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的概述与重要性

信息的概述与重要性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于1948年提出“信息就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思想。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

信息的概述与重要性

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信息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物质和能量资源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和专门功能。

1.2.1.1 信息概念、特性、功能、分类

1.信息的概念

目前,关于信息的概念不下百种,但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

“信息”一词,早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已被使用,其基本含义是“消息、音讯”。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使用,是近年来的事情。美国数学家哈特莱于1928年指出“信息是选择的方式和自由度”,从通信领域的角度将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于1948年提出“信息就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思想。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于1950年指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这是一种广义的信息交换过程,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意大利学者朗高于1975年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关于信息的其他定义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总之,信息的概念十分复杂,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术界普遍主张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信息、把握信息,即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角度定义,信息应是文献、资料、情报、知识、数据以及消息及新闻等的总称。

2.信息的特性

通过对信息概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信息的如下特性:

(1)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普遍存在于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信息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存在可以被人感知、获取、存储、传递和利用。

(2)信息认识的主观性。信息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但是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却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同一个体对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信息认识的差异与个体的知识结构、信息素质、社会影响等密切相关。

(3)信息的依附性。信息的记录、存储、传播和交流,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以某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纸张胶卷、磁带光盘以及人的大脑等载体形式,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

(4)信息的可传递性。信息在运动中产生,在传递中发挥价值。信息可以某一时间纵向地传递到另一时间,也可以从某一空间横向的传递到另一空间,同时可以从某一载体传递到另一载体上。信息的时间、空间和载体的可传递性保证了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5)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但是信息对于物质载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表现,并不影响信息的性质和内容,即载荷信息的物质载体的转换并不改变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6)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有关,客观事物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在某一时间产生的反映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在价值上也会发生变化。

(7)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脱离其发生源或独立于其原有物质载体,同时在利用过程中不被消耗,因此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提供给多个用户利用,而且信息并不因为被多人、多次重复使用而丢失其内容。

3.信息的功能

信息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资源功能。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与信息密切相关,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各种信息的认识、处理、吸收利用和物化,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2)组织管理功能。从管理角度讲,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输出与信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以信息为依据,也必须以信息作为相互联系的条件。

(3)中介功能。信息的中介作用表现在人与客观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联系是以信息的存在为条件的,无论是物质系统还是精神系统,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必须通过相应的信息联系过程来实现,信息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消除不确定性(解惑)功能。这一功能是相对于信息接收者的状态改变而言的。在接收者未收到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之前,可能对事件存在多种估计,当接收到关于这一事件的信息之后,接收者会改变原有的估计状态,甚至会使原有的多种估计中的某一种唯一地确定下来,消除不确定性。

(5)传播功能。信息的组织功能、中介功能和消除不确定性功能都是通过其传播活动来实现的。信息的传播功能是以信息内容的可传输性为基础的。

4.信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信息分类标准可以将信息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

根据信息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根据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根据信息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娱乐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根据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以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

根据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等。

1.2.1.2 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1.信息资源概念(www.xing528.com)

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的概念理解尚未达成一致。国外对“信息资源”的定义为: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设备、技术和人等。国内“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有使用价值或者潜在使用价值的各种信息的总称(《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这种观点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

信息资源具有社会性、知识性、逻辑性、关联性、动态性、指向性和共用性等特征。

2.科技信息资源

科技信息资源是人类在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其范围极其广泛,涉及人类科研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包括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自然科技资源、试验基地和设备资源等方面。科技信息资源具有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等特点,在检索、分析与利用科技信息资源时应充分考虑。

下面对科技文献做详细介绍。科技文献是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一种载体。科技文献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积累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评价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等。科技文献按照载体的形式可以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4种。

(1)印刷型。以纸张为载体,优点是便于阅读和流传,缺点是占用空间大,不易管理、保存和自动检索。

(2)缩微型。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缩微胶卷、缩微胶片和缩微卡片。优点是体积小,携带和传递方便;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要借助专门的设备进行阅读。

(3)机读型。以磁性材料(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为存储介质。优点是存储速度快,可对记录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如数据的更新、转存、检索、传递、提取和输出等;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要计算机设备才能进行阅读。

(4)声像型。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直接记录声音、图像。优点是节省空间,内容直观,易于理解,传播效果好;缺点是需要借助专门设备才能进行阅读。

科技文献按其出版形式,可以分为10种类型,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产品样本、技术档案和政府出版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献以机读型和印刷型为主体,机读型科技文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信息资源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信息资源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前者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不具有广泛传播和长久保存的能力,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现实信息资源则是指将潜在信息资源表达出来后形成的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复地被利用,是一种无限再生的信息资源。现实信息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又称为非文献型信息资源。

(2)按加工深度划分,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4.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它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通过网络(互联网)传播的一类信息资源。上述各类资源数字化后或以数字形式存在时都可以作为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和传递。目前,网络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下面详细介绍网络信息资源及一些常用的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形式的信息资源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体现在:

(1)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与传统印刷型载体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容量大、存取方便。近些年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增长迅速。

(2)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丰富,几乎无所不包,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前面所述的各种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动态性高、稳定性差。网络信息资源处于不断生产、更新、淘汰的变化之中,具有高度动态性。同时,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链接网址等方面也处在经常变动之中,稳定性差。

(4)时滞短、新颖性强。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即生产、即传播,可充分消除信息流通的时滞。因此内容更加新颖、及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

(5)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导致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6)开放性。相对于印本信息资源的封闭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开放性。

(7)无序性、非线性。网络信息资源分散存储在全球各地的资源服务器上,缺乏统一控制,呈无序状态。

(8)共享程度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复制、分发更加容易,理论上一份资源可以以无限多个复本同时服务于无限多的用户(有时要考虑版权问题)。同时,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特别限制的除外),使得资源传播的时空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

(9)使用成本低。许多网络信息资源可免费使用,用户所需支付的主要是获得上网条件所必须支付的相关费用。

(10)异构性。互联网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组织管理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服务器上,不同的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及数据结构,不同的用户界面,使得网络资源呈现异构和无序状态。

(11)用户类型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广泛,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

(12)互动性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允许用户对资源发表评论、做进一步完善,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资源较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更难把握。利用时必需很好地整合,使之形成有序的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