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读到一段文字,源自司膳内人《玉食批》,大约是宋孝宗做太子时高宗赐他的“功能表”,如果只看菜名,里面有“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腮。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枨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太子所吃甚是浪费,羊头只取两翼,“翼”应作“颐”,即脸肉;“蝤蛑”就是梭子蟹,也可以做成签菜。说明太子饮食取料之精选奢侈,但也说明了“签”“馄饨”“枨瓮”都是以肉为原料的食品。“馄饨”比较好懂,“枨瓮”是什么?原来,“枨瓮”即“橙蟹”,这在《山家清供》里有记载,就是把橙子掏空,塞进蟹肉烹制。这就证明签和馄饨、枨瓮一样,都是一种包馅的东西。
签菜可以上溯到古膳食八珍之一的肝膋,就是以网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礼记·内则》:“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举燋其膋,不蓼。”郑玄注:“膋,肠间脂。”取狗肝用肠间脂包好,放火上炙烤,待肠脂干焦即成。宋代的签菜就是由肝膋发展演变而来。宋代有一种菜肴相当风行,即“签”,“签”在古时解释为“籝[1]笼”,即一种圆筒状包裹馅料、像筷子的食品。两宋的酒楼中叫“签”的菜很多,如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有细粉素签、入炉细项莲花鸭签、羊头签、鹅鸭签、鸡签等;在《梦粱录》中有鹅粉签、荤素签、肚丝签、双丝签、抹肉笋签、蝤蛑签等;在《武林旧事》中,记有奶房签、羊舌签、肫掌签、蝤蛑签、莲花鸭签等;在《西湖老人繁盛录》中,记有荤素签、锦鸡签、蝤蛑签等。宋代的签菜深受吃货的喜爱,宋代洪巽《旸谷漫录》记载了一则事例:“厨娘请食品、菜品资次,守书以示之。食品第一为羊头佥,菜品第一为葱虀。”“羊头佥”就是“羊头签”。(www.xing528.com)
到了元代,签菜亦称“鼓儿签子”,被视为奇珍异馔而为宫廷菜肴。元《饮膳正要》载鼓儿签子做法:羊肉(五斤,切细)、羊尾子(一个,切细)、鸡子(十五个)、生姜(二钱)、葱(二两)、陈皮(二钱,去白)、料物(三钱)上件,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鼓儿签子酥脆可口。这里的鼓儿签子还是沿袭宋代签菜的做法,只是原料有所变化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