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作为人主观产生的一种快乐感觉,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的观念文化形态为根据的。不同人的观念文化形态是不同的,并且每个人的观念文化形态总是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的。而《基本要求》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当着力彰显史学思想方法,同时指出培养学生的历史的诠释和评价能力就是要求基于唯物史观的解释和评价,运用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从而形成针对史料、史实和史观的反思习惯和能力。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就是历史地质疑。要求根据一定的史实、史料或视角,质疑或反驳明显缺陷的历史叙述、解释或评价,通过查证史料的有效性。可靠性,检验思维逻辑的合理性,反思自己认识与解决问题过程的正确和准确程度。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或者答案,尽量不能轻易地否定和评判,这样既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的幼苗。纵观大多数的历史教学设计,特别是问题设计中,绝大多数的设计都是追求正确的或者固定的答案或者结论,而没有意识到正确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错误的结论也是弥足珍贵的。
40分钟的历史课堂教学,受学科特点和篇幅、任务的限制,很容易使得课堂缺乏生气、枯燥无味。如果长期下去,更是严重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时刻保持着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开展第二课堂,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开设历史专题讲座。利用校园和地区历史文化,开展历史研究和历史活动。利用学生综合素质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课题研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建设历史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搭建历史研究平台。这样可以寓美育于活动之中,和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自己动手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