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应该是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对其发展阶段的划分,比较早的是Spolsky,他于1977年在国际应用语言协会的德国斯图加特会议上,提出把语言测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模糊混沌的传统测试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测量学对单项语言知识的评价达成一致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基于社会语言学的综合测试阶段。Spolsky(1995)在Measured Words一书中把这三个阶段分得比较具体,但他后来觉得这种划分过于简单化了 (Spolsky,2007)。
Heaton(1988:15)根据语言测试的发展将测试分为四种方法:
•文章—翻译法(the essay-translation approach)
•结构主义方法(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综合法 (the integrative approach)
•交际法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eaton认为,文章—翻译法主要指前科学阶段。
我们把Heaton的分类同其他一些论述结合起来做一个简要分析。(www.xing528.com)
前科学阶段实际上就是没有明确科学依据的阶段。测什么?怎么测?为什么要这样测?这三个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对语言是什么的认识。我们知道,外语学习和应用在中国和欧洲最初都是与宗教有关联的,如我国读佛经,玄奘翻译佛经等。而且所涉及的外语都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是dead language。欧洲人当时学的外语主要是指在宗教场合使用的拉丁语。该语言的语法非常复杂,规则非常烦琐。当时人们认为,学习这种复杂的语法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很好的训练。因此,翻译和语法学习成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当时的条件下,也谈不上对语言作深入研究。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书面语的翻译和语法内容上,认为语言是语法知识,是翻译,是写作。对测试的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想当然的,是根据测试者的主观臆断而定的,没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命题者、测试者、评分员都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的依据是自己的经历、经验加上主观的想象。测试的内容主要是翻译、作文、语法知识等,偏重于读写和文学内容。虽然在中高级阶段,也会测试听说的内容,但被看作是额外的,不是基本的内容。题型基本上都是主观题,当然阅卷评分也是人工操作。语言测试的这个阶段时间很长,影响很深。在欧美基本上持续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而我国则持续到80年代初。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测量学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语言测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心理测量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被看作由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组成的,都是可以分开测试的。测试的内容,即所谓语言点往往被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着测试。语言学习被简单地看成是一套习惯的系统习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该阶段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强调语言测试的信度和客观性,科学性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加强。语料库的建设,能够了解语言整体的使用频率,这也为考什么内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这个阶段在欧美大致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则始于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其许多特点仍然存在于大多数的语言测试中。这个阶段测试的代表性题型是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但Heaton强调,不能把多项选择题同交际法测试对立起来,多项选择题是method,交际法是approach,在交际法测试中是可以出现多项选择题的。我们应该知道,其关键在于测试是否有交际语境。
第三个阶段为综合法测试阶段。综合法强调测试的语境,因此主要关注话语的意义和整体交际效果。综合法测试不会为了信度而把语言技能分开测试,通常都是测评考生运用两种或多种技能的能力。完型填空和听写是综合测试法的代表性题型,其他题型还有口头面谈、论文写作和翻译等。这个阶段在西方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则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一种典型的大型测试,只是在理念上有一些影响。
第四个阶段为交际法测试阶段。交际法测试和综合法测试有些相近,都强调意义表达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意义高于语言形式和结构。但Heaton强调,二者有根本的差异,交际法测试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如何用于交际。因此,测试任务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成功与否不在于语言形式是否准确,而在于交际的有效性。(尽管“综合法测试主要关注话语的意义和整体交际效果”也是Heaton的观点。)这个阶段在西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我国的影响则是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较明显。
语言测试的四个阶段或四种方法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发展的过程,了解了各个阶段的长处与问题。我们应该就所见到的各种测试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测试属于哪一种方法?
实际上,很少见到哪种测试只采用某一种方法或者完全属于哪一个阶段,基本上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作这样或那样的综合,这些综合是否存在问题?
我们在介绍第一个阶段时提到:测什么?怎么测?为什么要这样测?这三个语言测试的关键问题最终涉及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及语言观。李筱菊(1997)认为,第一个阶段是把语言看作知识;第二个阶段把语言看作技能;第三个阶段把语言看作能力[1]。三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语言观决定语言教学方向和测试方向。方向性的问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