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封和北京的糖炒栗子:同样的甜香,不同的故事

开封和北京的糖炒栗子:同样的甜香,不同的故事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开封吃的糖炒栗子没有糖汁,貌似与北京的差不多。栗子可代粮,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栗子是一种极有益于人体的美食,古时与桃、李、杏、枣并称“五果”。糖炒栗子,吃到嘴中,满口甜香。我在北京曾经观察过他们的糖炒栗子,看起来与开封的做法如出一辙。由此可知,李和是汴京的名厨,在外族人侵犯家园时,其儿带着糖炒栗子的绝技流落于燕山一带,他将自己做的糖炒栗子献给故国的使者,表达自己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开封和北京的糖炒栗子:同样的甜香,不同的故事

食物不仅连接着胃,还通往心扉。旧日风味常常永驻心间,久久不能忘怀。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地理问题。一直以为只有开封书店街的糖炒栗子好吃,殊不知,在杭州、北京,都有好吃的糖炒栗子汪曾祺说,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而栗肉为糖汁沁透。而在开封吃的糖炒栗子没有糖汁,貌似与北京的差不多。

栗子又称板栗,在古代是重要的农作物,《史记·货殖列传》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栗子可代粮,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每年的秋分前后,就算在不是栗子产地的中原开封,素有“干果之王”美称的栗子也会满城飘香。

栗子是一种极有益于人体的美食,古时与桃、李、杏、枣并称“五果”。清代食疗专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一书中说,栗子“甘平,补肾益气,厚肠止泻,耐饥,最利腰脚”,又说“生熟皆佳,点肴并用”。可见,用它炒着吃,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糖炒栗子,吃到嘴中,满口甜香。

我在北京曾经观察过他们的糖炒栗子,看起来与开封的做法如出一辙。其制作方法是:精选优质板栗,而后放进装有粗沙和糖稀的锅里翻炒而成。清代乾嘉年间郝懿行所著《晒书堂笔录》卷四“炒栗”条,记录了“糖炒”的情形:“栗生啖之益人……然市肆皆传炒栗法。余幼时自塾晚归,闻街头唤炒栗声,舌本流津,买之盈袖,恣意咀嚼。其栗殊小而壳薄,中实充满,炒用糖膏则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黏,意甚快也。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坐高兀上,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遍。其栗稍大,而炒制之法和以濡糖,藉以粗沙,亦如余幼时所见,而甜美过之。都市炫鬻,相染成风,盘飣间称佳味矣。”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故都[1]李和煼[2]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煼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3]亦人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由此可知,李和是汴京的名厨,在外族人侵犯家园时,其儿带着糖炒栗子的绝技流落于燕山一带,他将自己做的糖炒栗子献给故国的使者,表达自己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有一年,周作人读到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的这段话,勾起了他内心的苦楚。周作人写《炒栗子》一文,云:“糖炒栗子法在中国殆已普遍,李和家想必特别佳妙……三年前的冬天偶食炒栗,记起放翁来,陆续写二绝句,致其怀念,时已近岁除矣,其词云:(www.xing528.com)

燕山柳色太凄迷,话到家园一泪垂。长向行人供炒栗,伤心最是李和儿。

家祭年年总是虚,乃翁心愿竟何如。故园未毁不归去,怕出偏门过鲁墟。”

一枚板栗,竟然通达故园家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