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书到思维导图:高级阶段的翻译挑战

从书到思维导图:高级阶段的翻译挑战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一旦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就不应该再满足于小规模的思维导图绘制,比如,我们可以把一本书画成思维导图。虽然话这样讲,但同样是将书籍绘制成思维导图,其内在的水准还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只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一本从未看过一眼的图书绘制成思维导图。最起码,我们要尽到“翻译者”的责任,把原本臃肿的章节题目缩略为4字以下的思维导图关键词。中级阶段的思维导图要比单纯“翻译”目录更复杂一些。

从书到思维导图:高级阶段的翻译挑战

初学思维导图,从基础做起很重要。在基础没有打牢之前,贸然去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思维导图练习是不明智的。可是,一旦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就不应该再满足于小规模的思维导图绘制,比如,我们可以把一本书画成思维导图。

很多人在最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感到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竟然可以被压缩成一张图。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能。只要思维导图的基本功足够好,把一本书画成思维导图和把一篇文章画成思维导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话这样讲,但同样是将书籍绘制成思维导图,其内在的水准还是不一样的。高手和初学者画出来的图在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其内涵与功能却不可相提并论。一个成熟的思维导图制作者在把书画成导图时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都代表着对应的思维导图制作水平。

当我们对一本书连一眼都没有看到的时候,可以立刻开始绘制思维导图吗?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只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一本从未看过一眼的图书绘制成思维导图。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到的是思维导图整书绘制的初级阶段的技巧——“画目录”。

将图书的目录整理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方便,也很讨巧的整书导图绘制技巧。由于几乎所有的图书目录都是采用树形结构,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图书的目录转化为思维导图的分支。大家在网络上看到90%以上的以某本书为绘制对象的导图都属于此类。

阅读目录是一项公认的快速阅读技巧。通过目录,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一本书的主干内容。对于部分非学术性、内容“稀释”程度较高的图书,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目录掌握其60%以上的实质性内容。很多时候,我们认认真真地看30分钟目录的收获,要比囫囵吞枣地看3个小时内文的收获还要大。

由于目录具有这样的优点,有些懒人干脆就把目录里的章节名称原封不动地抄写在了思维导图的分支上,这样的导图实际上只是徒具导图的躯壳,却没有导图的灵魂。最起码,我们要尽到“翻译者”的责任,把原本臃肿的章节题目缩略为4字以下的思维导图关键词。对于那些过于晦涩的内容,我们还要另选比较容易接受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和归纳。

初级阶段的整书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我们正式阅读的“地图”和导航仪。在阅读内文之前就知晓作者大致要说哪些东西,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www.xing528.com)

中级阶段的思维导图要比单纯“翻译”目录更复杂一些。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体系。作者之所以把第二章放在第一章的后面,把第三章放在第二章的后面,肯定是出于其自身的思维习惯和体系的考虑,但是作者的思路不应该限制你的视野。我们进行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动接受作者的思想体系,否则,我们就成了柏杨先生所说的“两脚大书橱”了。

对于作者来说非常自然的章节和段落划分,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不合适的,或者说是不适应的。在对一本书有了足够多的了解后(至少略读或跳读一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重新编排全书的体系。后面的章节,我们认为应该先介绍的,就放到思维导图的前面来。而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从思维导图中删掉,以免冲淡了重点和主线。不同章节之间彼此关联的内容,可以被我们放入到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中。甚至,我们可以彻底打散全书的章节,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只要内容还是原书中的就可以。这样一来,我们就创造出了更符合自己习惯的思维体系。虽然这个思维体系仍然不是我们的,但是与作者原来的体系相比较,它明显更容易被我们记忆和理解。

阅读的最高境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创造。当一个人读一部著作若干遍的时候,他也许会产生这样的“幻觉”:那个躲在书页背后的作者突然从书里冒出来,我们甚至会和作者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我们可以向想象中的作者提问,然后想象着作者会如何做出回答。换句话说,我们会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读出那些他还没说出来的意思,并帮助作者把这些意思表达出来。这应该不再是单纯的阅读了,它是对作者思想的延伸和再创造。我们甚至可以把作者的见解暂时抛在一边,只把他写出来的内容当作引子,来引出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种创造形式要比前者,即“对作者思想的延伸和再创造”更加高级,也更加有价值。

秉承着这种状态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就是整书思维导图的高级阶段。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我们对一段文字资料理解的深度,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加工程度。认知加工程度越高,我们从中得到的收获就越多。高级阶段的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这张思维导图就不再是单纯的作者思想的临摹了,它已经成为作者思想和我们自身思想的结合体。

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的话,我们没有必要使用高级阶段的整书思维导图。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整书思维导图,对于一般性学习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图9-3是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的思维导图范例。请大家对照教材的目录自行比较,看看这张思维导图在原书目录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

图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