。以右手握陀为例,方法如下:
准备姿势:左脚站在攻击线后,右脚向右后开立稍宽于肩,右腿屈膝,上体侧后倾,斜侧面对攻陀方向,重心偏向右脚,右手持陀向右侧后上方引臂,左臂屈时持鞭于右胸前,眼睛注视守方陀螺。
②掷陀:掷陀是攻陀技术的关键环节,动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攻击的准确性、速度和旋转力量。
陀螺出手时的速度大小、角度、方向以及出手点高度是决定陀螺落点即攻击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掷陀动作要使这几个因素得到理想配合,从而提高攻陀的有效性和旋转强度。
准备姿势:瞄准好守方陀螺后,利用右腿蹬地身体左转的协调力量,带动右臂向前下方快速挥摆,至肘关节伸直时将陀螺掷出手,使陀螺平头朝上锥尖朝下对准守方陀螺飞出。陀螺离手后,右臂随势向左斜下摆动,腿屈膝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踩越攻击线。
③拉陀:拉陀是陀螺旋转动量的来源,拉陀技术就是为了使陀螺获得尽可能大的旋转强度,并适当调节陀螺飞行弧线,控制陀螺落点。
右手将陀螺掷出手后,左手随即持鞭顺势左摆,用力拉动鞭绳,使陀螺在快速飞行的同时在鞭绳的带动下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当缠绕的鞭绳全部拉完后,陀螺即沿鞭绳拉力结束时的即时速度方向、角度飞向守方陀螺。鞭绳拉完后迅速收回鞭,防此鞭绳触及守方陀螺和鞭杆触及比赛场区。
挥臂摆动是攻陀力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动作要协调,做到以大带小的鞭打动作。陀螺出手时的速度不仅决定了陀螺的向前飞行速度与撞击力,而且决定了陀螺旋转的强度。
2.云南式技术
(1)云南式进攻技术。
云南式进攻技术主要采用交叉步大力击陀方法,由于交叉步击陀一般采用四步完成,也叫四步交叉。交叉步大力击陀的技术要点是:
①右脚迈出第一小步的同时攻陀臂即做向后引陀动作,注意转肩不转髋,左脚着地后脚尖略外展,肩向右转,头仍保持正对攻陀方向。
②右脚落地后积极后蹬左脚向前迈第二步,步幅适中,身体继续右转,使引陀臂与肩、左肩、攻陀方向成一直线。
③左脚落地后积极向后扒地开始,第三步右腿大腿带动小腿向攻击方向迅速前摆迈出一小步,并积极落地使下肢快于上体,右脚落在左脚前方与攻击方向成一直线,这是最后用力前的重要技术特征。
④右脚落地后右腿被动屈膝缓冲,为蹬伸发力做好准备,左腿向前迈一大步,当身体重心越过右脚支撑点时右腿快速有力地蹬伸,左脚积极落地,脚尖指向攻击方向。
⑤最后用力动作是在身体重心越过右脚支撑点后,右腿快速有力地蹬伸,第四步左脚着地时,形成以收腹转腰,腰带肩,肩带臂,进行挥臂甩腕的攻击动作,陀螺离手的瞬间,手腕、手指的积极扣拨动作以及左手抽线的延续性和力度的稳定性,使陀螺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飞行平稳,以保证陀螺的攻击路线。
(2)云南式防守技术。
①准备姿势。
下肢:两脚前后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重心落在后脚上,侧对旋放区。
躯干:上体稍前倾或接近直立(但不能后仰),两肩放松,目视旋放区。
上肢: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腕后翻,持陀的后中部,以手指最前面的关节和大拇指的压力将陀控制住,上臂低于肩关节,身体与上臂的夹角约成60°,肘关节稍外翻,鞭绳从右手食指与中指间穿出,左手持鞭杆需从右手下方穿过。
②放陀技术。
旋放出手动作:旋放时,后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转体。两臂前伸,手腕由后向前翻转,靠手指的弹拨将陀抛出,同时左手向右后水平方向匀加速用力抽鞭杆,身体以右脚为轴转动。它是控制陀飞行方向落点的关键。
动作要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抽鞭动作要协调连贯。带鞭抽线时注意时机要掌握在预放点上空;加强对力度的掌握,要加速用力。
3.北京式技术
(1)北京式进攻技术。
北京式进攻技术有击陀力量大、得高分概率高的特点。以右手持陀为例,其要领是:
①重心落于左腿,右脚在前,两腿前后开立于攻击线后1.5~2 m 处,右臂持陀自然前伸瞄准。右脚向前迈一小步,同时开始后手引陀,左脚随后向前迈一大步,同时转体,侧对攻击方向,引陀完成。
②右腿蹬地发力转腰、转肩,带动上臂、前臂以完成鞭打动作,出陀时屈腕拨指,左腿制动,上体前倾,右腿向后抬起维持平衡。
(2)北京式防守技术。
①准备姿势。
下肢:两脚前后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重心落在右脚上,正对旋放区。
躯干:上体稍前倾或接近直立(但不能后仰),两肩放松,目视旋放区。
上肢: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腕后翻,持陀的后中部,以手指最前面的关节和大拇指的压力将陀控制住,上臂垂直于地面,育前臂与上臂多的夹角约成90°,肘关节外翻,鞭绳从右手拇指下手心穿出,左手持鞭杆需从右手前穿过。
②放陀技术。
旋放出手动作:旋放时,后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向旋放区跨一大步(呈弓步),同时转体,两臂前伸,手腕由后向前翻转,靠手指的弹拨将陀抛出,待陀到达放置点上空时,前脚蹬地向后转身,左手向右后水平方向匀加速抽鞭杆,手臂外展。
动作要点:蹬(地)、甩(前臂)、翻(腕)、拨(指)、跟(鞭杆),抽鞭动作力度、节奏协调连贯。带鞭抽线时注意时机的掌握,要在预放点上空;注意力度的掌握,最初将陀螺停在预防点上空,匀加速抽线,使陀螺原地旋转。
4.河北式技术
河北式防守技术与云南式防守技术基本一致。进攻技术则以“抛钓”为特点,对臂力要求小,具有命中率高、落地后保持高转速的优势;其不足是攻击力量小,得高分概率低;具体又有胯下钓和体侧钓击两种方式。
(1)胯下钓。
两脚平行开立于进攻线后,右腿屈,上体下俯,伸腰直臂摆动,预摆1~2 次后,蹬腿伸腰发力,将陀从胯下掷出,持鞭手随陀前送,待攻陀触及目标陀时,向回带鞭(同放陀),单腿向后撤一步维持平衡。
(2)体侧钓击。
持陀手拇指压于陀面,陀尖放于中指与无名指间。持鞭时,鞭杆尽量与持陀臂在一平面内,持陀臂摆动平面与目标陀在一平面内,左腿在前,呈弓步,右臂后摆时屈右腿,左腿直。右腿蹬地转腰转肩,手臂前摆同时左腿屈。摆动后右肩向前送,手腕内收、出陀,攻陀触守方陀时,向右挥臂带鞭。
5.陀螺基本战术
陀螺战术是指比赛中队员根据陀螺运动的规律及对方与本队的风格、特点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个人或集体配合的进攻或防守组织形式。陀螺的战术有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两大部分。
(1)个人战术。
①个人进攻战术。
1)全力攻:为使各种进攻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全力攻并掌握好出陀的方向、力量、落点,以争取有效的命中。
首先,选择攻击目标。进攻队员在攻击时,首先要观察场上情况,然后根据防守者的旋放,在大脑里确定攻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选好攻击目标。
其次,掌握攻击时机,攻击应及时。当裁判员鸣哨攻击后,自己已确立目标,应立即发动攻击。攻击过早,对方旋放的陀螺旋转不稳定;攻击过晚,可能造成犯规或者攻击目标在大脑中的表象会模糊。
最后,攻击力量与落点。攻击要落点准确,力量适当。其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攻击方法。
A.攻击点:就是以守方陀螺作为一个点进行强有力的攻击。无论采用何种攻击方法,都应以陀螺作为直接攻击目标,运用合理的力量进行攻击。
B.攻击面:就是在旋放区内以守方陀螺所旋转的点向攻击区方向延伸的条直线。
进攻时,可根据这么一个大目标而确定攻击力量和落点。
2)巧攻:在比赛中,有很多情况是始料不及的,比如旋放效果差或死陀等,这些情况在高水平比赛中不易发生,但又是不可能避免的,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进行巧攻,而不是全力攻。因为,只要命中就能拿到较高的得分,所以在采用进攻方法上尽可能以命中为主。比如轻攻、吊攻等。面对上述情况时,队员必须沉着机智,并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过硬的攻击技术。
②个人防守战术。
1)四边式:指在旋放过程中为了加大攻击者的攻击难度,尽可能地将陀螺旋放在旋放区的四个边角。这些地带是距攻区最近、最远以及最边的地带,对于攻击者来说,除了直接命中以外,间接命中的概率相当小,所以不易命中。但要把陀螺有效地旋放在这些地带也不容易,这要根据场地器材,以及所掌握技术的状况合理的应用,以免造成失误(如图7-1-8 所示)。
(www.xing528.com)
图7-1-8
2)中间式:指在旋放时将陀螺有效地旋放在死陀点周围的方法,这个地带面积比较大,容易掌握和控制。对于攻击者来说,攻击面较广,可直接、间接命中,命中率会高一些;而对于防守者来说,旋放时陀螺的转速会增大,会增大阻碍,降低进攻者的得分率。(如图7-1-9 所示)。
图7-1-9
3)游离式:指旋放时有意使陀螺着垫子时保持一定角度,陀螺会在垫子上绕圈,使进攻者攻击移动目标,这样不利于攻方瞄准,加大攻击难度,可降低得分率。
(2)集体战术。
①集体进攻战术。
1)“二一”式: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把三名主力队员中技术、心理素质、临场经验较好的两名队员安排在第一攻击、第二攻击上,或者安排在第一攻击、第三攻击上。一般来讲,对方在防守过程中都会安排较好的队员担当第一防守,所以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弱对强的局面在第一轮出现,有利于士气的提高。
2)“一二”式:如果本队只有一名队员较突出时,那么在轮次安排上,这名队员一般安排在第一攻击或者第二攻击上,这时可能会出现强对强、弱对弱,或者是强对弱、弱对强的局面。无论如何,都可争取一个好的开局,对下面的比赛有促进作用。
②集体防守战术。
根据规则及进攻战术所采用的配备方式。一般来讲,进攻对手在轮次上的安排是好、中、差,那么要求在防守上应有相应的对阵,也就是l——技术、心理素质相对优秀的队员;2——技术、心理素质相对较好的队员;3——技术、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队员。但是,也可能遇到进攻方不采取这种排兵布阵,不过为了有效地阻碍进攻,以及结合进攻的需要,都须进行这种配备或2、3 交换,以争取比赛的胜利。由于规则规定防守轮转顺序为第一轮为1、2、3,第二轮为2、3、1,第三轮为3、l、2。所以根据这种情况,为了鼓舞士气,结合进攻的特点,争取在前两轮防守上阻碍对手得高分,进攻上自己拿高分,以拉开彼此间的差距,从而争取比赛的胜利。
以上这些方式、方法都是一些很常规的方法,也很可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存在,但这就需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取得对防守阵形的合理配备。
(三)陀螺技术教学与训练
1.进攻技术教学与训练
(1)进攻技术模仿练习。
①最后用力出手环节的模仿练习。体会蹬地、转身、挥臂、翻腕、拨指,以及回拉抽鞭动作。
②助跑1~2 步或3~4 步接最后用力出手的模仿练习。体会助跑与最后用力结合的完整动作过程。
(2)无绳进攻技术练习。
①原地无绳进攻技术练习。
②助跑1~2 步无绳进攻技术练习。
③助跑3~4 步无绳进攻技术练习。
(3)完整进攻技术练习。
①原地进攻技术练习。
②助跑1~2 步进攻技术练习。
③助跑3~4 步进攻技术练习。
④不断提高进攻命中率的练习。
2.防守技术教学与训练
(1)防守技术模仿练习。
通过练习抛陀、蹬地、转身、挥臂抽鞭动作,重点体会蹬地、转身、挥臂的动动作时机。
(2)完整防守技术练习。
①掌握抛陀距离。通过反复试点与测量,一般用鞭子全长减 1.2~1.4 m,作为抛陀距离。
②掌握抛陀落点。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抛陀落点,做到落点准,高度适当力量适中。
③掌握蹬地、转身、挥臂的时机。蹬地、转身、挥臂的时机是防守技术的关键,一般应在陀螺到达预定落点上空时开始做蹬地、转身、挥臂回拉动作,回拉抽绳结束,陀螺正好落地。过早会将陀螺拉回,过晚则会用不上力。
④完整防守技术练习。
⑤放陀计时测试,在落点准的基础上进行计时,以旋转1 min 为及格,旋转3 min 以上为优秀。
3.攻防技术综合练习
(1)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交替的综合练习。
(2)二人及二人以上的进攻与防守技术交替的综合练习。
(3)教学训练的测试与比赛。
(四)陀螺战术教学与训练
1.个人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1)进行全力攻与防守选位练习。
全力攻与防守选位练习,即一攻一守练习。
①防守队员把陀螺旋放在旋放区四个边角的任何一个角,进攻队员可做原地攻击或行进间攻击,这样一攻一守四个边角依次轮换,反复进行练习。
②进行只守不攻和只攻不守的练习。
(2)巧攻与中间式练习。
①一攻一守,防守者将陀螺旋放在死陀点附近,攻击者可进行轻打或者吊打等方式进行攻击。
②一守一攻,攻防进行转换,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每个人可以在训练进攻技术的同时,也练习了个人的防守战术。
2.集体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集体战术练习是把个人战术有机地联结起来进行练习的方法,主要练习有以下几种。
(1)一防三攻练习。
(2)一攻三防练习。
(3)三防三攻练习。
无论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教练应随时调整进攻和防守的位置,以便确定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练习方案。
(五)陀螺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缠线时要拿稳陀螺,以免陀螺滑落砸伤脚。
(2)旋放陀螺时要注意周围的情况,旋放周围不宜站人,以免被鞭绳误伤。
(3)进攻时,周围人不可靠近。进攻时,由于用力过猛,陀螺可能会飞出场外伤及他人。
(4)陀螺旋转时忌用手拿。旋放或进攻完后,应先用脚踩停再用手拾起。
(六)陀螺基本规则
1.陀螺基本规则
(1)场地。
比赛场区为15 m 宽,20 m 长,旋放区直径1.6 m。旋放区可铺设橡胶垫,男子的攻击距离为6 m,女子的攻击距离为5 m(如图7-1-10 所示)。
图7-1-10 陀螺场地示意图
(2)器材。
①陀螺:非金属性平头陀螺,直径9~10 cm,高度10~12 cm,圆柱体高度5~6 cm,其锥尖金属钉直径0.4 cm,重量800~900 g。
②鞭:由鞭绳和鞭杆组成,鞭绳长度男子为6 m,女子为5 m,鞭杆可有可无,如有则长度不超过0.6 m。
2.竞赛方法
(1)项目设置。
比赛可设男子团体赛、女子团体赛、男女混合双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子个人赛以及女子个人赛等。
(2)计分方法。
比赛只计攻方得分,以当场比赛的累计得分决定该场胜负,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每次进攻可得分值为0、1、2、3、4,即打停及击中死陀,攻方陀在场内旋转得4 分;攻守双方均未出界则比旋,旋胜得3 分,旋平得2分,旋负得1 分;攻守双方均出界得2 分;攻方出界、守方未出界得1 分。攻方踩、越线;第一落点不在旋放区的间接击中;未击中;在裁判未报分之前身体(含鞭杆)触及场区内,均属无效进攻,得0 分。
(七)陀螺竞赛裁判法
1.裁判员等设置
每场比赛设裁判员1 名,司线员2 名,记录员1~3 名。
2.裁判员职责
裁判员负责赛前检查场地和器材,并组织双方队长抽签决定攻与守;领导整场比赛,有最终判决权,并对该场比赛发生的问题予以处理;掌握局间的休息时机,检查监督更换器材,并同意按规则换人;用哨音和明确的手势主持比赛;签字确认本场比赛结果。
3.司线员职责
司线员要与裁判员密切配合,负责判断陀螺停转时间和是否出界,并用旗示告诉裁判员;当裁判员对比赛情况有疑问时,司线员应向裁判员说明情况。
4.记录员职责
记录员负责请双方教练员填写比赛位置表;登记比赛队员名单以及顺序;准确记录并举牌示意每陀得分;准确记录每队、每人累计黄(红)牌次数以及换人、暂停次数,并将结果及时地告诉裁判员以便让裁判员作出判定和判罚;监督队员放陀、攻击顺序,如有错误,立即报告裁判员;累计比赛成绩;及时通知裁判员攻守及场地的交换;及时确定双方得分与胜负,并通知裁判员临场公布;比赛结束后,请双方队长、裁判员及司线员在记录表上签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