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存在一些直接或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如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作者随意挂名;引用别人文献不加以文内标注;为晋升职称或完成科研工作量抄袭或拼凑文章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可能涉及作者的科技道德问题,甚至会触犯别人的著作权。
以下是投稿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稿多投不仅是版权法明令禁止的做法,也是各家刊物严防的。因为一稿多投多用,不仅浪费刊物资源,影响作者、刊物的声誉,也挫伤了读者的感情。故而一旦发现某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编辑部一般不再轻易采用其来稿。另外,一投多稿也不利于论文的发表。需要注意的是:把一篇论文的中文版、英文版分别投向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即使有所改动,也属于一稿多投。
(2)尽量出稿即投,不要攒论文,多稿同投。有些作者一次给同一家期刊投多篇论文,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命中率,其实不然。因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质量有差异,编辑部往往择其中质量较高的一篇进入审稿流程,其他的就可能放弃不录用;第二,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编辑部一般不会连续刊发同一作者的论文,除非文章质量极高,且高度相关;第三,多篇论文一起投,容易让编辑产生“多产而质量不高”的印象,最后结果不仅不能如作者所愿“多投多中”,而很可能是“多投少中”,甚至是“多投不中”,耽误宝贵时间。
(3)投稿前认真反复修改和校对。所投论文写好的文章,不妨多修改几次,放置几日再去阅读可能就又有新的认识和构思,这也是写作大家们早就指出的经验之谈了。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作品在投出前应让行家指点一下,至少多读几遍,并在此阶段细细推敲以改正文章的规范性、可读性,尤其是改正英文论文的语法和表达问题。
(4)分层次、保重点。论文撰写形成以后,甚至在撰写以前就可以根据研究成果的不同性质、不同分量,将论文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选择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期刊分别投稿。这样,既可以做到所投送的稿件比较符合期刊的要求,又可以使作者的科研成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功效。
(5)避热点、投所需。作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论文的投送方向和发稿进度。将高水平的论文投送给高水平的期刊,一旦发表可以带来较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如果这类期刊发稿周期较长,到评职、答辩时发表不出来将会损失很大。由此可见,投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当讲究策略。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论文发表的最低篇数和最低层次,将投向不同的期刊。将水平比较高的论文投向学术水平基本符合要求层次而发稿速度又比较快的期刊。在保证最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将其他水平较高的稿件投向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期刊,争取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www.xing528.com)
(6)了解投稿须知。如果不熟悉一个期刊的投稿要求,一定要反复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每个期刊的投稿要求不尽相同,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号、字体、行距、标号、公式、图表、参考文献格式等。在基本了解投稿要求后,还可以下载几篇这个期刊的文献,了解这些文献的内容和格式。一篇符合国家规范或所投期刊模式的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严谨、科学、认真的科研态度,文章被录用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寻找投稿须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① 对于网络期刊,可直接进入期刊主页查询。
② 从数据库中获取。被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可在其数字期刊网页查到相关的信息,包括简介、稿约、征订启事、主要栏目、网上站点链接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免费的,如果是相关数据库的用户,还可以看到全文。
③ 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用“期刊名”+“投稿须知”或“稿约”,也能快速获取有用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