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学一定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科技本身的目的就是改造、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而在教学中,将知识结合科技与生活的最浅显目的无疑是“导学”。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来提高问题导学效率的教学实践[15]。而学习与生活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朋友,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人类所学知识的来源,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又可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常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思考、理解、记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6]。而教学资源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生活与现代科技中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所谓的生活,就包括了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四个主要方面[17]。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和潜力从事科学研究——相反的,科研人员在三百六十行中的比例仅仅凤毛麟角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无需学习科学——科学不仅仅是探究、拓展、创新,科学是生活的、无处不在的。因此,让教材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并不仅仅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打下基础,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常识。
目前网络上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谣言不少。一般情况下“伪科学”谣言总是“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伪科学”谣言有诸如食物相克、维生素C治百病、食肉得癌症、绑架盗器官、转基因食物致人死亡等。其中很多谣言,只要观者稍具科学意识,就会发现它们根本经不起推敲,所列的“证据”均无来源。而有一些涉及现代科技的,一般是目前知识积累无法触及的,所以有点“难辨真伪”的味道。但如果具备科学思维,对它的所谓“依据”追本溯源,会发现其谣言伪科学的本质。所以,在将知识联系上应用,加强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以后,无论谣言伪装得多么“高科技”都将被识破。谣言止于智者,如果学生学习的只是死板枯燥的知识理论,无法将理论结合应用,那么知识仅仅是记忆而已,始终无法联系实际,更无从识破谣言、伪科学。因而,高中生命科学教育还肩负着加强学生常识的任务。当然,将常识内容放在书本中,将为教学过程提供更多便利。
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提到培生版《生物学》中的“本章谜题(Chapter Mystery)”。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成为“侦探”,破解一系列和生命科学与人体相关的疑云,得出最为科学、最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是这一部分的目的。当然,这些案例大多都是真实的故事,有多起案例在发生的时候就曾谣言四起,甚至引发社会民众恐慌。教会学生破除谣言的本领难道不正缘起于此吗?以教材第35章“免疫系统和疾病”的Chapter Mystery为例,本部分以发生在1975年的一次集体关节性病变为开头,辅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逐步深入调查,并在学习完整个章节以后对此进行解谜。不得不说,美国教材培养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而非纯粹的知识灌输。当然,学生在以后遇到谣言的时候,相信他们会更有判断力,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最终完美击破。总之,不轻易相信某些言论,在经过自己的探究、分析以后形成结论对于当下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高中生命科学教材,都会刻意地将生命科学融入现代科技与生活。尤其是中国教材,相较于此前的版本,应用知识面已经全面拓宽。但是,中国教材还远远没有达到美国教材如此宽的知识应用程度。与2002版的美国生命科学教材相比,中国的2007版生命科学教材仍然有差距;2014版的美国生命科学教材相较于2002版又拓展了很多,从前文的介绍中不难发现,美国新教材无论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应用面都大大增强,与大学知识的衔接更加紧密——目前中国教材仍然需要提升。必须肯定的是,中国生命科学教材的改良速度是喜人的。随着高中生命科学教学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高中生命科学教材将更加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