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盛唐时期佛龛彩塑群像的艺术魅力

盛唐时期佛龛彩塑群像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盛唐期间最精彩的是佛龛内的彩塑,少则三尊,多则九尊或十一尊,均真人大小。唐代塑像的安宁与古希腊雕塑的静穆不同。盛唐时期本尊释迦牟尼说法像在佛龛中形体最大,占据中心位置,严肃慈祥,不带微笑,是佛教中的最高权威。释迦牟尼两侧一般塑有两尊弟子像:迦叶和阿难。在崇尚丰满圆润的盛唐时期,很少见到这类瘦骨嶙峋的塑像。背屏上的壁画色彩丰富,衬托着塑像,艺术效果强烈。

盛唐时期佛龛彩塑群像的艺术魅力

盛唐期间最精彩的是佛龛内的彩塑,少则三尊,多则九尊或十一尊,均真人大小。佛祖释迦牟尼两侧站立弟子迦叶、阿难;观音和大势至菩萨除立姿外,有时坐在莲花台上,一腿盘曲,一腿下垂,作姿态优美的“游戏坐”;外侧还塑有天王、金刚力士;龛外两侧还有两尊跪在地上的供养菩萨,有时天王和金刚力士脚下还踩着形象丑陋、体型矮小的恶魔。这就是盛唐期间最完整的佛龛布局。唐代菩萨像倾向女性化,但又不全部为女性特征,还保留一点犍陀罗佛像传统,例如嘴上画有蝌蚪形的胡须,胸部赤裸、平坦,人体丰满,肤色洁白,把男性的美和女性的美融为一体。这可能与武则天皇帝的心态相吻合,菩萨现身于人间为女身,既有女性的温柔善爱,又有男性的坚毅果断,与唐代的审美观相符。

唐代塑像的安宁与古希腊雕塑的静穆不同。古希腊很多经典的雕像,如维纳斯、阿波罗、赫格利斯等,脸部是没有表情的,具有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静止的永恒的美,不反映任何内心的情绪波动,他们是神灵,被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称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是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古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也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

而唐代敦煌彩塑,虽然表面看来也很静止,但是他们与现实生活更接近,更为世俗化,更容易亲近,仿佛是我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智者(图2-3-9、图2-3-10),不像维纳斯、阿波罗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祇。敦煌菩萨的每一个小动作,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皱眉,都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经历和个性。古希腊崇尚人神统一,追求理想中的美,创造出健与美的和谐;而中国汉文化追求“天人合一”“欢乐人生”的世界观,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传达一种世俗性的、亲和性的美。

图2-3-9 莫高窟第45窟菩萨和阿难立像

盛唐

图2-3-10 莫高窟第328窟菩萨和迦叶像

初唐

(1)本尊像(图2-3-11)。盛唐时期本尊释迦牟尼说法像在佛龛中形体最大,占据中心位置,严肃慈祥,不带微笑,是佛教中的最高权威。他庄重和蔼,关怀现世,似乎很愿意接近世间,帮助人们,普度众生。他不仅是精神上思辨的神灵,而且像是能直接伸手相助、有求必应的救世主。本尊的造型不离人间现实,又高于人间现实。

图2-3-11 莫高窟第328窟佛坐像

初唐

(2)弟子像。释迦牟尼两侧一般塑有两尊弟子像:迦叶和阿难。迦叶常常显示出胡相,即西域地区少数民族形象,并具有苦行僧的外貌特点。例如第419窟的迦叶(图2-3-12),满脸皱纹牙齿残缺,方脸高额,瘦枯身躯,手托钵盂,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梵僧。因为根据佛经中叙述,迦叶是古印度摩揭陀国人,与释迦牟尼相遇时已入中年,他苦行有德,少欲知足,是佛祖的大弟子。

图2-3-12 莫高窟第419窟迦叶立像(局部)

隋代

图2-3-13 莫高窟第45窟迦叶立像(局部)

盛唐

第45窟的迦叶(图2-3-13),衣衫朴素,长方脸,紧皱眉头,满脸胡茬儿,双眼下视,庄严肃穆,若有所思。在崇尚丰满圆润的盛唐时期,很少见到这类瘦骨嶙峋的塑像。

第220窟的迦叶已经转变成汉人比丘形象,紧锁双眉,两眼凝视远方,正在冥想

而阿难形象是一位文静的年轻僧人。佛经中记载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堂弟,25岁起就侍从佛祖,长达25年。传说他记忆超群,亲耳聆听释迦牟尼说法后,再传授于大众,所以很多经文首句的“如是我闻”,就是阿难的叙述。由于唐代武则天崇仰佛教,赐僧侣衣紫,所以敦煌石窟中阿难常常衣饰华丽,内穿绣襦、锦裙,外套山水衲或紫袈裟,面孔圆润,修目弯眉,是极有修养的年轻僧侣形象。古代艺术家用现实生活中人的体态、神情之美,启示内在精神、灵魂之美(图2-3-14、图2-3-15)。

图2-3-14 莫高窟第45窟阿难立像(局部)

盛唐

图2-3-15 莫高窟第328窟阿难立像(局部)

初唐

图2-3-16 莫高窟第159窟菩萨立像(www.xing528.com)

中唐

图2-3-17 莫高窟第196窟菩萨坐像

晚唐

图2-3-18 莫高窟第194窟菩萨头像

盛唐

图2-3-19 莫高窟第194窟菩萨立像

盛唐

(3)胁侍菩萨像。释迦牟尼左右两侧还有两位胁侍菩萨,左侧观音,右侧大势至。观音菩萨的全称是观世音,在唐代为了回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改为观音,是位有求必应、乐于助人的菩萨,唐代以后均以女性造型出现。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远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趣)”。他们与佛祖一起被称作西方三圣。彩塑菩萨一般三道弯式站立或为“游戏坐”(图2-3-16、图2-3-17),身披璎珞,穿彩色长裙,人体比例适度,女性相貌,姿态优美娴淑,温文典雅,脸型完全汉化,有时还保留三条小胡须和微突的胸脯。长眉入鬓,嘴角深陷,手指加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既有女性的温柔善良,又有男性的坚毅虔诚。唐代僧人道宣说:“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段成式在《寺塔记》一文中记载道政坊宝应寺的壁画:“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说明唐代彩塑菩萨均以人间美女、宫娃、伎女为模特儿,加以概括、提炼、想象、夸张而塑造。(图2-3-18、图2-3-19)

特别是第4 5窟的七尊彩塑,十分精致,两尊菩萨呈S形体态,头梳高髻,上身斜披天衣,着长裙,皮色洁白,素面如玉,曲眉细眼,显得温顺善良,深怀同情之心。背屏上的壁画色彩丰富,衬托着塑像,艺术效果强烈。(图2-3-20)

图2-3-20 莫高窟第45窟菩萨立像

盛唐

(4)天王力士像。唐代的天王和力士彩塑,造型特别威武雄健,昂首挺胸,与菩萨、弟子一前一后,一柔一刚,对比强烈,互相补充,相映生辉,加强了佛龛的艺术感染力。一般天王身穿盔甲,脚蹬乌靴,战裙齐膝,精神饱满。常以胡相塑造,浓眉下双目圆睁,高宽鼻梁,八字胡须,双手叉腰,呈现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度。有时还脚踏恶鬼,使人联想起驰骋在西域边疆抵御匈奴的无畏将士(图2-3-21)。在莫高窟也出现了不同形象的天王像,例如第194窟的天王(图2-3-22)面貌丰润,笑容可掬,和善可亲。天王身上的盔甲和战裙彩绘丰富,一般塑完后,工匠们再描绘锁链、鱼鳞、团花等细节,并加上金箔,显得绚丽光彩。

力士形象均为赤膊,强调、夸张其身上的肌肉和骨骼。隆起的肌肉上青筋突出,骨骼坚实,加上怒目相视、愤然吼叫状,令人生畏。其身上皮色为肉红色,阴影部位又加赭石红,使肌肉格外突出(图2-3-23)。

(5)供养菩萨像。佛龛外围的供养菩萨是女性形象,合掌跪地,神情温柔,身着华丽裙披,表现出一种娴雅的女性美。

图2-3-21 莫高窟第46窟天王立像

盛唐

图2-3-22 莫高窟第194窟天王立像

盛唐

图2-3-23 莫高窟第194窟金刚力士立像

盛唐

(6)高僧像。莫高窟第17窟内还保存一尊唐代高僧洪䛒的塑像(图2-3-24)。洪䛒是唐代被敕封为敦煌高僧的悟真的老师,去世后悟真特为他塑造了一尊等人大小的坐像,身穿山水衲,结跏趺坐,面部细腻,神情严肃虔诚,是一尊真实感很强的彩塑。

图2-3-24 莫高窟第17窟洪䛒坐像

盛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