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 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1999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4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启动《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并于2008年5月基本完成修订稿。2010年1月,部分修订组成员又对2008年《标准(修订版)》再次做了文字上的润色和部分内容的修改,并于2010年8月底由全体修订组成员再一次进行认真修改,最终形成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
《标准(2011年版)》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既力求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又符合我国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课程健身与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1.现代社会劳动生产方式的特点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各种生活活动的方式,这些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以电子计算机、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例如,在劳动过程中,伏案工作方式的增加导致人的体力付出越来越少,脑力付出越来越多;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等。
2.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特点
城市化的生活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面貌,并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与便利。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如活动空间缩小、体力劳动与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中高脂肪和高蛋白质摄入量增多等。
3.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益处,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人体的生物结构和机能退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数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体力付出开始明显下降,加之在生活中进行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的机体生物结构与功能也在逐渐退化。正如一位生理学家所说:“坐着工作是文明史上对人的新陈代谢影响最深刻的变化,这是造成我们许多新陈代谢失调现象的原因。”[4]拉美特里曾指出:“事实是人类的身体状况正急转直下……在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几百万年后的今天,新世纪的人类将佝偻得越来越低……终日伏案的生活方式将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弯……人们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力量等都可能出现退化,这些将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自然在这里有一条特殊的永恒规律就是我们在精神方面获得的越多,在本能方面失去的也就越多。”[5]
(2)现代生活方式病的蔓延。
现代生活方式病也称现代文明病,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行为引起的身心不能应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的刺激(如社会运转节奏的加速、竞争程度的提高、个体心理的紧张以及拥挤、噪音等),从而导致某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反应。美国在20 世纪70年代公布的人的死因构成中,来自卫生制度方面的原因占10%,来自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原因各占 20%,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占50%,其中比较典型的疾病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和性病等。[6](www.xing528.com)
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急剧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一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剧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发达国家的死亡人数中有一半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加拿大人的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疾病居于首位,每年夺去7.9 万人的生命;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日本人和俄罗斯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 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 000 万人体重超标,占总人口的1/3;英国有13%的男子、16%的女子患肥胖症。三是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美国每年有800 万人患糖尿病,加拿大65 岁以上的老人有11%是糖尿病患者。四是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数大量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世界约有30%~40%的求医者有心理卫生问题,美国已有近5 000 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性障碍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 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 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 亿剂。[7]
(二)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涉及整个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 000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日本2000年的医疗保健费用达380 000 亿日元;加拿大1993年的医疗保健费用达700 亿美元[8]。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迎接人类健康的新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在1946年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不论人们的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或社会地位如何。”[9]该组织在1977年制定了“健康为大众”的政策,并在1978年发起了以“延长每一个人的健康期望年龄;使人们拥有平等的健康保健机会;实现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健康平等;使健康成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健康促进运动。
1997年,第4 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确定了2l 世纪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标:提高对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巩固与扩大健康领域的伙伴关系;提高社区能力并使个人参与;保证健康促进所需要的资源。
(三)现代社会大众体育蓬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医卫界、体育界人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疾病的危害性,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因此,大众体育成为国际健康促进运动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要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向少年儿童提供体育设施和机会,使他们每天都能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鼓励成年人养成每天保持3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的习惯;向妇女提供各种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并对她们参加有益健康的锻炼活动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保持他们独立活动和自我料理的能力;根据残疾及慢性病患者的要求,为其提供体育锻炼与场地设施的咨询与建议。[10]
各国政府也表现出对大众体育的高度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这些措施可概括如下:
(1)大力增加和改善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并能充分开发与利用。
(2)建立国民体质健康测验与公布制度,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3)明确大众体育发展的目标,使大众体育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激励性、科学性。
(4)积极开展户外和野外运动,充分满足人们体力活动的需求。
(5)建立健全大众体育的组织,使大众体育能稳定、持久、有序地开展。
各国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外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