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制度执行方式项目的得分将数据分为两批,在该项目的得分上大于4的为制度决定组,即决策结果主要取决于评选制度,该组被试量为352;在该项目上的得分小于4的为权威决定组,即决策结果主要取决于辅导员,该组被试量为101。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双侧检验)。
首先对权威决定情境下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表7.4是以结果接受性为因变量的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中所报告的均是标准化的回归方程系数。根据龙立荣(2004)对层级回归中变量进入模型的先后顺序的建议,第一层为控制变量,第二层为自变量,第三层为交互效应。在控制几类人口学变量以后,程序公正进入回归方程,显著地增加了对结果接受性的回归方程的解释量,程序公正正向预测结果接受性(=0.714,t=9.138,p=0.000)。在程序公正与两种信任的交互作用项进入回归方程以后,结果显示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了对结果接受性的预测(=0.211,t=2.094,p=0.039)。程序公正与制度信任的交互作用也显著提升了对结果接受性的预测(=0.242,t=2.398,p=0.019)。以上的结果说明程序公正与结果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受到权威信任及制度信任的调节。
表7.4 权威决定情境信任的调节效应分析(N=101)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调节变量的本质,分别根据程序公正和两种信任的分数,将被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数以上的为高分组,平均数以下的为低分组。所绘制的交互作用图分别见图7.1和图7.2。
由图7.1可见,程序公正越高,个体的结果接受性越高,但这种提高的趋势受到权威信任的影响,在高权威信任的情况下,程序公正的效应显著大于在低权威信任下的效应;与第六章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即权威信任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程序公正的影响效果,相反权威信任水平的降低可以减弱程序公正的影响效果。(www.xing528.com)
图7.1 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对结果接受性的交互作用
由图7.2可见,程序公正越高,个体的结果接受性越高,但这种提高的趋势受到制度信任的影响,在低制度信任的情况下,程序公正的效应显著大于在高制度信任下的效应;在第六章的权威决定的情境中并没有考察制度信任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与权威信任的调节效应相反,即制度信任水平的提高反而减缓程序公正的影响效果。相反,制度信任水平的降低会增强程序公正的影响效果,表明高制度信任起到了启发物的作用,获得了制度可信的信息后,程序公正失去了价值,其效果受到削弱。高制度信任可以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因而程序相关的信息就失去应有的价值,而相反低制度信任则需要借助程序的信息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图7.2 程序公正与制度信任对结果接受性的交互作用
再对制度决定情境下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表7.5是以结果接受性为因变量的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中所报告的均是标准化的回归方程系数。变量进入模型的顺序同前,在控制几类人口学变量以后,程序公正进入回归方程,显著地增加了对结果接受性的预测作用,程序公正正向预测结果接受性(=0.728,t=15.582,p=0.000)。在程序公正与两种信任的交互作用项进入回归方程以后,结果显示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的交互作用以及程序公正与制度信任的交互作用对结果接受性的预测作用提升不显著。以上的结果说明程序公正与结果接受性之间的关系不受权威信任及制度信任的调节。
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程序公正的效果不受信任信息的影响,与第六章的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是在以往的程序公正领域中没有出现过,以往的研究中要么发现信任可以削弱程序公正的效果,即获得关于信任的信息后程序公正的效应不显著(Van Den Bos,Wilke,& Lind,1998)。要么发现信任可以加剧程序公正的效果,即在权威可信的情况下,程序公正的效应显著(De Cremer&Tyler,2007)。而本研究发现在制度决定这一具体的情境下,信任信息不能替代程序公正的地位,如果想提高个体的结果接受性,只能从执行程序的角度入手做到程序公正。可能的解释是该情境下个体的程序公正感较高,对两种执行方式下程序公正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制度决定情境下程序公正的得分显著高于权威决定情境下的得分(M制度=5.236,M权威=3.919,t=9.453,p<0.001),制度决定情境下个体的程序公正判断得分较高,个体获得了高程序公正的信息,获得了直接的程序公正的信息后,个体将不再关注其他的信息,因而使得信任的信息失去价值。
表7.5 制度决定情境信任的调节效应分析(N=3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