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135M侦察机
▲RC-135驾驶舱
镜头1和镜头2中的两次悲剧,都与RC-135有关。文中提到当天前苏联将有一枚试射的弹道导弹落到堪察加的靶场,这种事情几乎绝对少不了RC-135的到场。
RC-135属于电子侦察机。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机种,它的平台往往是普通的运输机、巡逻机甚至民用客机,只强调续航时间和航程,对飞机本身要求不多,因而一经改装,往往一用就是几十年。然而实际上,电子战侦察和反侦察的斗争却是暗潮涌动,因此电子侦察机的进厂改装其实是最频繁的,只不过变化都在侦察设备上,往往不易看出来而已。
▲RC-135V/W“铆钉”侦察机
同时,很多国家或军方甚至根本不承认电子侦察机的存在,但是掩盖不了机体上异常复杂的天线,这使它颇有几分掩耳盗铃的感觉。
随着侦察技术的发展,电子侦察已经变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西方国家还有通信情报(COMINT,即从通信中截获情报)、电子情报(ELINT,从通信之外的信号源获取情报,与前者又合称信号情报,SIGINT)、测量与信号情报(MASINT,侧重于信号本身的物理特性而不是其信息内容和作战功能的侦察活动)、技术情报(TECHINT,主要针对军用雷达)和遥测情报(TELINT,主要针对战略导弹试验)等繁多的概念,其实区别都是技术性的,而且多有重叠部分。(www.xing528.com)
美国空军以波音707民航机为基础改装了大量特种机型,RC-135系列电子侦察机要数其中最昂贵的。从1965年首批装备4架RC-135A和10架RC-135C算起,30年来共发展13种型号,目前在役的是1967年以后服役的S、U、V、W四型。2005年,RC-135机队完成了机体、导航和动力方面的一系列改进,用CFM-56发动机代替了TF-33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升级为数字化“玻璃”座舱,但各具体型号的电子侦察能力升级则几乎从未间断。
▲RC-135型谱
从RC-135C开始,巨大的AN/ASD-1侦察系统就号称覆盖了整个电子频谱,所有的电子信号都被截获和记录下来,堪称“电子真空吸尘器”。任何不寻常或要求特别注意的信号都转给AN/ALD-5雷达分析系统破解,研究敌方电子设备的特征或能力。
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不断改进,RC-135系列形成了高速、高度自动化的情报收集能力,信号分析、辐射源的定位以及数据显示都用计算机处理,能测出仅持续几分之一秒的信号,处理的辐射源数量最多达几千个。
(续)
▲准备起飞的RC-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