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堂教学变革性研究,需要学科组、教研组的“抱团研究”。只有大家坐到一起,秉着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直面研究中的真问题和核心问题,才能调动大家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目标导航”的研究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建立多重研究小团队,开展了几十场研讨会、对话会、碰头会。在研讨中,我们总是让老师优先发言,让做了的人优先发言,而专家和领导则在倾听教师发言的基础上,给予建议。在老师的交流中,我们的主张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基于教师理解和实践基础的研究推进,大大唤醒了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实践热情,也给研究带来了潜在的力量。
在“目标导航”进课堂研究中,一般都是集中全学科组老师的力量,大家一起备课、一起设计“目标导航”,一起带着思考上课、听课,一起分析“目标导航”在整节课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如,数学教研组的老师率先对“目标导航”进课堂通过一节四年级数学课来展开。这节课集中数学组的力量,大家一起备课、一起设计导航、一起带着思考上课、听课,分析“目标导航”在整节课运用过程中的情况,经历了三改三上。最后备课组长就这节课中怎样运用“目标导航”引领学生学习进行了分析(图2-3):
图2-3 三上三改“目标导航”
“这节课我们在几次试上后不停地调整,目的是让研究的‘目标导航’真正走进课堂,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只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学生的探究,让学生在老师的设计教学中发展推理、归纳、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成功的情感体验。”
有了一定的学习与研究体会,随着学校开展的“目标导航”进课堂的深入实践研究,因而各年级组就“目标导航”进课堂都也有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低年级:在课堂上,“目标导航”的运用于梳理所学的本单元的知识,通过“我学会了”这一栏目来引导他们自主梳理一下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这部分的内容都是本单元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二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梳理过知识点后,给出一些有难度或者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一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后的运用情况,在“目标导航”中以“我会用”或者“我会分”这样的栏目呈现。这样通过在“目标导航”上出现一些和以后知识点有关联的题目,给学生有一个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延续。三是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再进行拓展。在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困惑: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很多知识点他们自己是不会总结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引导比较多,所以表现的形式就会很统一,几乎都还是以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得不出一些文字的,如解题思路之类的描述,可能还要再探索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运用“目标导航”的策略。(www.xing528.com)
中高年级:老师们说根据中高年级的特点,他们的“目标导航”一般是这样运用的:
①设定好精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上课前拿到“目标导航”后,基本能明白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通过学习自己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方法是什么。
②课堂上充分发挥“目标导航”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体现在“目标导航”上,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平台,教会学生怎样学数学、学数学的什么?很多时候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并且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③课后,让学生利用“目标导航”把课堂学习做一个梳理,尤其是自己课堂上觉得要注意的重难点,自己容易错的地方,把“目标导航”作为一个及时复习、及时学习的有利工具。这样如同给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跟着走,但又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几节课中运用“目标导航”引导学生学习,由完全放手到收回再到有收有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多了,思考的多了,要说的也多了,大家都觉得老师要说的反而少了,只是起一个指挥棒作用。不过,课上老师就要花很多时间来让他们完整、抽象或用数学语言精练地说,觉得很费时间;而且学生梳理的内容还要花时间来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才是可行的,合适的,更可取的,这花的时间也多。但这只是一个过程,可能这样不断做下去学生就会有所领悟,知道该怎么做。
通过“目标导航”的运用也发现学生知识系统比以前完善,知识不再是零碎的,而是能整合在一起的。老师们觉得别看那一条条线一会分一会合,那都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含量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整理方法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发现好孩子整理得很好,学生还是有些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