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如何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硬化患者的门脉系统血流受阻可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有侧支循环形成,主要表现为腹水、脾大、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亡最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邵翠萍等对肝硬化食管胃静永曲张破裂出血提出了如下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二级预防:这是指在首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周后开始进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EBL是目前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首选措施。

如何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患者的门脉系统血流受阻可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有侧支循环形成,主要表现为腹水、脾大、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亡最高。因此,加强对其预防就非常重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邵翠萍等对肝硬化食管胃静永曲张破裂出血提出了如下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根据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风险的不同,则一级预防措施就有所不同。目前主要采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内镜皮圈套扎(EBL)也可用于一级预防,但不建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无论单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分流术或硬化疗法进行一级预防。有研究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用内镜下结扎预防的出血复发率和死亡率虽无显著差异,但内镜下结扎在避免出血及副作用方面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镜下结扎可引起出血和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德国的研究显示,使用组织黏合剂(如氰基丙烯盐黏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3、5年未出现再出血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4%、89%和83%,而且,没有发生早期出血导致的死亡。而此技术要在非常专业的治疗中心完成,在其他治疗中心不一定能够获得同样的疗效。

邵翠萍等根据静脉曲张程度提出如下一级预防建议。

1)对无静脉曲张患者不建议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2)对轻度静脉曲张且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如Child B/C级或内镜下红色征阳性),建议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首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普萘洛尔和纳多洛尔是最常使用的药物,初始口服分别为每次10毫天,每天2次和每天20毫克,每天1次,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或者使心率降至每分55次左右。

3)对中、重度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较大患者(Child B/C级或内镜下红色征阳性),可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EBL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出血风险不大者(Child A级,无红色征)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这类药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使用EBL。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还包括定期内镜随访:①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每2~3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②轻度(小)静脉曲张者应每1~2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每年做1次胃镜检查。(www.xing528.com)

(2)二级预防:这是指在首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周后开始进行。

1)药物预防。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出血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硝酸酯类(如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可以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纳多洛尔)联合用于二级预防。

2)药物联合内镜。与单用内镜相比,β受体阻滞剂与EBL或硬化疗法联合使用,更能有效降低静脉曲张出血的复发率,并可显著降低死亡率。EBL与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对药物无应答患者的出血复发率。EBL预防再出血的效果优于硬化疗法,而且副作用更少。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EBL是目前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首选措施。

3)补救措施。二级预防复发后的补救措施,就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或分流术,这是再出血治疗复发的标准措施。使用覆膜支架的TIPS可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

此外,有研究显示,对于伴有胃静脉曲张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静脉曲张血管逆行栓塞术(B-RTO)已成为替代TIPS的良好介入治疗手段。

(潘倩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