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体现在学习内容过难,每天上的课过多,教辅材料质量低下且泛滥,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待提高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由于不爱学、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初中达到了58.6%,高中达到了72.4%,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些孩子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痛苦不堪。(林格,2013)高三学生(甚至是名校学业优秀的学生)因不堪学习重压而自杀的极端案例也常见诸报端。同时教师教学过程的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不仅要重视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与学习能力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的乐趣,进而为将来有计划的终生学习做好准备。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两个《决定》都明确指出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学校办学理念“尚美育人,育人尚美”引领下,2003年罗店中学提出了“三感”教学思想,并确立了《美育融入学科教学基本模式——“三感”教学模式》为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将美育融入学科教学,构建一套充分体现以美育人理念,操作性强,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又能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感染、感化、感悟”模式,重情感、重过程、重创新,主张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和美育融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运用美学原理于课堂教学,通过创新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追求美的过程中,激发对知识、对美好人生的追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