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学者们已经争论了上百年,不同学科、不同学派的不同学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在实际生活中,情感(Affect)、情绪(Emotion)和心情(Mood)这三个词经常被人们混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教授认为,虽然不必过分拘泥于定义,但还是有必要澄清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罗宾斯教授认为,情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人的内心感受,其范围包含情绪与心情。情绪是指对人或事的强烈感受。而心情是弱于情绪的一些感受,而且没有相关的刺激。当你为某事高兴,因某人生气或害怕某物时,都会显露出情绪;而心情则不是对事物的直接反应。当情绪失去对象之后,就转化为心情。
罗宾斯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情绪与心情的不同。当一个同事批评你同客户说话的方式时,你很生气,你对某个同事显露了情绪(生气)。但后来的一段时间内,你只是觉得有些沮丧,你不能把这种沮丧说成是某一件事造成的,你只是不像平常一样乐观罢了,这种情绪状态就是心情。
实际上,关于情感、情绪和心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例如,如果你非常喜欢羽毛球运动,只要有机会,你就不会错过。这种“喜欢”,就是你对羽毛球运动的“情感”。每一次羽毛球活动,你都会在球场上感到喜悦和兴奋。这种在球场上表现出的“喜悦”和“兴奋”就是情绪。当你离开球场之后,这种“喜悦”和“兴奋”的情绪状态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心情。
由此可见,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行为目标在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情绪是指行为过程在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而心情则是指行为过程结束之后在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
按照情绪的内容,心理学上常把情绪划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即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奇。
二、情绪的状态
按照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性和对人的影响程度,心理学把人的情绪分为三种状态,即心境、激情和应激。(www.xing528.com)
(1)心境(Mood)。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或郁郁寡欢,沉稳恬静或烦躁不安等。心境的主要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渲染性是指当个体处于某种心境之中时,他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都会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弥散性是指心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不针对具体的人或事,而是作为个体的情绪背景起作用。
(2)激情(Intense Emotion)。激情是一种迅速、猛烈地爆发而又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如狂喜、暴怒等。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爆发性是指激情的发生过程非常迅速,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出来,强度极大。冲动性是指个体处于激情状态时,往往失去意志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3)应激(Stress)。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常伴随有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如恐惧、惊吓等。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高度的精神紧张,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人的健康不利,甚至会有危险。通常,个体对应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甚至发生感知记忆的错误,表现出不适应的反应,如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另一种是活动积极,迅速调动各种力量应对紧急情况,如急中生智,反应机敏。
三、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情绪可以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但是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
第一种标准是从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角度来划分。当人的愿望、要求和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高兴、快乐、兴高采烈等;而当人的愿望、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失望、烦恼、急躁、愤怒等。
第二种标准是从情绪对人所造成影响的角度来划分。积极情绪能够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对人的行为有促进和增力作用,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消极情绪能够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和减力作用,可以降低人的活动效率。
一般情况下,愉快、欢乐、兴奋、激动等情绪属于积极情绪,而生气、紧张、慌乱、伤感、痛苦等情绪属于消极情绪。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使人高兴的情绪就是积极情绪,使人不高兴的情绪就是消极情绪。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判断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关键是要依据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是促进、增力作用,还是削弱、减力作用。例如,如果悲痛的情绪可以转化为工作或前进的动力,就不能说这种情绪就一定是消极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