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解
小学生的记忆方式一般以9岁为界:9岁以前为“听觉型”,9岁以后为“视觉型”。这时若仍以听的方式记忆,就不如以看、读的方式记忆效果更佳。正确地使用记忆方式可使领悟迅速而准确。
所谓“视觉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情况:读和看。其中看又比读更易使人领悟透彻。比如,您第一次去个陌生的地方拜访友人,若凭借文字“路条”注明的坐几路车、到哪站下,进哪条街,拐哪个胡同,进哪个门……去找,就不如按简单的路线图找更方便明了。
教育部门根据这个道理,在教科书上画有不少插图、图形等,也使学生较容易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当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在学校学习中,您最好帮他把有关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等,用图表示出来,帮助学生记忆课上听讲的内容,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再生
记忆有直接记忆和“赋予意义”的记忆,后者效果更佳。有人在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做了一项试验:
试验人把一本连环画中的4个故事分割开,并加入另外4个被分割的连环画故事,打乱画面顺序后,交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出4个故事的画面来,并排好顺序,编成故事。结果,不同的同学以不同的画面或部分不同的画面编出许多不同的故事来。
试验人把这些故事编为大人看得懂(合乎逻辑)的和大人看不懂(不合逻辑)的两类。几天以后,试验人又在这8个故事中加入7个不同的故事,共计15个故事画面。他让学生们边看边回想“哪些画面是以前看过的”。
结果非常有意思。编出大人看得懂的故事的学生,几乎都能正确地回忆起原先4个故事的画面及内容;而编出大人看不懂的故事的学生,连自己选用过的画面和故事也无法清楚地忆起。更有趣的是,两组学生几乎都无法想起原来自己编故事后剩下的4个故事。
由此可知,小学生之所以能够牢记大人所能理解的与故事有关的画面、内容,证明孩子也和成人一样,适于记忆逻辑化的意义。换言之,先赋予意义再记忆,就可以成为回忆的线索,这当然比死记硬背更容易回忆起来。
这种线索在心理学上称为“指示点”,是促使记忆再生的重要条件。(www.xing528.com)
坚持写日记
前面曾讲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提高所有学科的成绩大有关系。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个很普遍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哪怕一天只写一行,也要让他坚持不断地写下去。
写日记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文字上的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有位学者谈到自己写日记所得到的益处时说:“小学时期的我是一个不喜欢读书,令老师、父母伤透脑筋,调皮捣蛋的淘气鬼。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开始了写日记,并养成了习惯。结果发现我已经学会做逻辑性的分析思考,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整理、表达的能力。我之所以能顺利地读完初、高中,可以说,写日记的好习惯帮了我大忙。”
学生读书不是三天两天的事,短的九年,长的十几、二十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于学习是助益良多的。
低年级的学生,可让他们图、文并用写日记,随着识字的增多,逐步转为完全的文字表达。
老师指导学生写日记,既可了解他们的思想,又可促进孩子学习,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口诵记忆深
不知您是否留意,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景:商店的售货员计算货款时,边念口诀边打算盘;打公用电话时,有些人边念着电话号码边拨号码盘;小朋友被妈妈派去买黄酱,边走边嘟囔:“五分黄酱、五分黄酱”……这些情形,都是借嘴里发出的声音,引发记忆或帮助记忆。
一般说来,人类的记忆若使用感觉器官越多,就越可靠。也就是说,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写,加之身体动作等,使用得越多,记忆的效果就越佳。而其中尤以通过嘴发出声音最为简单、方便。背诵乘法口诀就是增强记忆之例。
现在许多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是帮助提高运算能力的好办法。
所以,在学校学习中,老师不要怕学生诵读吵自己,相反应鼓励学生多口诵,增强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