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费朗西期·培根曾谈到学习的三大作用:愉悦心灵、作为点缀和培养能力。而学习多半是通过阅读来进行的。但是,关于阅读的艺术你到底知道多少呢?也许你已经熟悉了快速阅读、略读这样的阅读技巧,也许你已经了解了“深入字里行间”阅读的重要性,但你是否知道“在字里行间写字”也能提高你的阅读效率呢?美国著名教育家阿德勒告诉我们,在书上划线和在书中空白处作简要笔记有助于进行积极有效的阅读。当然你不应该在不是你自己的书上做记号。借给你书的图书管理员或你的朋友希望你保持书的整洁,事实上你也应该这样做。如果你认为艾德勒说的在书上做记号颇有益处这番话是对的话,你就得买书。
一个人拥有书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花钱取得财产所有权,就像花钱买衣服和家具一样。而第二种花钱买书则属于另一种情形,买书者不仅拥有对书的所有权,而且尽可能地将书籍内容消化吸收,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书上写字。打个比方或许可以把这两种人的区别说清楚。你买下一块牛排,把它从肉铺的冰箱里转移到你的冰箱里。但从最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你还没有占有它,除非你吃下它并将它吸收到你的血液中。
书籍拥有者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藏有成套书和畅销书——既没有读过,也没有碰过。这种人占有的只是纸浆和油墨,而不是书。第二种人藏书甚丰——有些从头到尾读过,但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光洁如初。这种人很可能内心很想使书真的为其所有,但因错误地过分注重书的外观而受到限制。第三种人藏书有多有少——因不断使用,每本书都书角卷起,破旧不堪,装订破损,书页松脱,全书从扉页到末页画满了记号涂满了字句,这种人才是书籍的真正拥有者。
你或许会问,将一本印刷精美、装帧精致的书保存完好难道不应该吗?当然不是。艾德勒是绝不会在一本初版的《失乐园》上乱涂乱写的,就像他不会把一幅伦勃朗的原作连同一盒蜡笔交给他的婴孩任意涂抹一样!他绝不会在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上做记号,因为油画或塑像的灵魂与躯体是不可分的。一部珍本或一本装帧华美的书的美,同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的美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华美的装帧会妨碍你读书,那就买一种便宜的版本吧。
那么,为什么说在书上记笔记对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呢?首先,它会使你保持清醒(这里清醒不仅指神志清醒,还包括全神贯注之意)。其次,阅读行为其实是一种能动的行为,它需要积极的思考,而思考常须借助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来表达。做了笔记的书,通常是读者认真思考过的书。最后,可以帮助你记住你阅读时的思想,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下面让我们就这3点来进一步谈一谈。
根据艾德勒的观点,如果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消磨时间,那就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仅仅让你的眼睛在书上扫视一遍,你是不可能对所读内容有所理解的。当然,一部普通的消遣小说,譬如说《飘》,并不需要那种积极思维式的阅读。作为消遣的书,可以轻松地读而不会有所失。但一本思想丰富、文字优美、试图提出并解答重大根本性问题的伟大著作,则要求你尽可能地进行最积极的阅读。你不可能像哼校园民谣那样,学到哲学家们的思想,你得花费力气方可获得。若处于消极状态,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当你读完一本书时,如果书页上写满了你的批注,你就知道你的阅读是积极的了。但你也许会问,写有何必要呢?要知道,亲手书写这一动作本身就会使词语和句子更加鲜明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更好地储存在你的记忆中。将你对所读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感受写下来,将它们在你脑子里引起的问题记下来,就可以将这些感受长久地保存下来,并可以使那些问题更加明确。下一周或第二年当你重新拿起这本书时,你的各种观点,同意的、反对的、怀疑的、质询的,统统都会呈现在眼前。这如同谈话虽一度被打断,但现在又可在上次停下的地方接着谈下去了。
读书就该这样读:你应同书的作者进行对话。很可能书的作者在有关问题上比你懂得多,你接近他的时候表示适度谦恭是很自然的;但也不要盲从,以为作为读者只有全盘接受的份儿是不对的。理解是一种双向活动,学习并不只是往空容器中装东西。学生在书上作笔记,实际上就是表达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一种表现。
在书上做记号,有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艾德勒的做法叙述如下以供参考:(www.xing528.com)
一、在文字下面划线,划出主要论点及重要的论述。
二、在页边空白处划竖线,强调已划线的论述部分。
三、在页边空白处画五星或六星记号,或其他小符号,这种记号不宜滥用,应留作强调书中10处或20处最重要论述时用。
四、在页边空白处写数字,标明作者展开一个论述的各点顺序。
五、在页边空白处写上其他页的页码,标明作者在本书其他地方所写的与本论点有关的论点,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法将书中各分散各处,但密切相关的观点联系起来。
六、在关键词或短语上画圈。
七、在页边空白处或上下两端加注(其目的是记下你对某段文章的疑问);简要概述探讨中的复杂问题;记录贯穿全书的一系列的重要论点等。
当然你不必完全照着艾德勒的方法去做,但试着在书上作记号的确大有裨益。因为通过不断质询、重新评仨与讨论作者的观点,你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