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是我国古老的鱼种之一,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之美称。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把鲤鱼作为美的象征,作为珍贵礼品互相赠送。《诗经·陈风》记载:“……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古人把美女与鲤鱼相提并论,可见鲤鱼地位之重要。孔子得了儿子,国君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鲤。鲤鱼在中国品种繁多,有四百多种,其中开封黄河鲤鱼居诸鱼之首。
唐朝时鲤鱼开始很受宠,由于唐朝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后来皇帝曾下诏:在黄河里捕住鲤鱼,要立即放生,否则治罪。在宋朝,鲤鱼大受欢迎,宋太祖征北汉的时候,专门叫属下带着鲜活的开封鲤鱼以备美餐。北宋东京城“东华鲊”比较知名,它是北宋东京著名肴馔之一。仅《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就有玉版鲊、苞鲊新荷等数种。宋人周辉的《清波别志》引《琐碎录》云:“京师东华门外何、吴二家鱼鲊,十数脔作一把,号称把鲊,著称天下。文士有为赋诗,夸为珍味。”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和韩子华寄东华市玉版鲊》诗曰:“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鲊。荷香开新包,玉脔识旧把。色洁已可珍,味佳宁独舍。莫问鱼与龙,予非博物者。”可见当时鱼鲊声誉之高。鱼鲊是什么东西?《齐民要术》是这样说的:鱼鲊的正统原料是鲤鱼,鱼愈大愈好,以瘦为佳。取新鲜鱼,先去鳞,再切成二寸长、一寸宽、五分厚的小块,每块都得带皮。切好的鱼块随手扔到盛着水的盆子里浸着,整盆漉起来,再换清水洗净,漉出放在盘里,撒上白盐,盛在篓中,放在平整的石板上,榨尽水。接着将粳米蒸熟作糁,连同茱萸、橘皮、好酒等原料在盆里调匀。取一个干净的瓮,将鱼放在瓮里,一层鱼、一层糁,装满为止。把瓮用竹叶、菰叶或芦叶密封好,放置若干天,使其发酵,产生新的滋味。食用时,最好用手撕,若用刀切则有腥气。
《清波别志》记载了北宋东京城内“东华鲊”的做法:制作时将鲤鱼肉一千克,洗净后切成厚片,用精盐腌入味,沥干水;花椒、碎桂皮各五十克,酒糟二百五十克,和葱丝、姜丝、盐一起拌匀成粥状,放入鱼片拌匀,装入瓷坛内,用料酒、清水各半放在一起把带糟的鱼片洗净再加碎桂皮末二十五克、葱、姜丝、少许盐、胡椒粉拌匀,用鲜荷叶包成小包(三四片一包),蒸透取出装盘即可。“东华鲊”的特点是糟味浓郁,荷香扑鼻。在腌制过程中,由于米饭中混入乳酸菌,乳酸菌发酵,进而产生乳酸和其他一些物质,渗入鱼片中,既可防鱼片腐败,又能使其产生特殊风味。正因为鲊的特殊,因而极受人们喜爱。从宋代至明朝,对各类鱼鲊的制作均有较详细的记载。(www.xing528.com)
淳熙六年(1179)三月十五日,宋孝宗赵昚陪太上皇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赵构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觉出是汴京风味。召见一问,果然就是汴京来的,不禁勾起他的乡情和对故国的怀念,念其年老,赐予金银绢匹。从此,她的鱼羹声名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享誉京城的名肴。有人写诗道:“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宋五嫂制羹用的就是鲤鱼,宋高宗吃出了汴京味,于是捧红了她的生意。经历代厨师不断研制、提高技术,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