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质数的著名难题及其解析

关于质数的著名难题及其解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德1690—1764)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就寄希望于赫赫有名的欧拉,但是一直到去世,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如果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

关于质数的著名难题及其解析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德1690—1764)

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就寄希望于赫赫有名的欧拉,但是一直到去世,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如果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则哥德巴赫猜想就是“1+1”.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稍后证明了“3+3”和“2+3”.(www.xing528.com)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这是关于该猜想证明的最好结果,他证明了“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2)孪生质数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质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质数.猜想中的“孪生质数”是指一对质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质数.

英国数学家戈弗雷·哈代和约翰·李特尔伍德曾提出一个“强孪生质数猜想”.这一猜想不仅提出孪生质数有无穷多对,而且还给出其渐近分布形式.2013年5月,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在孪生质数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质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在最新研究中,张益唐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质数对,从而在孪生质数猜想这个重要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3)梅森质数

17世纪法国数学家梅森做过一个猜想:当2p-1中的p是质数时,2p-1是质数.他验算出:当p=2、3、5、7、17、19时,所得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后来,欧拉证明当p=31时,2p-1是质数.当然,这个猜想不是真的,因为即便当p=11时,2047=23×89也不是质数,然而这并没有减弱人们对这些“梅森数”的研究热情.

梅森去世250年后,美国数学家科勒证明,267-1=193707721×761838257287,是一个合数,这是第九个梅森数.20世纪,人们先后证明:第10个梅森数是质数,第11个梅森数是合数.

迄今为止,人类仅发现48个梅森质数.中央密苏里大学在2013年1月25日协调世界时间23:30:26时发现的质数257885161-1,为迄今发现的最大质数,同时是一个梅森质数.由于这种质数珍奇而迷人,它被人们称为“数学珍宝”.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周海中根据已知的梅森质数及其排列,巧妙地运用联系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梅森质数分布的猜想,这一重要猜想被国际上称为“周氏猜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