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藩要带大家一起穿越到西周,先去读几句《诗经》练练嗓子吧!
——《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哦?我听到有人问,佩玉将将?难道咱们今天要欣赏的是玉佩么?没错,今天小藩要带大家看的就是这件饰品——金钩凤纹组玉佩。
首饰档案:
首饰主人:益端王朱祐槟王妃彭氏(公元1543-1580年)
生产商:银作局
材料:玉、金
重量:金钩37.5克,玉佩610克
规格:通长55厘米,珩长7.8厘米
组玉佩的结构
组玉佩,又称全佩、大佩、玉组佩,也称玉杂佩、君子佩,是以环璧、璜珩为主体,杂以珠管、琚、瑀等多种形状的玉件,按一定规律组合悬挂于人体的一种多件玉饰串联成组的玉器形态,历史悠久,形态特殊,款式多样,构成复杂。
根琚文献记载及考古出土的组玉佩实物资料,一套完整的组玉佩,从构成看,有珩、璜、环、璧、琚、瑀、玉龙、玉凤、玉人、冲牙、珠、管、坠等构件;从功能看,有钩扣、珩佩、主佩、垂佩、附饰等。但不是每一套组玉佩都这么多的构件和功能,只有高等级组玉佩一般才具备这些要素,余者从内容到形式,均做了不同程度的简化。
组玉佩溯源
组合性玉饰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由单独佩挂的玉佩发展而来。两周秦汉时期是组玉佩的鼎盛期,战国时期出现程式化组合,秦汉蜕变成为一种宫廷贵族特殊的礼仪服饰。晋唐宋元时期,组玉佩在服饰中的主导地位开始转变,由胸腹饰成为玉带下面的垂饰。(www.xing528.com)
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门扉上刻线女官腰侧的组玉佩
《大明会典》中对于组玉佩的描述
明代是组玉佩的仿古期,迎来了拟古风气很浓的发展新时代,数量多,结构好,级别高。明代从服饰礼仪制度上规定了组玉佩为皇族贵族必佩之物,《大明会典》、《三才图会》等书对此都有记载。仿古期组玉佩是中国古代组玉佩中结构最完整、形式最一致、佩式最统一的组玉佩。
组玉佩的使用
在明代,组玉佩作为礼仪用玉,每逢盛装参加重大礼仪活动时佩戴。使用时,将其系在腰部玉带的两侧作为垂饰,左右各一,使主人保持步履稳重,并发出环佩叮当之声,以示威严。同时,行走时身子一动,冲牙就碰撞璜发出叮当响声,清脆悦耳,更增加了仪表风度,显得姿态优雅,以示身份高贵,品德高尚。贵族们行走时按规矩还要时刻倾听玉声,联想玉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意君臣尊卑,行之有礼。
山西右玉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
玉佩饰件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叶形玉饰件为青玉质。呈扁薄状柳叶形,两面阴刻叶脉络纹,脉纹多以叶片的大小而定。叶片的形状视玉片大小而为,多为柳叶形,也有近鱼形、三角形等。
桃形玛瑙饰件呈扁平三角形,两面纹饰相同。中间琢制一桃,下面两角阴刻2片桃叶。寿桃中间有一小孔通穿。琢制简约,形象写意,不乏桃肥叶茂之美。
鸳鸯青玉饰件为青玉质。扁平,以大写意手法琢制一对鸳鸯。鸳鸯大头、三角眼、凸嘴,头身以粗阴线分隔,翅羽用数条阴线表示,腹、足略具雏形。
卧童青玉饰件的单面阴刻一俯身屈曲的正面卧童,圆头丰面,头竖枕于一臂上,屈腿拱臀,怡然自得,透出几分顽气。孩童的刻画技巧熟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金钩
长14.5厘米、最宽处1.9厘米,重36克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
1958年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这对金钩用金片做成,呈扁长条形,素面,顶端见方,中间穿一长方孔,两只钩内面分别用点錾法錾刻“内典宝所金钩四个共重一两捌钱九分”,“内典宝所造金钩四个共重一两捌钱九分”16字和17字铭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