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生长与遗传、种族、地域等因素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膳食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可以通过监测体重和身长考察婴幼儿的营养摄入状况的原因之一。此期仍然以母乳为主要食物,且要过渡到以人工加工食物为主,相较其他年龄段来说喂养方式较为复杂,故而更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营养元素的摄入:
1.钙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决定骨骼生长的重要因素,还具有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细胞间信息传递、促进血液凝固等生理功能;缺钙将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以骨骼为代表的生长,身材矮小,严重者造成佝偻病、矮小症,出现“X或O”形腿、鸡胸等表现。虽然刚出生时母乳中的钙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但随着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钙的需求越来越多,光靠母乳摄入钙可能无法满足钙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补充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来补充。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不同月龄婴幼儿钙的适宜摄入量为:0~0.5岁:200mg/d;0.5~1岁:250mg/d;1~2岁:250mg/d。
2.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调节血钙平衡,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可以说钙和维生素D是一对好搭档,对骨骼发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并参与维持其他生长发育、细胞代谢、免疫等反应;缺乏维生素D容易影响钙磷吸收,影响骨骼钙化,严重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健康,严重者患佝偻病;因此,在婴儿出生后几天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一般按10μg/d(400IU/d)的剂量标准通过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就可以满足需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不同月龄婴幼儿维生素D的适宜摄入量为:0~2岁:10μg/d(400IU/d)。(www.xing528.com)
3.维生素K 维生素K能够调节凝血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钙化等作用,缺乏容易导致出血性疾病且影响骨骼钙化;尤其是在促进骨骼生长方面,可以与钙、维生素D并称为“长高三剑客”,钙提供骨骼原料,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成为“血钙”,维生素K引钙入骨成为“骨钙”,实现骨骼发育,缺一不可。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是可以借助肠道菌群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的,但刚出生的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无法自身无法合成且母乳中不含维生素K。因此,刚出生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可以采取每日口服维生素K125μg;也可在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2mg,然后到1周和一个月时再分别口服5mg,共3次;也可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日肌内注射维生素K11~5mg,连续3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不同月龄婴幼儿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为:0~0.5岁:2μg/d;0.5~1岁:10μg/d;1~2岁:30μg/d。
4.铁 母乳中本身几乎不含铁,刚出生的婴儿也不需要补铁,因为婴儿体内的铁储备一般可以支持到6月龄生长发育所需,但到6个月之后铁储备消耗殆尽,此时不及时补充铁容易造成婴儿发育迟缓,尤其是智力发育、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等不良影响。所以,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以补充铁,比如:婴儿强化铁米粉、动物肝脏、红瘦肉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不同月龄婴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为:0~0.5岁:0.3mg/d;0.5~1岁:10mg/d;1~2岁:9mg/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