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东西方文化交流,携手一带一路构想

弘扬东西方文化交流,携手一带一路构想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目的在于重新唤起人们追随当年带着货物和信仰奔走在这条路上的旅行者和圣贤者,建立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新交通干线,造福人类。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三大石窟的雄姿,再来弘扬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则具有特殊意义。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即刻被汉文化同化了。

弘扬东西方文化交流,携手一带一路构想

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2000年来无数探险者、经商者和僧侣长安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敦煌、新疆去印度,去中亚,去欧洲,把中国特有的丝绸等特产运往西方,又从西方带回各种香料、骏马、珠宝经文。这条丝绸之路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是促进世界贸易、东西方文化交流、各国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动脉。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目的在于重新唤起人们追随当年带着货物和信仰奔走在这条路上的旅行者和圣贤者,建立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新交通干线,造福人类。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三大石窟的雄姿,再来弘扬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则具有特殊意义。

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是敦煌以西的新疆、中亚地区,这是世界三大古文化的碰撞、汇合之处。以古希腊为基础的欧洲文化,以佛教信仰为基础的印度文化,与以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汉文化交融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演变,为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的建造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360年前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各城邦,击败古波斯大流士王,横扫中亚,直插中国新疆地区,因遇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向南转向印度。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击败印度国王色鲁斯的战象军队,占领了印度大峡谷地区犍陀罗古国。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在他的军队里随军带有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艺术家,每到一个地方不仅收集资料、标本,绘制地图,记录行军路线,还推广、宣扬希腊的文化艺术。早期的印度宗教婆罗门教,种族性强,排外性强。佛教的兴起,则得到广大民众的接纳和拥护。早期的佛教是没有偶像崇拜的,仅以脚印、转轮、菩提树、佛塔来象征佛陀(图1-1-1—图1-1-3)。古希腊文化的入侵和推广,给佛教带来形象思维和造型艺术(图1-1-4)。在犍陀罗地区,人们把阿波罗的形象转化成佛祖释迦牟尼雕像来膜拜,逐渐形成犍陀罗风格的佛教艺术(图1-1-5—图1-1-7)。而莫高窟和云冈的早期石窟造像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特点。

图1-1-1 佛足石雕

2—3世纪,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图1-1-2 转法轮浮雕

前220年—前180年,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

图1-1-4 希腊特征明显的犍陀罗菩萨立像

3世纪,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藏

图1-1-3 印度桑奇大塔(局部)

前3世纪—1世纪早期(www.xing528.com)

图1-1-5 犍陀罗佛立像

2—3世纪,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藏

图1-1-6 犍陀罗佛坐像

约250年,美国托莱多艺术博物馆藏

图1-1-7 犍陀罗菩萨立像

3世纪,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中华民族的汉文化曾在东亚、南亚地区占据绝对权威汉人的宗教信仰也比较特殊,儒家思想严格讲不是宗教信仰;道教老子思想的宗教化的表现,其相信神仙,修炼方术,追求长生不老。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蒙古族满族信仰的萨满教,以及古代西藏信仰的苯教都属于原始宗教,最终他们都归顺于佛教,归顺于汉文化。汉文化的魅力和内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一个外来侵略者、占领者,任何一个周边的民族都被汉文化俘虏、同化。汉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奠定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忠君报国,保持国家大一统,尊重家庭的族长制,宣传忠孝节义,在服饰、礼仪、艺术各方面都形成规范,成为稳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对整个亚洲地区都有重大影响。西方国家把日本文化、朝鲜文化、东南亚文化同等于中国文化来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日本、朝鲜、蒙古及东南亚文化均为汉文化的衍生物,都是以汉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而至今世界学术界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即刻被汉文化同化了。特别到了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完全汉化的佛教艺术装饰壁画。那些石窟、寺庙内的巨幅净土变、药师变壁画就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界画的变体画了;壁画人物形象,如维摩诘变壁画中的人物都改变为士大夫形象、古代文人形象,佛像服饰也从犍陀罗的希腊式大褂转变成汉化的“褒衣博带”形式。可见汉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同化力量很强,时时刻刻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从敦煌、云冈、龙门石窟的佛像、菩萨、飞天、供养人服饰上的变化可以得到清晰证明(图1-1-8)。

图1-1-8 云冈石窟第6窟“褒衣博带”式立佛

6世纪

敦煌、云冈、龙门,中国三大石窟的艺术魅力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几十年来每当我想起莫高窟盛唐时期的石窟、云冈的昙曜五窟、龙门的奉先寺,内心的激动就油然而生,让人永远怀念。它们的辉煌、它们的雄伟、它们的庄严,深深铭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中国古代艺术的强烈的震撼力在这三大石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凡是去朝拜造访的人们无不被它们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所征服!同样,古埃及的艺术也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性,也是在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和壁画艺术更为有血有肉,内含浓重的人情味;而古埃及的雕像、神像更为冷漠,更为规范一些。从横向比较来看,当敦煌艺术在盛唐时期正值高峰阶段,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禁欲主义盛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惨遭毁灭性破坏,中世纪的祭坛画和壁画人物均体态僵硬、表情生拙,给人贫乏无味的感觉。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兴起以后,欧洲才出现充满活力的生动、开朗、明亮的艺术作品。而中国盛唐时期的艺术高潮要早于文艺复兴800—1000年,而且像龙门石窟奉先寺如此规模宏伟、造型典雅的巨型石雕,我走遍欧洲也没有见到过。当然,我们不能把东西方艺术作直接的比较,因为人种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我认为中国盛唐时期的艺术成就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虽然信仰不同、观点不同、表现方法不同,但是艺术是给予人们心灵上冲击和震撼,这是一致的。西方艺术的特点如同西方人的性格,开朗、直觉、外露。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英俊形象,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览无余。而盛唐的敦煌彩塑是内向的、含蓄的,有一种内在的典雅和精神美。那些菩萨动态很小,静静地站在佛祖边上,但是他们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微妙的手指动作,一个轻轻的皱眉都表达出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修养,这就是中国艺术的魅力。由于中国曾经闭关自守几百年,也不向世界介绍东方艺术精品,造成西方艺术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很多西方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今天中国国力强盛了,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珍品介绍给全世界。

宗教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信徒占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宗教信仰是古代人们精神寄托的主要途径,在人类历史上有些现象是超现实的、超人的,用现实观点和现有的科学知识是无法解释的,就只能依靠宗教信仰来解释了。另外,不了解宗教,不了解宗教发展史,也就无法了解人类艺术史。宗教是文化反映在心灵上的意识形态。宗教艺术是人们为了表达对自己信仰的虔诚而作出不遗余力的贡献,包括财力、智慧、手艺。世界各地的宗教膜拜场所,如教堂、寺庙等都装修得金碧辉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像意大利米兰哥特式大教堂、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西藏的大昭寺等等均为著名的历史宝库。一座教堂,一座清真寺,一座石窟,常常要花费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数代人的不断努力才修建而成。所以,这些宗教礼拜场所不仅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也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科学、文化、艺术风格。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正是世界文化中独放异彩的宝藏,甚至已经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敦煌学,这是20世纪人文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另外两个是西域学和死海古卷学),促进了人文学科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