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理分支:关键词提炼、整理与案例分析

深度理分支:关键词提炼、整理与案例分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完成一级分支对于画思维导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具体说来,我们需要从学习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并把它们作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以及更深层次的分支添加到一级分支的后面。这个过程就叫作“理分支”。因为这个步骤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提炼关键词技术的讲解;第二小节是对关键词整理技术的讲解;第三小节是案例分析。答案和前面的分支有很多相关之处。

深度理分支:关键词提炼、整理与案例分析

只完成一级分支对于画思维导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打个比方吧,如果一本书的书名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的话,那么各章节的标题就是这张思维导图的一级关键词。尽管阅读章节标题对于阅读一本书来说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我卖给你一本只有章节标题,其他都是空白的书,你会买吗?

为了充实思维导图的细节,我们有必要为思维导图充实更多的细节。具体说来,我们需要从学习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并把它们作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以及更深层次的分支添加到一级分支的后面。这个过程就叫作“理分支”。这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众多步骤中最考验逻辑思维能力的步骤,同时也是思维导图的精髓所在。

因为这个步骤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提炼关键词技术的讲解;第二小节是对关键词整理技术的讲解;第三小节是案例分析。

1.关键词的提炼

如何才能找到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拍X光片的经历。

大家都照过X光吧?无论我们穿多少衣服,身上有多少肌肉和脂肪,在X光片中显示的都是以骨骼为主要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与我们身体相关的总信息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比例,却是最为关键的信息。我们正是凭借着这一小部信息来判断我们的健康程度的。

为思维导图寻找关键词的过程,有点像为我们面对的信息内容拍X光片。我们要抛开信息的血肉,直接探访它们的骨骼。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抓住其中的要害,而不是在信息的外围打转。

在信息的总体内容中,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无关痛痒的。真正重要的,往往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内容占据了统治地位。有它们存在,其他信息的存在才有了意义,而其他内容只是对这一小部分内容的说明或补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这些最核心、最要害的内容,并把它们凝练成思维导图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是主语,可以是谓语;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可以从现有的材料,比如教材中寻找,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挑选关键词的核心标准是看它能否还原出其所代表的意思。

如果你在看到一个关键词的时候想到它代表的那个知识段落的意思,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关键词。反之,如果你挑选出一个关键词,却无法说出它代表的意思,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好的关键词,还需要你重新斟酌。

以上是针对在已有的现成材料中挑选关键词的技巧。有时候我们所画的思维导图只是对我们大脑中知识和信息的整理。所有的关键词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想,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借鉴。这对于大家的思维能力就是一个挑战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松顺利地寻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对事物进行分析。如果你冥思苦想还是找不出关键词,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你会看到全书最富含金量的关键词选择法,它可以帮你轻松打开思路,找出合适的思维导图关键词,我把它叫作“5W2H关键词创造法”。

5W2H关键词创造法

所谓“5W2H”,指的是7个英文单词。它们分别是: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翻译成中文是:是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谁,怎样,多少。相信你已经看出来,这7个词都是我们通常用来发问的词汇,而它们的答案往往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当你的思维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善于使用这7个词对自己发问。当你找到答案的时候,就离思维导图的完成更近了一步。

比如,你想要在近期对学习状态做一次全面的调整。在画这个主题的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5W2H关键词创造法。我们可以先从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开始: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调整学习状态了。这不但是关键词,还是我们的中心主题关键词。主题就有了。

接下来再回答“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调整学习状态呢?很明显,我们目前的学习状态很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成绩。那么当前的学习状态就成为我们的第一个分支关键词。在这个一级关键词下面,我们还可以细细地分出一些关键词,去描述我们当前学习状态中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进而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详细调整的指南。

接下来回答“何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回答。第一个角度是当前的学习状态是从何时开始的,持续多久了?第二个角度是我们打算从什么时候开始调整学习状态,又要在什么时候看到结果?两个角度都可以放进第二个分支。

对于“何地”这个问题,我们就比较好回答了:学习状态和学习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大多数人在家学习状态不好,但是在学校比较好;也有人正好相反,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学还不错,一到了学校就没法集中精力了。我们要为“何地”画一个分支,分析学习状态的环境因素,以及我们重点想要调整哪一部分的学习状态。

关于“谁”这个问题,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角度是,谁需要调整学习状态?当然是我们自己了。另一个角度是,哪些人的学习状态比较好?我们可以向他们取取经,问问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这两个角度当然可以作为下一分支。

接下来的问题比较关键了——“怎样”。我们需要怎样调整学习状态呢?答案和前面的分支有很多相关之处。在分析“为什么要调整学习状态”中,我们谈到了当前学习状态中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调整的方向。而上一个分支“谁”中的那些学习状态较好的同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详细的借鉴方案。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寻找答案。

对于“多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角度:一是目前有多少同学处在理想的学习状态,又有多少同学的学习状态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更差?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可以帮助自己找准在同学中的位置。二是调整学习状态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这是对目标的一个估计,也是给自己一个期限,其作用与前面的“何时”分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通过5W2H关键词创造法的帮助,我们便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也大致清楚了。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思维导图高级技巧。只要勤加练习,就能轻松掌握。

寻找关键词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要幻想一下子就精通,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有时候,你会一下子找出最恰当的、足以概括大段内容的关键词。每当看到这个关键词,你就会想起它所代表的其他信息。但还有一些时候,尤其对于思维导图的初学者来说,你选择的关键词可能会在你回顾思维导图的时候让你困惑。你完全不明白这个所谓的关键词代表的意思,你甚至忘记了当初挑选它做关键词的原因。如果事情真的像我说的那样,不要气馁,这只是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重新找到那段信息,寻找一个新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一旦你熟悉了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就会迅速地迷上这个神奇的过程。当一篇数千字的课文被你压缩成只有数十字的关键词,而你又能轻而易举地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还原时,你将得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你养成了从课本和试题中挑选关键词的习惯后,你更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这意味着你将会以远超过以往的速度和质量进行学习。

2.关键词的整理

挑选关键词只是“理分支”的环节之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关键词不会在自己的脑门上贴着“二级分支”“三级分支”之类的标签,自己寻找位置进入你的思维导图。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才能把这些关键词以分支的形式画在一级分支的后面。

整理关键词的奥妙就隐藏在图4-7和图4-8中。

图4-7(www.xing528.com)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纳闷:整理思维导图关键词和大树、树叶有什么关系?你先别急,请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是的,树叶是大树的一部分。还有呢?对了,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树叶的脉络和大树非常相似。甚至,我们可以把叶脉看成是大树的缩小化。同样的现象我们在沙丘、河流以及云朵中也能看到。自然界存在这样一些事物,构成它们的部分其实就是整体的缩小化。思维导图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还记得我们怎样寻找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关键词吗?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多次重复:把每一个一级分支关键词作为中心,去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关键词,写在后面,作为二级分支;然后再以每一个二级分支关键词为中心,去寻找与这些二级分支直接相关的关键词,作为三级分支,以此类推……

在画分支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把关键词写出来,还要紧贴着这些词的下面画上线条。这些线条要确保本级关键词和其他级别的关键词紧密、直接地连在一起。比如,一级关键词下面的分支线条,就应该是一边与中心主题相连,另一边与二级关键词的线条相连。而二级关键词的线条则应该一边连着一级关键词的线条,另一边连着三级关键词的线条,以此类推。当你画好一张思维导图后,如果涂抹掉所有的关键词,这些线条应该形成一张连贯的、没有丝毫中断的网。

为了突出不同层级关键词的地位,我们还会设置不同层级关键词下面线条的粗细。其中,一级关键词的分支线条是最粗的,因为它们与思维导图主题的关联最密切,而二级分支则要相对细一些,层级越低,线条就越细,以显示它们在导图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主题的关联程度。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与同一分支相关的关键词数量过多,都直接与上一级分支相连,既无必要,也显臃肿。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减肥”,把最能代表这段话原意的关键词留下,那些辅助性的关键词要被舍弃。如果实在无法精简,就应该按照这些关键词的逻辑关系开展进一步的梳理。争取让每一个层级的关键词都能保持在一个很少的数目之内(这样做的道理,我们后面在第四章的《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规则五”中会提及)。

在梳理逻辑关系的时候,大家只要注意到两个问题就好:

第一,这些关键词是否属于同一层级?

第二,这些关键词之间是否可以进行归类?

接下来先说第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有四个关键词要梳理,它们分别是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你一看过去就应该知道这四个词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应该排列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如果画成思维导图的话,它们应该处在前后相继的四个不同层级的分支中。

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一堆并不存在明显的层级隶属关系,看似非常杂乱的关键词需要梳理,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是分类。比如我们现在要整理这样一些关键词:橘子、松鼠、大马哈鱼、白菜、天鹅、大象豆角向日葵霸王龙榕树、蚊子。

以上这些关键词应该如何分类呢?给你1分钟时间思考,自己想过了之后再来看后面的参考答案。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是按照“动物”和“植物”来分类。其中,属于“动物”的有:松鼠、大马哈鱼、天鹅、大象、霸王龙、蚊子,而属于“植物”的则包括:橘子、白菜、豆角、向日葵、榕树。

如果我们想继续细分的话,还可以把“动物”细分成“可以飞行的”和“不能飞行的”。这样,天鹅和蚊子就被分为一组,而松鼠、大马哈鱼、大象和霸王龙被分成另一组。至于植物,则可以分为“蔬菜组”和“非蔬菜组”。其中,白菜和豆角属于蔬菜类;而橘子、向日葵和榕树属于非蔬菜类。

按照以上方式对这11个关键词进行分类整理后,就形成了“动物”和“植物”这两个一级分支;“飞行组”和“非飞行组”成为直接连在“动物”后面的二级分支;“蔬菜组”和“非蔬菜组”成为连在“植物”后面的二级分支;三级分支自然就是我们刚才用来分类的那11个关键词了。

以上就是梳理关键词逻辑关系的基本技巧。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以《线与角》为例,讲解如何“理分支”。

3.案例分析

请大家拿出刚才画好的一级分支的思维导图,开始我们的“理分支”之旅。

按照我们前面讲过的绘制顺序,首先要梳理的第一个一级分支是“线的认识”。在《线与角》一章中,需要我们认识的线有三种:分别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因此,我们选择用这三个词作为“线的认识”下面的二级分支。在“线的认识”后画出三条分支线,然后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在上面。

再来看第二个一级分支——“相交与垂直”。这个关键词本身就点明了它应该包含的二级分支关键词,即“相交”与“垂直”。因此,我们把这两个词作为二级分支写在“相交与垂直”的后面。

同理,第三个一级分支也如法炮制。把“平移”和“平行”作为二级分支写在后面。

第四个一级分支是“旋转与角”。依旋转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因此,我们把以上5个关键词写在“旋转与角”的后面作为二级分支。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一级分支关键词中有“角”,所以后面的二级分支中自然可以省略“角”这个字。

最后一个一级分支是“角的度量”。教材在这部分主要讲了“角的度量”“角度”以及“量角器的使用”。在最终选择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还是本着“最简化”的原则,只保留“比较”“角度”和“量角器”作为最后一个一级分支的二级分支。

全部画好后如图4-9。大家在自行绘制的时候,要注意整张思维导图的布局。要尽量让思维导图匀称、美观,且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后续的导图绘制。

图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