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鸡有N种吃法,从古至今都是烹饪的主要肉食原料之一。历代鸡馔绵延不断,烹制技法也愈来愈精致、复杂,风味多变,不可胜数。先秦时,易牙有“五味鸡”。《礼记》有“濡鸡”,是鸡腹填充辣蓼叶,用肉酱烧制。《楚辞·招魂》中有“露鸡”,类似于卤鸡。《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有“濯鸡”,相当于汆鸡片。《释名》有“鸡纤”,就是将腊鸡扯成细丝,用醋渍成。《齐民要术》有“白菹”,是鸡、鸭、鹅白煮去骨后切长方块,加紫菜,调盐、醋和肉汁而食。《新唐书》有“鸡球”,即鸡肉丸子。真正把鸡吃出境界和品位的还是宋朝,宋高宗到张俊府中曾吃过“润鸡”。清代《随园食单》《竹叶亭杂记》中记有“捶鸡”。
在宋代,鸡肉的地位要次于羊肉,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文献记载,菜肴有麻腐鸡皮、签鸡、炙鸡、小鸡元鱼羹、小鸡二色莲子羹、小鸡假花红清羹、撺小鸡、燠小鸡、五味炙小鸡、小鸡假炙鸭、冻鸡、八焙鸡、红熬鸡、脯鸡、大小鸡羹、焙鸡、煎小鸡、豉汁鸡、炒鸡、炕鸡、鸡丝签、锦鸡签、白炸鸡、蒸鸡、韭黄鸡子、鸡元鱼、鸡脆丝、笋鸡鹅、五味焙鸡等四十多种。
依据宋代文献的记载,我们还原几种鸡的做法。
先说夏冻鸡,这道菜是宋代夏日佐酒凉菜,以鸡肉为主料、羊头等为辅料,经调味煮熟后冷凝而成,是宋代出现的一道冷冻名菜。以往历代用鸡肉制菜,均以热煮食用。宋代在夏令时期,采用熟菜冷冻而食。据宋《事林广记》载,将鸡烫洗洁净,剁成块状,先入沸水中稍微煮一下,再投入一颗洗净的羊头至煮着鸡的锅中,同煮至鸡肉熟烂,下盐及料物煮至入味。羊头捞出不用,将鸡肉捞出、沥水,用油布包裹紧,置瓷器中,沉入井底令其冷透后取出食用,如同冬日所制一样。
现在做起来很容易,就是将肥鸡宰杀、煺毛去内脏(可以直接买超市里贩售的鸡),洗净,切成小块,经热油稍炸后取出。将羊头除去毛,洗净,同鸡块一起入锅煮熟,加盐和调料,煮好之后捞出羊头,把剩余的鸡肉放盘,直接置入冰箱零度保鲜,冷凝即成。(www.xing528.com)
宋人消暑饮食很讲究,还有一道夏日菜叫麻腐鸡皮。孟元老在怀念故都美食的时候,想到“州桥夜市”时特别记载了麻腐鸡皮。这道菜滋味鲜美,清凉祛暑,被列入“夏月”菜肴之首。据开封名厨孙世增先生考证,“麻腐菜”是以芝麻酱和绿豆粉芡为主要原料,因它软嫩似豆腐,故称“麻腐”。绿豆粉,古人称“真粉”,宋代的名馔“玉灌肺”就是以它为主原料制成的。陈达叟在《本心斋蔬食谱》中,称赞以绿豆粉和姜丝做成的“粉羹”,热餐具有“消食化积”之功能,而冷饮还有“清肺润腑”之效果,在宋代已经普遍食用了。将鸡肉与绿豆粉一起做成的麻腐鸡皮,筋光滑嫩、清鲜利口,风味别致、独具一格。
接着说宋朝人怎样吃鸡。我们知道了“炕羊”这道菜,还有一种类似的做法叫“炕鸡”。《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有记载,炕鸡就是在平地挖坑,架火烧烤鸡。适合户外野餐,饭店或家宴直接用烤箱烹调。制作炕鸡,需全鸡一只,花椒盐、料酒、甜酱适量。先用花椒盐将鸡身内外擦透,腌一小时。沥干血水,涂以酒;等鸡表面稍干,再涂一层薄薄的甜酱。待入味,入烤箱内烤熟,斩成火柴盒大小块状,入盘即可上桌。此菜外脆嫩、内鲜香,口味醇美,风味迥异,宜过酒、下饭、吃粥。
说到吃粥,宋朝还有一道美食叫黄鸡粥,属于汤菜。是以剁碎鸡肉为主料,加适量米及料物炖煮而成的粥状食品。苏轼《闻子由瘦》诗开头句说:“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说的就是这种粥,可见苏轼对黄鸡粥是如此偏爱。做此粥以老母鸡为佳。
再说炉焙鸡,是以鸡肉为原料,经煮、炒、煨焙等多道工序制成的菜肴,无汁而酥香。《吴氏中馈录》记其制法是:取鸡一只,宰杀治净。先整只入沸水中煮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剁成小块。锅内添少量油烧热,将鸡肉块放入略炒。将锅盖严,烧至极热,加醋、酒、盐慢火煨制,待汁干后,再添少量酒煨之。如此数次,待熟透酥香即可食用。这道菜的要点是用微火烘、候干,再放酒、醋,如此数次,等鸡块酥熟,即可装盘上桌。此菜鸡块酥香,味道咸酸而酒香扑鼻,别具风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