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冷战中主要为战略空军司令部服务,但RC-135系列侦察机实际上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参与的每一次战争,从越南战争、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入侵巴拿马、20世纪90年代的波黑和科索沃冲突,直到近十年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利比亚内战。
其中,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前一周,RC-135W、RC-135V等机型就进驻英国、希腊,侦察利比亚防空系统,还动用了海军的EA-3B和EP-3E侦察机,以及驻塞浦路斯的U-2R,事后还由驻英国的SR-71和TR-1侦察机进行攻击效果评估。为一次中等规模的空袭动用几乎全部战略侦察机型,实战锻炼的色彩十分明显。
▲第763远征侦察中队第8000次任务
▲RC-135W“铆钉”
在海湾地区,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天后,RC-135V/W就开始侦察任务。到2001年2月22日,一架RC-135V就完成第1000次直接支援伊拉克禁飞的任务。到2010年6月25日,操纵该机型的第763远征侦察中队完成在中东-南亚的第8000次任务,到2010年8月该中队已在沙特连续驻扎20年,是美国空军唯一持续在中东部署的中队,其中至少有两架RC-135超过了5万飞行小时。
1996年年中,RC-135S又监视了孟加拉湾的印度导弹试验、堪察加的两次俄罗斯导弹试验和朝鲜的导弹试验。至今,各型RC-135仍是中国周边海上的常客。
▲RC-135W“铆钉”(www.xing528.com)
▲RC-135W“铆钉”内部
从阿富汗战争开始至今,奥弗尤特空军基地的“铆钉”侦察机长期例行部署到西南亚某地。侦察任务一般持续10~13小时,需要空中加油一、两次。空勤人员每次部署3~4个月,执行30~40次任务。
RC-135的另一活动重点仍是朝鲜半岛。2003年3月2日,在朝鲜海岸线以东200多公里的日本海上空,一架RC-135还遭到朝鲜空军两架米格-29和两架米格-23战斗机拦截,一度间距不到20米,对峙20多分钟。这是1969年EC-121M被击落(介绍见下文)以来,朝鲜首次出动战机拦截美军飞机。
2010年3月,朝鲜半岛发生“天安”号事件后,美军除本书第四章介绍的WC-135W核试验监测大气采样机外,也派出了RC-135和EP-3E“白羊座II”(介绍见下文),后两者从5月起每周从冲绳飞往朝鲜半岛2~3次,监视朝军动向。
2013年1月底,为应对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随时发射导弹的可能性,美国空军在派出WC-135W之外,还派出了U-2S、EP-3E、RC-135W、RC-135S“眼镜蛇球II”和RC-12X(介绍见下文)和“全球鹰”无人机(介绍见下文),直到2013年4月底朝鲜导弹发射准备基本停止才渐渐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