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1A试验模拟图
▲X-51A
既然没有答案,消息一般应该沉寂下来,可是媒体总是不安分的。
2006年3月6日,《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AW&ST)》又在封面刊出了一种神奇的“黑星”(Blackstar spacecraft)计划。据说这种秘密轨道空天飞机至少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目的是恢复因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损失的轨道侦察能力,也有用作“太空轰炸机”等进攻性任务的能力。该项目由国家侦察办公室等情报机构主持,连空军航天司令部也不知道。
虽然几天后就有人指这一报道“几乎肯定是伪造”的,《航天日报(Space daily)》的文章则称其技术上荒唐,但《AW&ST》信誓旦旦地说:这个两级入轨的计划包括一架高速喷气母机,类似马赫3战略轰炸机B-70“女武神”(Valkyrie),称为SR-3,以及一架小型火箭飞机,挂载在SR-3腹下两个发动机短舱之间,称为XOV(eXperimental Orbital Vehicle的缩写,“实验轨道飞行器”之意)。
▲用于X-33的XRS-2200气塞式发动机
▲X-33想象图
▼X-33(左),其正式方案(中)与航天飞机(右)的比较
▲X-43A分离后的设想图
▲X-43风洞试验
▲X-43A2004年3月试飞
XOV的飞行类似20世纪50年代末夭折的军用航天飞机X-20“戴纳索”,在30千米高度投放后,将点燃类似X-33的那种“气塞式”(aerospike)发动机,亚轨道、轨道飞行均可,有人估计其最高可达到480千米的轨道,然后再入大气层,滑翔返回,水平着陆。
虽然“黑星”计划的子母机要在超音速下分离,挑战很大,但它是向下分离,这又比A-12/D-21那样向上分离容易一些。
据说“黑星”的主要用途是高空或在轨侦察,其优势体现在:卫星过顶时间可以预计,敌方敏感行动来得及隐蔽,诸如“黑星”这样突然飞越外国上空,有出其不意之效,遭到现有防空系统拦截的风险也极小。它还可以释放或回收小卫星,从轨道上投放核武器,或作为在轨对地超高速武器的平台(当然子机的空间狭窄,
▲X-43A飞行剖面
▲X-43A发动机与传统喷气发动机对比(www.xing528.com)
限制了这一用途)。
《AW&ST》猜测,“黑星”巨大的成本除由国防部自己的黑预算承担外,还隐藏在现有军事采购预算中。为了保密,它可能由制造商拥有或操作,可能是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合作。这一计划的成功,还可以解释美国政府退役SR-71和取消一些卫星计划的原因。
然而,还没等到最终证实,《AW&ST》自己就传出消息,“黑星”其实可能已经被封存,不知是因为成本原因还是技术失败。
▲测试中的X-51
▲挂载中的X-51
▲X-51测试
▲洛克希德公司“黑燕”模拟图
其实,20世纪60年代末北美飞机公司就研究过用B-70轰炸机发射X-15一类火箭飞机的概念。在70年代研制航天飞机的时期,美国航空航天企业更纷纷涉足轨道空天飞机,最认真的是洛克希德公司在X-24C名下的HGV计划,也是由B-52投放的载人高超音速飞行器,甚至有传言说它已经试飞。传说中还有与SR-3类似的“聪明秃鹰”(Brilliant Buzzard)母机,只是将子机背在顶部,据说这个子机就是“极光”。
当然,对这些传闻,真正确切的证据仍只有“51号地区”加长了跑道等间接迹象,而且SR-3只是火箭动力,与传说中“极光”采用的PDE(脉冲爆震)发动机不搭界。
▲传说中的洛克希德FA-70飞行器
▲所谓的洛克希德F-19战斗机
▲洛克希德公司HTV-3X“黑燕”方案
至于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空军在“科学黎明”、“科学领域”、“黄铜峡谷”、“黄铜海岸”等代号下开展的一些单级或两级入轨研究,据说也完成了3种验证机,其中“黄铜峡谷”计划的设计阶段结束时,里根政府就提出了X-30 NASP(国家空天飞机计划),据说其实是用于支付“黑星”的费用。而据一份解密的兰德公司报告称,这3种验证机有两种未达到设计指标,第三种靠辅助可以单级入轨。另外,还有“哈夫眼罩I/II/III”三个掩护计划。
总之,“极光”一类计划到底是否存在,的确早已成功地被搅成一潭浑水,外界无从澄清。多数研究者认为:有关证据不是无法证实就是纯属推测,看来政府说这些项目根本不存在,其实真没什么理由怀疑。可是,明知政府在掩盖什么东西,你又怎能不相信有神秘飞机存在呢?至少直到2006年,《AW&ST》的资深航空编辑、“黑计划”观察家比尔·斯威特曼仍说:“‘极光’存在吗?多年的追寻让我相信,它存在。它很可能在积极开发中,受最近技术进步的刺激,这个一代人之前启动的项目终有可能达到设想的指标。”
▲《AW&ST》资深编辑比尔·斯威特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