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守望者”无人机
▲以色列的“守望者”无人机
无人机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起步容易,上档次难,因此近几十年全球无人机型号和项目数以千计,但占领国际军品市场的总是那么几家。在发展中国家,出于培育自身航空产业的冲动,即使上不了档次,无人机开发仍坚持不懈的现象很明显,典型的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反倒是不上不下的中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在无人机领域又对美国形成了新的依赖,唯一的例外是以色列。
英国早在2004年9月就选择了泰利斯英国公司研制“守望者”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ISTAR)无人机,计划投资14亿美元研制两种型号,2006年开始服役,使用寿命30年,还预计至少有14亿美元的出口潜力。
然而,泰利斯的“守望者”方案实际上是引进以色列埃尔比公司的“赫耳墨斯”450无人机和“赫耳墨斯”180无人机,英国代号分别为WK450和WK180,前者装备军、师级,后者装备师、旅一级,标准布局包括光电/红外传感器转塔、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直到2009年6月,“守望者”WK450才开始初步试飞。
▲“鹰”1无人机
▲EADS研制的“塔拉瑞昂”无人机
欧洲军机骨干企业EADS公司2003年6月推出的“鹰1”(SIDM)中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也是与以色列合作,用埃尔比的“苍鹭TP”无人机改进而成,号称欧洲第一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其实该机250千克的有效载荷,主要是以色列塔曼公司的光电/红外侦察装置和埃尔塔公司的EL/M-2055合成孔径雷达。2006年为法国空军首飞后,估计还安装了已在“苍鹭”上投入使用的以色列AES-210电子侦察系统。利用卫星通信和一体化指挥控制能力,“鹰1”无人机活动范围1000千米,能在9144米的最大高度留空24小时。新一代“鹰2”无人机采用更好的涡桨发动机,有效载荷454千克,可在15240米高度持续飞行24小时以上。
EADS真正自主研制的是2009年在巴黎航展上展出模型的“塔拉瑞昂”先进无人机。由法、德、西三国合作的这种双发无人机翼展27.9米,2009年5月完成风险降低研究,可用于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如果获准研制,可望2013年首飞,2015年交付三国军队。
▲“塔拉瑞昂”无人机(www.xing528.com)
为满足阿富汗作战的紧急需求,法国陆军2012年只能选择了美国现成的MQ-9“死神”无人机,比“死神”贵30%而性能低20%的“苍鹭TP”出局。不过法国只打算耗资2.09亿欧元解燃眉之急,中期仍寄希望于本国航空工业。
德国则干脆放手依赖美国,而且似乎从不为进度着急。2002年7月德国提出与美国诺-格公司合作,用RQ-4A“全球鹰”改进的“欧洲鹰”电子侦察无人机代替德国海军18架“大西洋”海上巡逻机的计划。2003年底首架完成初步试飞,探测、识别和跟踪了北海地区的空中、海上和地面雷达,但原定从2008年起替换4架“大西洋”,直到2011年10月才公开展示,预计首架2012年中期交付。不过该机型的信号情报系统由EADS公司下属的卡西迪安(Cassidian)公司研制。
▲德国的Antares无人机
日本也从2003年开始就对能监视朝鲜半岛的高空侦察无人机情有独钟,不断展开可行性论证,以期支援“宙斯盾”驱逐舰的反导作战。当时设想其翼展46米,与波音767相当,飞行高度超过20000米,2008年曾计划投资1960万美元研制。不过该项目信誓旦旦,其实仍着眼于引进“全球鹰”,诺-格公司直到2010年3月才在东京向日本防卫官员展示了RQ-4全尺寸模型,目前已纳入日本2011~2015财年防务采购计划。
韩国也早在2008年就有购买4架“全球鹰”的打算,双方2011年3月初达成了初步协议(不配备电子侦察系统),原定2015年之前购买,但至今仍未落实。至于韩国自主研发的MUAV中高空无人侦察机,也跟日本的型号类似,主要起积累经验,同时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作用。
以色列的“苍鹭”是目前唯一能与“全球鹰”媲美的大型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机,1994年首飞,1996年底投入使用。该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油箱机翼,先进气动布局,可收放式起落架,除光电和红外设备外,还有可同时跟踪32个目标的大型监视雷达。在7620米高度以150千米/小时速度,可续航36小时,在4570米可达52小时。有中继时,数据实时传输距离达1000千米。
近年,驻阿富汗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部队都使用“苍鹭”无人机,2009年德国也曾耗资数百万欧元租用了一架,2010年3月投入在阿富汗北部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租期一年。
▲“苍鹭”无人机参加SIDM项目竞争的
▲法国Sagem公司Patroller飞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