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班绘本领域活动案例及解读

中班绘本领域活动案例及解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蛙小弟睡午觉》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同时,更有关于大自然生态链和生态平衡的知识。(二)活动方案1.设计意图《青蛙小弟睡午觉》是一个充满童趣和生气的故事绘本,向幼儿展示了自然界中动物与动物的生存关系,语言诙谐有趣,能引发幼儿的兴趣。

中班绘本领域活动案例及解读

(一)案例绘本介绍

青蛙小弟睡午觉》的作者宫西达也,1956 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系。他是目前最活跃的日本绘本作家之一,绘本作品包括《我是霸王龙》《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三只饿狼想吃鸡》《逃学的老鼠》等,曾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读书推进运动协会奖、日本剑渊绘本奖等多个大奖。

《青蛙小弟睡午觉》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绘本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青蛙小弟睡在树上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会有什么危险,当螳螂挥动着大刀要砍向他的时候,他还睡得那么踏实。蜥蜴的出现,吓跑了螳螂,小老鼠的出现吓跑了蜥蜴,蛇的出现吓跑了老鼠,老鹰的出现吓跑了蛇,最后没想到的是雷声和闪电吓跑了老鹰。青蛙小弟对于这期间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它睡得那么沉。故事带有猜测,促进幼儿大胆发挥想象,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青蛙小弟睡午觉》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同时,更有关于大自然生态链和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活动方案

1.设计意图

《青蛙小弟睡午觉》是一个充满童趣和生气的故事绘本,向幼儿展示了自然界中动物与动物的生存关系,语言诙谐有趣,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往往没有一个具体的环境去认识、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绘本的形式,能让幼儿更加清晰地感知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并且,绘本语言大多精简且生活化,运用多种象声词,让故事更加有趣生动,这样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适合他们发展的内容。同时,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绘画内容直观鲜明,能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幼儿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习得关于自然的知识、语言的知识。这种学习环境,不仅愉悦,而且有效。

2.活动目标

(1)感受象声词的生动有趣,乐于倾听、阅读绘本故事。

(2)能够与同伴们一起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

(3)理解绘本里动物的生存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3.活动准备

(1)绘本《青蛙小弟睡午觉》,故事挂图,螳螂、蜥蜴、老鼠、蛇、老鹰等动物图片头饰,绘本图片。

(2)幼儿前期有阅读绘本的经验。

4.活动重点

能够理解绘本的具体内容。

5.活动难点

能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

6.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看了一个故事特别有趣,老师想把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同时出示第一张绘本图片)。“好多,好多天没有下雨了。青蛙小弟打蔫儿了,‘啊——太热了……在这里睡个午觉吧!’青蛙小弟香香地、香香地睡起午觉来。不一会儿,噌——从下面冒出来一个什么东西。”

师(神秘的语气):小朋友们,是谁出现了呢?那么,请你们看看接下的图片,猜猜谁出现了,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2)教师出示绘本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主动讲述自己对绘本的初步想象。

①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引领幼儿初步理解、想象故事内容。

出示第二、三张图片(谁来了,你们说它想干什么)。

出示第四、五张图片(又是谁来了,它又想干什么)。

出示第六、七张图片(这下是谁来了,你们猜他想干什么)。

出示第八、九张图片(这又是谁来了,它会干什么呢)。(www.xing528.com)

出示第十、十一张图片(最后又是谁来了呢?它想干什么,它为什么又走了)。

②教师请幼儿完整讲述自己联系图片想象的故事内容。

幼儿自由讲述。对于幼儿猜测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不用马上评价。同时,教师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对幼儿不连贯的语言进行组织,并且提醒幼儿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整体感知绘本的内容,了解故事中动物的生存关系。

①教师一边讲述绘本内容,一边出示故事挂图,同时伴随着轻音乐,让幼儿从视听两方面同时理解故事内容。

②教师第二次讲述绘本故事,同时分发绘本,幼儿一边阅读一边倾听。

③教师带领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第二、三张图片(螳螂来了,它想对青蛙干什么)。

出示第四、五张图片(蜥蜴来了,它又想对青蛙干什么?螳螂为什么跑)。

出示第六、七张图片(这下是老鼠来了,猜它想对青蛙干什么?蜥蜴为什么看见它要跑)。

出示第八、九张图片(是蛇来了,为什么老鼠看见它要跑)。

出示第十、十一张图片(最后来的是老鹰,蛇看见老鹰跑了,老鹰是被什么吓跑的)。

④师: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想逃跑呢?因为它们是天敌,螳螂怕被蜥蜴吃,蜥蜴怕被老鼠吃,老鼠怕被蛇吃,蛇怕被老鹰吃。这些动物在大自然中,就是这样的关系。

⑤请幼儿为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排序(螳螂→蜥蜴→老鼠→蛇→老鹰)。

(4)游戏:你会吃谁。加强幼儿对绘本理解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初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①教师随意请5 位自愿的幼儿进行游戏,请5 位幼儿分别拿5 种动物的图片。

②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请5 位幼儿在一条直线上,不按顺序站。第一位举起自己手中的图片,并大声喊出动物的名称:我是……,我要吃饭了。而害怕被吃的相应动物就要一边大喊:我是……,不要吃我。同时逃到与天敌最远距离的位置。

③幼儿自主游戏,游戏可换人重复。

(5)幼儿分组,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①幼儿自由分组,讨论怎样表现绘本,教师可指导思路,给幼儿提供一些表达形式。

活动情景一:6 个幼儿分别扮演青蛙、螳螂、蜥蜴、老鼠、蛇、老鹰几种动物。幼儿把头饰围在头上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情景二:6 个幼儿依次用自己的话为图片配故事内容,有幼儿发出拟声词,把其他幼儿逗得哈哈哈大笑。

活动情景三:6 个幼儿为故事配上自己想象的图画,并向其他幼儿展示。

……

②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每组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7.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给幼儿讲一个新的绘本故事,幼儿在下次课上把大概内容讲给小伙伴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