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是由各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系统思维是系统认识对象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基于系统思维的教学模式,是运用系统思维的观点来满足教学需求,重新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使教育最高效的教学模式。系统思维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并兼具了整体观和全局观,其核心思想是整体性原则。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学习评价等一连串的环节中聚焦核心素养,把握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用系统思维研究教学,将每节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
“目标导航”是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真实性资源,教师设计导航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对接,将每堂课的新知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把握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明白隶属关系,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目标导航”作为系统思维的有效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零碎片段,学生非系统的碎片化知识往往阻碍学习正迁移的形成,制约深度学习的效果和学会学习素养的发展。教师借助“目标导航”的导学,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他们的系统性思维。数学授课《认识千米》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识千米,然后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内容,“为什么会有千米这个单位?为什么千米可以用km来表示?1千米有多长?1千米可以从哪里走到哪里?1千米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单位?有没有比千米更小的单位?为什么1千米=1000米,中间有没有百米、十米呢?”从提问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的问题已经可以将长度单位的知识链条串联起来了。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适合的教学目标:(见图3-1)
图3-1 教学目标
上述案例,教师的导航目标不仅是想让学生认识千米,还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所学的长度单位,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网。让知识从局部走向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培养高品质思维需要将学生的新旧知识、活动经验、学科信息相互作用引发认知结构重组。从生活实际到学科中的具体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知识的初步认知到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都是形成系统思维必不可少的。利用“目标导航”进行重难点突破,从知识整体性出发,通过系统思维方式的引领,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拓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升华学生的思维。数学课例《十几减9》的“目标导航”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十几减9得数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之间的关系,找出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见图3-2)
(www.xing528.com)
图3-2 《十几减9》的“目标导航”
教师首先考虑到竖着排列的方式,孩子比较观察起来更方便;另外,导航中留有方框,就留有孩子思考的空间,经过知识的重组和提炼,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很好的突破了学生的重难点,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孩子自主地去发现、探索。
概括和总结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导航“课后返航”版块就是学生对于自身认知过程、认知方式、认知水平的反思、调节与总结,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也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生成、发展、应用的逻辑结构。(见图3-3)
图3-3 小组合作的“目标导航”设计
语文案例《识字8》将原本枯燥的形声字构字规律在课堂活动中设计为小组合作讨论:“苞”为什么是草字旁?“饱”为什么是饭食旁?“炮”为什么是火字旁 “泡”为什么是三点水旁?以问题引导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经过对比发现、归纳佐证,轻易就明白了形旁表示意义的知识。最后,总结自己的发现,就知道形声字的一般构字规律,声旁表示读音,形旁表示字意。基于“目标导航”完成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有序生长,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知识到应用的系统思维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